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新浪潮# 街道属于人民,天空属于苍鹰。一位左翼知识分子、浪漫主义诗人、无ZF主义者政治理想的幻灭,他的良知被竞选州长的权力斗争彻底碾碎,他将在“埃尔多拉多”痛苦的大地上饮弹自尽。动人的诗歌揭示出马丁斯情感的转折,成为平行于电影本身的一大存在。在影片拍摄前一年,罗恰的短纪录片《马拉尼昂,1966》就是对马拉尼昂州州长“民主”选举的真实纪录。《痛》中保守党与自由党领袖的形象恐怕就取材加工于此。以仰角拍摄意气风发的领导人,显示出无上的威严与权威;而在对待成群结队欢呼的被愚弄的民众时,则选取了中全景的高角度取景。但若纪录遭到折磨的底层百姓,罗恰的镜头是以亲近的感觉贴近他们,颤抖的景框似乎在为此哭泣。为人称道的“情绪摄影”在《痛》中得到了全方位、最大化的凌厉表现,同时抽离出角色的鸟瞰镜头是影片蒙上一层超现实的奇幻色彩。自上往下拍摄的政客体型宛如渺小的蚂蚁被更高的权力压制住,在井井有条的棋盘中沦为一颗棋子,以方位喻变幻莫测的政局。因罗恰的邀请,观众可轻易走入其不断演进的个人视野。这是与罗恰处女作《天井》的互文。演员正对摄影机的发言令其避免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教条感,并通过引入容忍噪音的声音连续体让人声、音乐、噪音及声响处于彼此竞争的状态,从而捣毁受众被驯服的听觉系统。一片地狱般的视听场域向观者的观影习惯发起挑战。这也是罗恰于《饥饿美学》中反复提及的,从根本动摇美国电影惯例的霸权地位,以全新的电影语言系统取代好莱坞模式,变“饥饿”为一种美学风格。在画面中出现连续的枪击声,噪音的出现实则都是在否认画面的内容,视觉影像中未展示的暴力内容,借噪音此种“杀戮的一种拟像”让观者通过倾听来感知我们所无法看到的一切。空间区隔调度的垂直调度法也协助此种“拟像”的诞生,给人以鲜明的压迫感。拍摄同年,罗恰写就拉丁美洲最著名的电影理论著作《饥饿美学》。

2022.8.11


痛苦的大地Terra em Transe(1967)

又名:危机的土地 / Anguished Land / Entranced Earth

上映日期:1967-05-02(巴西)片长:106分钟

主演:Jardel Filho / Paulo Autran / José Lewgoy / 

导演:Glauber Rocha / 编剧:格劳贝尔·罗恰 Glauber Ro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