原本想取的标题是“论主旋律电影商业化与艺术性兼容的可能性”,后来想想实在是太装逼而且估计自己也hold不住就算了。会到影院观摩这部片完全是冲着宁岱和宁瀛俩姐妹去的。妹妹宁瀛早年曾凭借新现实主义风格的“北京三部曲”在电影课本上挣有一席之地。这位留学意大利师从贝托鲁奇的“第五代的小师妹”近年来较为沉寂,一些商业试水之作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姐姐宁岱是职业编剧,除了为妹妹操刀剧本之外,也为(前)夫张元编写过《过年回家》、《看上去很美》等优秀作品。这次姐妹携手而来,未尝不可怀有一份期待。
因为观影时选的地儿较偏僻、卡的点也精准,所以再一次包场的美好愿望成为了现实。隔壁厅一伙人在那跟嗑了药似的“急速飞车”时,笔者独自一人在这静静地翻翻“警察日记”也挺好。然而,和宁瀛导演这次单独的“约会”,却让人有点消受不起。《警察日记》就好像导演调的一杯鸡尾酒:以主旋律为基酒,艺术性为辅料,而商业化只是点缀。调好了自然美味,调不好就有点不伦不类。整部影片都看完了,仍不知道该怎样去看待和评价它。
宁瀛导演不认为这部片是在拍主旋律,她强调自己是在讲主角“作为一个人”的故事。可王景春所饰演的郝万忠并非一个普通警察,片中绝大多数篇幅都在讲他作为一个“公安局长”、作为一个“人民公仆”的故事。尽管影片所呈现的公安局长并非一味的高大上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但郝万忠依然是一个典型人物,而不是宁瀛的早期作品《民警故事》中杨国立那种“特殊时期的普遍人物”。
影片中,郝万忠的不幸去世是由于积劳成疾,也就是现在常说的过劳死。如果本片只是在讲“作为一个人”的故事,那么“因公殉职”的说法其实是值得商榷的。就笔者的观感,《警察日记》中的郝万忠首先是个警察而且是个好警察其次才是个人。宁瀛导演是巴赞的门徒,当她要为这个描写“英雄人物”的命题作文加上一点自己的辅料时,她自然不可能选择歌颂而是试图还原。“还原”就意味着隐藏自己的态度,不去试图证明什么而是展现事物本身。
于是在《警察日记》中,观众将无法看到一个直奔某个中心或主题而去的逻辑严谨的故事。导演借用了《公民凯恩》的叙事方法,通过一个记者的采访拼凑郝万忠的人生片段描绘他的各个侧面。而素材则是导演和编剧在人物原型留下的大量日记中有所选择的,最后形成了一个开放性的结构。不得不说,在艺术观念和技法上,导演完成了一次回归。

警察日记(2013)

又名:Police Diary / To Live and Die in Ordos

上映日期:2014-03-21(中国大陆) / 2013-10-19(东京电影节)片长:110分钟

主演:王景春 / 陈维涵 / 孙亮 / 侯岩松 / 袁利坚 / 白波 / 

导演:宁瀛 / 编剧:宁岱 Dai Ning

警察日记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