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分析

基顿喜剧具备不落伍的特点,在画面上以动作和运动为主,常常以交通工具和追逐为载体。戏剧性上往往以不知情的危险临近、出乎意料的突转和意外、错节的矛盾纠葛结构,常常采取有变调的重复增强戏剧张力。

不过在叙事上往往比较薄弱,仅能自圆其说,重点还在放在采取限制性视角达成喜剧效果。

一方面,通过限制角色的认知视角而让观众为角色担忧,产生悬疑,而角色却在无意识或猛然发现的状况下用巧合或机智的手段规避了艰难处境。

另一方面,通过同事限制剧中人和观众的视角,对某种解决方式进行保留,从而在揭发时引起惊喜和感叹新奇的心理反应。本片中前半段的基顿一直处在对危机状况的不知情状态,观众以有知对基顿无知的状态中屡屡侥幸过关的状态感到新奇和有趣。后半段基顿了解到处境的危难,以有知对无知的优势,通过机敏和智慧化解了危险,弥合了冲突,也因为个人品质的卓越收获了幸福。

而由于限制性的解除成为了叙事的必要结果,从限制性向非限制性飞跃,从无知到全知的飞跃引发了观众对于危机解除的欣喜(这也是笑这一生理反应在物种发展中产生的原因),以及超越过去不全知的自己的超越感引发的喜剧效果。同时,由于解决方式往往出乎意料、极为新奇,对手段本身的感慨和摸不到头脑的反应也引发了欢笑。

人物塑造上,机智、风趣、优雅、善良的品质总能在基顿作品的主角身上看到,主角往往通过这些普世意义的美好品质为之后解决困难埋下伏笔,或者因为某些品质引发的行动规避了危害。

他的表演素有一种淡漠和忧郁,好比克制而抽离地讲最好笑的笑话。不在状况中的角色具备的抽离感反而让观众在对待角色所处的危机时显示出为人父母般的担忧和关心,注意力寸步不移。

本文以待客之道为例,分析基顿作品的喜剧感营造和风格特点。

逐帧分析

开端于世仇的对家中长子归来,要对约翰复仇,危机临近。
迎面而来的危机和家庭温馨形成对冲,产生威胁,从而引发观众内心的担忧情绪和剧情发展的悬疑感,拉紧了观众的心弦。
对雨夜的呈现通过雷电的断续使威胁可视化,产生未来不明确的生死未卜的象征,明暗交叉的用光本身则具有惊骇的效果,还会对信息在时间流中的完整性造成限制。
得知危机来临的约翰熄灭蜡烛,保护家人
室内外的冷暖光对比也随之自然消解,象征危机已然迫近,没有安全之地。
双方在门外枪战,夜幕里凸显了枪火,也讲表现枪战的场面限制为侧面描写,规避了当时不成熟的枪击死亡的表演套路。
妻子痛失丈夫后回到房间深处安慰受惊的孩子。到此处为止并未展开喜剧情节,只是前景交代的内容,不过和最后关于待客之道的母题形成呼应,即曾经用枪火和生命守护的家庭和谐将在未来以另一种形式守护。
对家的长子也死去,同时在画面中交代两家的孩子,表明复仇将继续延续。
儿子基顿投奔姨妈,多年过去,亲妈离世。这里的两条道路也在预示着基顿将不再重蹈父辈的覆辙,他能另辟蹊径。
以脚蹬的方式骑车的基顿却依然尽显优雅和犹豫,仿佛不在状况之内。观众在内心可以认定自己更为高明,而发出超越的笑声。
警察指挥交通的段落看似没有用途,实则暗示了两家的危险被某种力量调停。
对于多此一举的独特开门方式,基顿却以看似稀松平常的行为逻辑完成。
得知要继承父亲遗产的约翰的幻想采用缓慢叠化手法。此时已经开始限制性的叙事模式,由于先前通过家庭内饰直观体现出两家家境的悬殊差异,小基顿对于遗产的想象具备了喜剧效果。
去往家乡的路上,小狗的跟随成为未来有重要作用的戏剧元素伏笔,它活泼可爱的样貌也在画面中增添了生机活力,让人无法不去注意。去往家乡过程中总在无意显露小狗的追随,吸引观众的注意,激发观众的思考——它在未来会有什么作用。
马车前后摇晃蛄蛹的行进方式具备天然的喜剧效果。
基顿的许多影片中大量出现交通工具行进和人与人的追逐,这正是最有电影化特征的画面内容,而在运动中做出种种精妙、危险动作的基顿也因此格外独特,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典型的喜剧效果。
沿途向蒸汽巨兽投掷石块,换来驾驶员木柴回击的农人
却在车后收集投下的木头,这显然是一次格外划算的“交易”。这则小场面属于插科打诨,但也依然让农民的特殊目的产生惊奇的效果。
想在头顶空间不足的车内带上帽子的基顿讲身子蜷起来
却突然遭遇刹车,嵌在帽子里,由于车顶空间他甚至无法取下帽子。在有尚有距离感的女主角面前犯傻。对于一个优雅而忧郁的人格,这种露怯令人看到他行动方式(而非人格)的不足之处,产生喜剧效果。
基顿选择更换便服礼帽,由于环境而屈服降低了执拗,却依然冷面,让他显得有些滑稽。
比如这里,就是看似无意地带过小狗在车后奔跑的画面,而观众却被吸引和调动,产生看到小狗起作用和起何种作用的期待。
这里驴子卡在路前的喻指仿佛和止息纷争有关,尤其在库斯图里卡的作品中也有表现这个意象。
马车经过一处格外坎坷的路途,十分颠簸,状况解除后的一声释怀的感叹。
却发现车子已然不在轨道上,这种松了一口气却发现原来处在更危险境地的“怪不得”再次戏弄了观众的智商,也带有对情况不自知的基顿的超越感。
基顿登上车呼吁停车,段落结束。这里有趣的点是号声的音效完美适配到背景音乐中,成为配乐的构成。

