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宿舍》:友情、亲情、爱情、奸情;终究悲情
                     文/火神纪
  长年的独处也许只能够诱发出来的,只能是孤独得不知所措的哀伤。
  而更大的哀伤是,身边往来的熙攘人群,对于我的哀伤无知无感。
  独坐。深埋。无人诉说。——火神纪。题记。

  这也许只是一部来自泰国某个中学的诡异传说。如果仅仅只是冲着这部电影的惊悚效果去看的话,应该会大失所望,这部电影充其量只是一部不够惊悚的惊悚电影罢了。
  可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部电影的话,也许,我们会得到某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从高校到中学的转向是这部电影第一个让人感觉惊喜的地方。所有的这种类型的电影,如果关系到学校的诡异传说的话,大都会发生在高校,像著名的《学校怪谈》和《女高怪谈》系列等等,大都是高校,这似乎跟该年龄阶段有关。毕竟当我们读到高校的时候,我们相对于中学时代多了些懵懂的认知,然而我们的心智却还没有足够成熟。于是,我们会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对这个世界也总会有一些类似偏执的认定,这样的年龄阶段以及这样的认知力让恐怖感漫延显得更得心应手了。这也许也是大多数该类型的电影总选择在高校的原因吧。
  然而这部电影的选择却是在中学。这样的选择也许也说明了这部电影的创作方想把电影的重心从惊悚转向另一个层面。这依旧是由中学时代的这个年龄阶段相关。比起高校时代,我们也许更多了一些天真而纯粹的认知,多了一些不那么世俗的稚气。当我们长大了的时候,也许,我们会觉得,其实中学时代的某些认知是非常可贵的,因为我们已经永远地失去了那些天真,善意的认知。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像那个时代一样地对所有的事情都做一个善意的判断,我们没有办法相信一切地开始怀疑一切的时候,我们其实显得很可怜。
  我们相信过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然而为什么我们却开始怀疑了呢。因为我们所相信的那一切一直都在让我们失望。而这部电影,在这方面带着一种返朴归臻的感动。
  不是因为电影感人,而是因为我们自己本身,已经永远地丧失了那种纯真的信任和可贵的安静。我们变得喧嚣不安,因为怀疑;而这部电影的惊悚效果之所以不强,是因为相信。所以当我们看到那些充满了童趣的欢笑场面的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他们一起稚气地微笑,这是感动,是我们已经不可能再有的纯粹的感动。
  在那个时代里,我们曾经相信身边所有的人,我们曾经挚爱过我们所有的朋友,我们曾经相信过友情,我们曾经相信过纯粹的爱情……一切都处于信任的心态下,其实我们见过那时候的天空,很蓝,很美,所有的云朵意味着每一个美好的希望。
  这种纯洁而美好的认知我们已经远远地丧失了。这种已经丧失的东西被重新唤醒,是这部电影给了我们最基层的感动。




  这样的选择意味着这部电影的主题转向,从惊悚,到情感上的转向。我为什么在这里长篇大论地对比这两个年龄阶段的分别呢。因为,这是这部电影主题转向的最重要的依据。
  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高校,那个美好的结局,也许,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相信,因为同情,因为天真的善意和拯救的欲望,所以,人和鬼是可以成为最好的朋友,相互帮助和共同进退的。
  没有冤死和怨气,只是一场意外。所以,没有复仇。
  只是一种淡淡的哀伤。鬼怪之谈,从纯粹的惊悚和纯粹的恶,以及避而远之的说教式时代里远远地逝去了。这至少不是一部惊悚式的悲剧。我想。而为什么这样看似荒谬的情感会让我们感动,也许,仅仅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没有了他们的那种纯粹的善意认知。如果像他们一样,对世间所有的一切怀着一种良善的美好意愿的话,世界,也许真的可以变得很美好。
  如果这不是一部惊悚题材的电影的话,也许,这部电影也许更接近于校园剧情片,纵然有些过份沉重。




