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什么些什么,之后想起什么再补充什么吧。

1. 从电影史开端那个最有名的火车进站一直讲到希特勒那电影当做Propaganda的政治手段,瑞典、法国、德国、英国各单列一集详细介绍,基本都是早期默片。可惜没有单讲意大利电影。

2. 德国的表现主义电影在其中确实独树一帜,变形倾斜狰狞哥特式的布景,强烈的光影以及演员的表演风格,现在看来也是某种震撼。
另,在那个没有特效的年代,讲到让《尼伯龙根之歌》里那条巨龙做各种动作的巧妙的机械原理,笑了啊,德国人就是德国人,拍电影当然也是一切技术为先,并保持领先。

3. 欧洲电影以电影整体为本,美国电影以造星为本。

4. 从早期默片的拍摄风格,就已经能看出现在欧洲这几国电影的某些基调。一个民族基本的文化和风格孕育其中的话,再经历百年千年也能分辨。

5. 默片,只是没有人的声音而已,但配乐比人声更加入心。

6. 当年石破天惊的电影技术的发明和创新,如今看来基本都是浮云一朵。所以,不要对世界太惊讶,今天的一切也都是浮云。

7. 太多太零碎了,不写了。。。。

8. 补充:
看到 贾樟柯 课堂讲义 的那个帖子,谈到默片和声音,复制过来。
“声音的表现力太重要了,比如说一个瓶子我放下来,如果没有声音的话,它的重量和质感就表现不出来。最极端的方法是带着同期声剪辑,因为有些导演更强调声音。比如说日本很出色的导演黑泽明,他坚持剪片子不带声音剪,真的是只看画面当默片来剪。他觉得电影的文学性即电影的叙事性不依赖语言,而是依赖视觉本身的讲述,我觉得这个是很对的。另一方面,当影像剪完之后,为了不被现场声音影响,他要去想象声音,他要根据影像设计声音,设计完了之后把同期声放出来,对比同期声和他的设计。比如外面楼道里一个人走来走去,不放同期声,他就想应该加什么东西,所以拿掉同期声剪接反而是更强调声音设计的了。这种方法是特别有启发的。我建议大家多看些默片,电影原始的默片是特别精彩的。 ”

欧洲电影史Cinema Europe: The Other Hollywood(1995)

又名:世界电影史:欧洲部分 / 欧洲电影史:另一个好莱坞

主演:路易斯·卢米埃尔 / 奥古斯特·卢米埃尔 / 乔治·梅里爱 / 温斯顿·丘吉尔 / 麦克斯·林代 / 威廉二世皇帝 / 恩斯特·刘别谦 / 查理·卓别林 / 本杰明·克里斯滕森 / 阿道夫·希特勒 / Adolf / Hitler / 维尔纳·克劳斯 / 罗伯特·维内 / 弗里茨·朗 / 葛丽泰·嘉宝 / 埃米尔·雅宁斯 / F·W·茂瑙 / E·A·杜邦 / 利亚·德·普提 / 丽莲·吉许 / 卡米拉·霍恩 / 格斯塔·埃克曼 / G·W·帕布斯特 / 莱妮·里芬施塔尔 / 露易丝·布鲁克斯 / 阿贝尔·冈斯 / 大卫·格里菲斯 / 雅克·费代尔 / 亚历山大·沃尔科夫 / 克洛德·奥当-拉哈 / Claude / Autant-Lara / 伊万·莫兹尤辛 / 让·雷诺阿 / 雷内·克莱尔 / 玛利亚·法奥康涅蒂 / 卡尔·西奥多·德莱叶 / 艾弗·诺韦洛 / 约翰·吉尔古德 / 朗·钱尼 /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 查尔斯·劳顿 / 黄柳霜 / 英格玛·伯格曼 / 莫里兹·斯蒂勒 / 玛丽·碧克馥 / 道格拉斯·范朋克 / 约翰·布吕纽斯 / 马塞尔·莱尔比埃 / 约瑟夫·冯·斯登堡 / 玛琳·黛德丽 / 本尼托·墨索里尼 / Benito / Mussolini / 约瑟夫·戈培尔 / 

导演:凯文·布朗洛 / Dan Carter / David Gill / Michael Winterbot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