第二部分 归乡

这里给了对家的狗一个镜头,其后再无效用,因此这里是在通过两只狗的体型和面相对两家的实力状况进行对比,产生潜在的“追杀”的危机感。
收到来信说妹妹即将到来的对家一家人。同样带出华贵的内饰。
小狗在车轮下跑着,车轮却突然有松脱的迹象,这让人们天然的怜爱之心产生担忧,希望小狗没事。
小狗提早超车,是没事了,但车轴滑脱,众人陷入危险境地。
道工误将列车头尾分离到不同的轨道,甚至产生车厢超过车头的滑稽场面。
装上站点的树墩才强行停下车的车厢。
却又要被火车头痛击。这里初步显示出基顿电影中重复性的应用,他通过有变调的重复不断刺戳观众笑点,变调中则产生更多含义。
不熟悉家乡路况的基顿路遇好心人指路,此人却是笑里藏刀的仇家的儿子,他正向临街的商家借枪要除掉基顿。这里基顿对危机毫无意识,他背向着危险。
没有借到枪的儿子出门不得不继续谦和恭敬地带路。此后重复的场面又进行了一次。观众对于又失败了的儿子在反差态度里的反复跃迁感到有趣。
儿子第三次去借枪,基顿却在忙着见义勇为,推开了家暴妻子的丈夫。
回头却被方才被家暴的妻子掌掴在地
赶走基顿的妻子又继续遭受丈夫的家暴,这种离奇可笑的诡异三角克制链让人感到在滑稽场面中的困惑和惊奇而发笑
见义勇为却使得借到枪的儿子没能得手
家中,借到妹妹的对家十分欣喜,而妹妹正是基顿旁边的女子。
看到木茅屋才是继承内容的基顿的内心视象:豪宅幻想爆炸使得想象的落空实体化。
木屋前踌躇的基顿方才进门就被危房掉落的结构吓了出来,此刻他短暂地无家可归了。
对家看到路过的基顿,三人试射纷纷失败,同样运用重复加强戏剧效果。
处在“枪林弹雨”中而不知情的基顿对于周遭的响声仍在困惑当中。
基顿路过了一处房屋,其后迂回过来埋伏基顿的儿子却怎么也打不出子弹
见义勇为的基顿再次帮助了这位“路人”,却成功击发,由于火药枪需要装填时间,儿子集团再次错失良机。
回来的路上再次经过这对冤家夫妻,重复性再次发挥作用。
无所事事的基顿来到湖边钓鱼,却不知上游正有农民炸大坝来灌溉田地。
下游浑然不知的基顿处在限制性的视角,观众对即将到来的危机处境产生担忧。
钓不上来的基顿无奈的把鱼竿扔下水,却发现这时有鱼咬钩了。
跳下水越过艰险拿回鱼竿的他却发现不过是一只小鱼苗
他于是将鱼苗重新当做诱饵,继续垂钓。这里引出基顿喜剧中祸福相依的概念,客观上他扔鱼竿、钓到鱼、捞回鱼竿、发小鱼苗的过程不断在祸福之间跳转,而且他主观上有把小鱼当成钓大鱼的诱饵,都能体现这种转化。通过不断诠释自己制造了困难,又立即解决了困难,收获到回报的方式创造即刻的心理快感。
满身是水的基顿继续垂钓 裤管里还在不断流水的细节显然是有意刻画,对应的音效说明了这一点。
洪水到来的前兆登临基顿头上的悬崖,他却浑然不知。
只是撑起了伞
洪水大军涌来
这里的景深镜头采用突如其来形成的瀑布隔开了后景钓鱼的基顿和前景正在找寻仇家的儿子们,基顿被意料之外的危机间接地解除了更为严峻的警报。
临时瀑布中的落汤基让人们不知道改为他怜爱还是为他侥幸,哭笑不得。
他还是被水冲上了岸
就在这时,手中的鱼钩却突然被一条大鱼咬到,祸福相依的模式继续纠缠。
基顿被巨大的牵引力带回水中,段落结束。

