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徐嘉伟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我们的动物邻居》宣传片

提起自然类纪录片,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BBC出品的各种高分神作,从《蓝色星球》到《地球脉动》,再从《王朝》到近期上线的《七个世界,一个星球》,BBC的系列神作通过对地球生态的揭秘,让观众了解了钢铁丛林之外的生命奇迹,拉近了人类与自然的距离。但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不是久负盛名的BBC自然类纪录片中的任何一部,无关非洲草原、南极冰川、亚马逊雨林任何一处远方,而是一部关于北京,关于我们所生活的城市,甚至是关于我们自身的城市自然纪录片——《我们的动物邻居》。

《我们的动物邻居》于10月28日正式播出,每集时长约50分钟。整部作品共分为“立足之地 闹市”、“进退之法 园林”、“来去之间 古城”、“共存之道 郊野”四集,用温暖有趣的镜头语言展现了城市中的野生动物们的真实生存现状。

摄制组在三年的时间里,与北京的野生动物们朝夕相处,克服重重阻碍,记录下它们的生活故事。这些动物邻居们的故事,可能没那么奇异,没那么震撼,也不会让人头皮发麻,浑身鸡皮疙瘩,但却能带给我们来自内心深处的暖心体验,启发我们关于城市与自然最深刻的思考。

“钢铁森林”中竟还有这些邻居

《我们的动物邻居》是一部活灵活现的北京野生动物图鉴。即使您是一个在北京城扎根数十年的老炮儿,自诩对着这儿的每条胡同都门儿清,若不是看了它,您恐怕都不会相信,在这车水马龙的紫禁城内,竟还住着这么多稀奇古怪的野生动物邻居!

“有的看着眼熟,却叫不上名字。比如绿头鸭和凤头䴙䴘(pì tī),很多人管水里游的鸟都叫野鸭子。实际上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和故事。”

绿头鸭

凤头鸊鷉

凤头鸊鷉用舞蹈立下婚约

“有的既不眼熟,也叫不上名字。比如在CBD高楼上筑巢的红隼,在公园里潜伏的长耳鸮。它们都是高级的捕食者,生活惊心动魄。”

在CBD楼顶尽情嬉戏的红隼夫妇

呆萌的长耳鸮

城市与自然触碰的暖心瞬间

对动物来说,城市绝不是什么好地方,这里的一切都依照人类的意志运行,就像现代人类再难以适应野外生活环境一样。

不过好在城市中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默默守护着这些在北京的钢铁森林中留守、求生、居住的野生动物们,珍藏着每一个能触碰到自然的瞬间。

有的人为了不打扰在窗台繁殖的红隼,夏天也不用空调。

北京市民李翔

有的人为了给绿头鸭保留一块可以觅食的水面,在冬日的清晨手动除冰。

北京市民曲喜圣

有的人为了让一窝燕子能顺利迁徙离开北京,暂停了一条胡同的施工,帮燕子进行了一次冒险的搬家,保住了燕巢。

帮燕子搬家的街坊们

搬家成功后的喜悦

关注即存在,探索邻里间的共生之道

在《我们的动物邻居》中,动物不再仅仅是遥远的观赏品,而是与我们共享着城市空间的合作伙伴。当纪录片将镜头对准生活在城市中的野生动物们,这些平日里沉没在城市底端的“弱势群体”便浮现出来,重新获得了“存在”,而这种关注,也引发了观众对于人与动物“邻里关系”的深层思考。

如今天坛再难以找寻长耳鸮的身影

因食物短缺,野生黑鹳需要人工投喂

如今,地球上有一半的人都生活在城市。享受着便利的我们很难意识到,在这样被精心建造的人工世界里,人类已渐渐失去了同自然的联系。但不要忘记,我们还有一群不离不弃的动物邻居,反客为主的我们,正理所应当地占据着它们曾经的家园。城市绝不仅仅属于人类,当人类的活动导致动物们无家可归,谁又该为这些生命负责?

写在最后

“无论从哪方面看,《我们的动物邻居》都无法和那些殿堂之上的神作相比。那位90多岁的英国老人带领的队伍,几十年前就开辟了道路,并把我们远远甩在身后,我们还有什么路可走呢?……我更关心的是:观众能否在看完影片之后,重新开始关注生活中的自然?”——导演手记

正如导演阎昭在导演手记中所说,当BBC已经成为自然类纪录片的标杆,我们的自然纪录片该如何突围?当科普类的自然纪录片“前人之述备矣”,简单的复制显然无法满足观众的新鲜感,另辟蹊径,转换叙事场景,关注身边的动物们,也许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本文转载自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我们的动物邻居(2019)

又名:Our Neighbor in Beijing

主演:未知

导演: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