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过《黑天鹅效应》这本书(注意是书),就会对此片深有感触。

黑天鹅事件是指这些非常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事件。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绑架差不多就是一种黑天鹅事件。
社会为这些概率极低,但是危害极大的黑天鹅事件输出了巨大的成本,比如说为了应对地震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支出。
在绑架案中巨大的成本应该对应的是赎金。

《赎金危情》中的父亲是个标准的理智者,能够化劣势为优势。
绑匪的优势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担忧之心(而不是肉票的性命),劣势是警察的搜索及被民众发现的危险;
父母的优势是可以借助一切力量搜索绑匪,劣势是绑匪是否会将孩子安全放回的风险。
实际上二者势均力敌。绑匪拿了父母的要害,却不得不躲避全世界。但是我们往往会认为父母是弱势的一方,原因是影片都会描述父母被拿了要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事实情况是绑匪也要承受同样甚至更多的压力,只是我们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放在绑匪这边去想过(谁会这样做啊!)。

至于肉票,理论上是安全的,最多是受重伤但是不会死。理智的绑匪不会杀掉肉票,很多剧情都有这种台词,“放心吧,我是交换的筹码,不会有事的”。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着绑匪杀掉肉票却不告诉父母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给不给赎金都无所谓了,因为绑匪撕票与赎金是相互独立事件,肉票可能一开始就被杀了,给不给钱,都没区别。当然父母也不是盖的,会提出各种证明孩子还活着的要求。这是理智的一种表现。所以说肉票是处于绑匪与父母的中间状态,是筹码,而不是绑匪的优势。

《赎金危情》中的父亲通过电视台加强了绑匪的压力,最终夺回自己的孩子。很多人认为父亲是舍不得花钱,实际上是因为第一次交涉,父亲已经怀疑就算给了赎金,绑匪也不会放孩子。因此,放手一搏,转换地位,变成强势的一方。

这是风险很大的决策,因为绑匪可能一气之下杀掉孩子然后逃跑。但是这部片子的绑匪也是个理智的人,尽管一开始气得要死,但还是选择了赎金。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凭什么我承担这么多风险却还是拿不到赎金”,相信绑匪是这么想的吧,“杀了孩子的机会成本太高,还是忍一忍,背叛同伙去拿本该属于我的赎金吧。”

最后结局就如诸位所见,这是理智者之间的对决,最后博弈的结局可以说是双赢,绑匪获得赎金,父母夺回孩子。

等一下,那是不是所有绑架案,父母都可以高姿态地背一摞钱直接悬赏好了?当然不是。父亲之所以做出这个决策也是在掌握了很多信息之后。第一次交涉中父亲与绑匪开车时的交流,可以使父亲了解到绑匪是个理智者,负责拿赎金的绑匪抢走钱却不告诉父亲孩子的下落使他认识到绑匪不是个诚实的交易者。(本片在这部分都有详细的描写,真是注重细节的佳作)因此做出了决策,而非单纯地舍不得钱。

最后,进行父母排行吧。
理性程度由低到高。得知自己的孩子被绑架了。。。
直接昏倒进医院(真没有)——直接准备钱,或者联系警察——要求绑匪出示孩子尚存的证明,本片母亲——本片父亲

本片涉及博弈论、黑天鹅理论、机会成本、风险价值等知识,实在是管理学佳作。必看!

赎金危情The Clearing(2004)

又名:家变 / 赎金注码 / 大清洗

上映日期:2004-07-02片长:95分钟

主演:罗伯特·雷德福 / 海伦·米伦 / 威廉·达福 / 亚历桑德罗·尼沃拉 / 马特·克拉文 / 

导演:Pieter Jan Brugge / 编剧:Pieter Jan Brugge/Justin Hay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