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当马丁醒来后,都会有一个新的角色在等待,并会发生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比如他会力大无比如超人,又会变成小龙人、变成国王、变成外星人、变成原始人、变成侦探、变成机器人甚至克隆出三个马丁.......由此而引发出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52个早晨,52个马丁的形象,52个幽默风趣、惊险紧张、内容不同的故事给人们打开无数异想天开的想象空间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工作者就试图以外加工的形式在动画界崭露头角。“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外加工为中国动画带来了财富,同时也让中国动画人才通通去搞动画加工,甚至许多立志从事中国动画事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一些剧本导演人才,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导向,往往就把青春耗在了动画加工上面。这对国内原创力量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更为严重的是,年轻一代的人都去从事动画加工,必然导致青黄不接。于是,技巧与理念均已高度成熟的‘’中国学派“风格没有被很好地继承下来。却形成这种中不中、洋不洋的局面。


加工永远只是一个谋生致富的手段。而不能成其为通向另一个彼岸的桥梁动画加工是一件非常枯燥无味的工作。跟平时人们印象中活泼有趣、充满想像力、天马行空的动画创作完全两码事,没搞过原创的人去从事加工,谁都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乐趣,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热情要从加工过渡到原创了。


“作为加工商,你永远在圈子外徘徊。只有投资和联合,才会有知情权。”《马丁的早晨》 这样一部成熟的具有欧洲风格的动画片,实现了中外合拍的愿望,学习国外的市场运作经验,突破加工商的限制,只有学进来才能走出去,才能走进国际市场,实现国人的期盼。

《马丁的早晨》虽然还不能说是一部原创的国产动画,它的风格也与大家希望的中国特色相去甚远。但其运作模式的突破,使得国内动画公司在保障自身生存的前提下,又能参与到全盘的动画操作中去。这不能不说是一条从加工到原创的切实可行的路子,尤其对那些不满足于仅仅是加工商的人们,其借鉴意义更是难能可贵。


动画是一种文化商品,只有先以创作而成文化,后以操作而成商品,动画产业才能成熟兴旺。张天晓兼备了这两个条件,解决了“做不做”的问题,剩下的就是“如何做”了,但这是次要的。很多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宿命论的存在就在于此。很显然,建立在投资与加工基础上的《马丁的早晨》的合拍,绝不是张天晓所要求的最终结局。这个最终结局的实现。还要依靠更多张天晓们的奋斗。更多“今日动画”的崛起。而中国的“明日动画‘将在这些奋斗和崛起中益发美丽!

马丁的早晨(2003)

又名:Martin Morning

主演:姚培华 / 范蕾颖 / 杨梦露 / 洪海天 / 王肖兵 / 

导演:张天晓 / 杰克·布多圈 / 编剧:克劳德·普罗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