  这部电影的剧情推进大都由一个懵懂的孩子的自白和视角作为电影的描述方式。视线的单一推进有一个好处,就是镜头上的把握相对比较容易掌控,固定的角度和视角的解读比多角度多视角的电影容易掌控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的电影只有两三个视角,毕竟,如何称心如意淋漓尽致地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在镜头里展现给观众,那才是大部分的导演要做的事。
  孤独,总是某个年龄阶段里必须承担起来的。如何面对新的学校里新的人事关系以及如何融进一个新的集体,如何去结交新的朋友,这对于一个转校生来说,永远是一个难题。
  难以舍弃之前的朋友,以及对未来学习生活的失落和迷惘而产生的抵制情绪。这是一个孩子对于友情的理解以及唯一能做的事情。
  这部电影对于情感的描绘是极其丰富的。而最重要的就是对于这些孩子们纯真的友情描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利益交集让这样的友情珍贵得让人羡慕。仅仅只是因为朋友和对友情的信仰而愿意为对方做任何事,这样的情感对于我们这些已经成年的人们羡慕得接近嫉妒。像阿通最后为了挽救维秦每天重复着自己死去的那一幕的悲凉,甘愿自己去吸下大量的乙醚而陷入深度的昏迷来达到灵魂和躯体的分离以及解脱了维秦的困厄,这样纯粹的友情如何能不让人感动呢。
  而友情之外,阿通父子之情。两代人,总会有些隔阂是需要两代人自己彼此相互谅解之后才能有的默契,这样的描绘以父亲和女仆人的奸情作为铺垫,对父亲的不理解以及对于自己隐瞒母亲的愧疚心理,让这对父子永远处于一种刻意的冷漠里。
  爱情呢,也许还处于一种懵懂的对于异性的好奇里以及那种朦胧的情感萌芽。不着痕迹的对于爱情的描绘给这部电影染上了一层青春艳丽的色调。逃离封闭式的学校去看隔壁学校的运动会,只是为了看到那个美丽的笑脸和满足自己安逸的思索。宿舍里传阅的图文并茂的情色刊物是好奇心理使然,这样的时代,这似乎并不能影响自己那种美好情感的纯洁。




  维秦的孤独是很多年来自己背负着对老师的误会而产生的愧疚以及无人述说的悲切。人来人往,却从来没有人能够看到自己,倾听自己,帮助自己,感知自己。那样的孤独对于一个熙熙攘攘的校园里的孤魂野鬼来说,随着时间的增长和不停的新面孔来临,孤独也会日渐增加。
  而老师,因为多年前以为是自己的报纸让自己的学生轻生而自杀,多年来背负着对维秦的愧疚。时时地听着悲切的情歌而对那个本来应该装着一份写着维秦父亲被判入狱的报纸现在却空荡荡的抽屉泪如雨下。因为愧疚以及对所有的学生过份紧张而显得神经兮兮,这种神经兮兮和严厉的背后是自己多年也解不开的心结和孤独的忧伤。
  这种悲情的色调一直到电影结束的时候依旧还在持续。我们对着这个懵懂未知的世界,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明白,其实,我们能做到的事情到底有哪些。




  电影的最后是维秦的解脱和所有人的解脱。所有的人都露出一种被救赎之后的宽慰的笑脸。这样的宽慰多少显得有些无奈。也许,维秦的死只是一场意外;也许,老师的愧疚只是无处发泄的忧伤;也许,阿通并不能理解父亲性事上的苦闷;也许,母亲永远会被父亲蒙在鼓里;也许,这一切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一切解脱。因为阿通的纯真和对维秦那种无私而珍贵的友情。怀着纯真,也许,这个世界真的可以变得很美。
  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惊悚得不够惊悚,因为这部电影里真挚的情感下有一种暗敛着的悲情,因为这部电影里对于情感描绘的丰富和多样化的剖析。
  可以说,这部电影带给我一种异样的欣喜。毕竟,对于鬼怪之说那种避而远之的说教式电影已经远去了。而这部电影,在某种层面上对于情感的描绘让人感动。人鬼殊途,可是因为纯粹的情感,一切,变得很安祥。
  忘却了的暴唳和凶悍。这部温情的鬼片让人感叹。也许,不管是任何题材的电影都好,最感人的也许还是流动在电影那些繁华的胶片背后人们真挚而纯粹的情感。
  救赎。也许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宽慰也是。我不知道维秦将走向何处,我不知道阿通是不是真的开始喜欢上这个学校,我不知道阿通的父亲是否从此洗心革面不再背叛自己的妻子,我不知道老师是否真的从此解脱。怀着这一切的未知,只是我相信,对于所有一切的善意以及纯洁的情感,一切,都将变得很美。




2006-12-24;丙戌年庚子月丁亥日,于澄海。屋上土动。

  附注:电影资料。
  ■片名:《鬼宿舍》
  ■片名:《Dek hor》
  ■导演:桑佐斯·撒马简南
  ■主演:Charlie Trairattana/Chintara Sukapatana/Jintara Sukphat
  ■类型:惊悚/剧情
  ■片长:110 min
  ■国家:泰国
  ■语言:泰语
  ■上映:2006年2月

鬼宿舍เด็กหอ(2006)

又名:我的幽灵朋友 / 鬼书友 / Dorm / Dek hor

上映日期:2006-02-02片长:110分钟

主演:Charlie Trairat/Chintara Sukapatana/Sirachuch Chienthaworn

导演:Songyos Sugmakanan

鬼宿舍相关影评

CHOI
doudou飞
Alien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