第三部分 请客

毫无收货的儿子们准备先填饱肚子。
却不成想妹妹带来的年轻人就是他们苦苦寻觅的对家之子。
这里产生了全片核心的矛盾,即这家人坚持传统,不能在自己家中杀死客人。
所以当基顿在前景闲逛,观瞻华美的装饰时的前后景关系中
后景的对家父亲明明狠的手痒却无法动手,形成人物被规矩限制的情境。
这时基顿在后景听到两个儿子窃窃私语。
意识到了自己的危机处境,从无知转变为有知。这是开始,基顿就从背对危机却侥幸逃过的人物转变为机敏巧妙利用传统规则的人物。由于场景的限制,叙事空间从外景为主转变为内景为主,甚至是基本局限在这栋大房子内部。
他的第一反应是逃跑,立刻被兄弟二人追了出来,他们正等待着这样的好机会。
基顿无奈绕进另一个门,在对家父亲面前表现出礼貌恭敬客人的样子。三人念在不伤害家中客人的传统,也照顾到妹妹的情绪,无奈只能把掏出的手枪再塞回去。
邀请基顿吃完饭时进行祷告,牧师来被邀请来。这里的一组对切直观地解释了各怀鬼胎这则成语。
大家心照不宣地在祷告环节偷偷监视彼此
此时,环境中紧绷的戏剧张力一触即发。
仆人送饭时猛然摔倒的声音仿佛一声枪响,让基顿犹如惊弓之鸟。这里通过一个安排的误触,释放出环境中潜在的危机感和张力,让潜在的暗涌跃然眼前。
磨刀霍霍要切肉的对家父亲不断地有意无意地把刀挥向基顿近旁,又是威胁的具体化阐释。
基顿无奈地提了提领子,仿佛那可以阻拦刀子似的,这种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骗的行为被认真地做出,其中的喜剧性不言而喻。
狗在这时突然出现,强调即将发生的戏剧作用。
餐后一家人迫不及待地欢送这位“客人”
基顿与每个人握手
又重新与每个人握手,为了规避出门的危险他恨不得能拖延一会是一会。他需要合理的由头不离开这座房子,这成为接下来一系列行为的戏剧动因。
趁着牧师和一家人寒暄的时候他把帽子仍向椅子下,自行制造不离开的缘由。
又自顾自地找了起来,这时基顿和观众都是全知视点,而一家人则属于无知的状态,借助规则戏耍一家人成为了后半部分的主题。
大家四处寻找时,懂事乖巧的狗找到了主人的帽子,还叼了回来,这种天性的动因和基顿刻意隐藏帽子的行为对冲。
他只得抢回来后又把帽子扔了回去
而小狗更是愈发熟练,不假思索地重复叼出帽子。基顿采取的重复性对于狗和观众而言是类似的(并无侮辱含义),那就是通过合理数量的一遍遍强化观众的喜剧反应,在变调中达成更好的效果。
基顿一转头
大家都在看着他“寻找”遗失的帽子
基顿只得装作正在拿帽子逗小狗玩
家人们看到帽子的借口已然不成立,迫不及待地要逼走基顿。基顿却开始了一段生动的小狗表演。
看到此情此景,颇感有趣的妹妹的神情让一家人又收回了枪。
这时,狗却突然跑了出去
基顿立刻把狗抓回来
不知情的牧师已然要走了,可是后景的大雨却宣布了二位客人的留宿。
基顿跟着牧师和妹妹上楼。

第四部分


待客之道Our Hospitality(1923)

又名:我们的款待 / 招呼妥当

上映日期:1923-11-19(美国)片长:73分钟

主演:Buster Keaton/Joe Roberts/Monte Collins/Buster Keaton Jr./Joe Keaton

导演:John G. Blystone/Buster Keaton编剧:Jean C. Havez/Clyde Bruck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