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故事第14篇


安全至下
Safty Last!(1923)
弗雷德·C·纽梅耶/山姆·泰勒

过去很长时间我大抵是轻视喜剧的,可能跟成长的环境缺乏幽默感,和青少年时期看了不少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结束后的烂喜剧所致。所以这样浅薄的经验给我印象是喜剧是“浅尝即止”的,在事物的表面打转,只有关于即刻的满足,无关更深刻的“超越性”。
对喜剧的误读,要在成长过程中透过北方语系里二王的语言乐趣,品尝到幽默的好处,且意识到制造欢笑并不简单后,才开始慢慢解除。再后来,在电影世界里看到那些伟大的喜剧作品,例如前文的卓别林,后面将提到的巴斯特·基顿,以及雅克·塔蒂等的作品后,才算彻底地对喜剧放下偏见(甚至看待周星驰的作品都有了更多的不同体会)。
但在这中间就漏过了哈罗德·劳埃德,很多电影史都称劳埃德是卓别林的学徒,我心想哪怕是最优秀的呢,脑海里闪过的是电视里后世那些拙劣的卓别林模仿者,这多少折损了我对他的印象。直到这次写作计划的展开,我才第一次看劳埃德的作品,真是看得太晚了,但也正是这些新鲜的发现,让我觉得这个写作计划是一次的电影的探险之旅,受益最大的,可能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
但哈罗德确实是从以卓别林为模板开始自己的表演工作的,如同卓别林以模仿麦克斯·林戴起家。伟大的艺术家最终都需要从“路径依赖”中摆脱出来,找到自己的独特风格,这几乎是从平庸到伟大的最难以逾越的鸿沟。当劳埃德1912年第一次在爱迪生的影片中露面后,他要历经近十年,几百部的喜剧短片的摸爬滚打,一度心灰意冷萌生换职业的想法后,才找到属于自己的标签风格:黑框眼镜,柔弱书生样,懦弱却拥有运动员般的精力和能量。劳埃德自己也解释过对卓别林外形的改写:“我将卓别林的装扮,巧妙地颠覆过来,卓别林都穿得太大,我的都太小”。
劳埃德就是以他所言的这身装扮开始自己的原创之旅的。卡曾斯在《电影的故事》里没有犹豫的把它推到“作者”的高度:劳埃德虽未在影片里挂名导演,但在实际的制作中却深具影响力,对演出或摄影的角度时常提出自己的意见。这套论述对中国影迷来说倒不会陌生,后来经常看到它被挪用到评价周星驰对它主演电影的影响。
《安全至下》讲了一个典型的有关美国梦的故事:咸鱼谋翻身,发财方能定乾坤。考虑到影片上映的1923年,美国总统沃伦·哈定在任内去世,自由派柯立芝接任,减赋税的同时“一带一路”的指领美国人:最要紧的事就是做买卖。此后的技术狂潮先是让美国人目睹林德伯格驾驶飞机横跨大西洋,然后福特汽车走进千万家。宽松的金融信贷,信用卡、无处不在的广告都在催促美国人花掉手中的钞票。近一百年后,互联网狂潮,让中国梦看起来也有些像美国梦的当下,这个故事背景使人加倍熟悉,请别忘了狂飙的美国梦同样也是伴随某种保守的禁令:禁酒,我们对禁令当然更不陌生,禁娱禁低俗也禁文身。
“节外生枝”的讲述电影发生的时代背景,实际上是想讲电影的故事是也是普世的。卓别林扮演的夏洛尔的淘金,劳埃德饰演的罗克从乡下到城市打拼的故事,事实上是工业化时代、城市化进程以来,人类加速趋同的,一种共同的命运。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安全至下》就是一部有关生活,生存的喜剧。
故事讲述劳埃德饰演的青年告别未婚妻,从乡下到城市谋生,期望能打拼出一个光明的未来。但光明未可知,沿途是荆棘。为保住自己百货公司店员的工作,劳埃德全力狂奔,筋疲力竭。他积攒微博的收入为女友买礼物,女友一家却误以为他在城市已经混的风生水起。牛皮即将吹破,劳埃德想力挽狂澜,提出请朋友来做爬楼的特技表演为公司做商业宣传赚取成家的钱,但阴差阳错的,朋友无法亲自上阵,劳埃德被迫赶鸭子上架,在女友和众人的注视下,完成“安全至下”的爬楼表演。

故事本身就是一出辛酸的底层奋斗史。伟大的喜剧,总是在欢笑中也让你感到困境中的张力。要在欢乐的松弛和困境中的角力间取得幽微的平衡,是所有喜剧大师的“责任”。《安全至下》里劳埃德尝试着做到这样的平衡。

当你看完电影,要是还记得电影的开场,你会感到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开篇啊。它利用剪辑与摄影机的运动带来的景别的变化,捉弄了一把观众。一开场圆形镜头中铁栏构筑了一个像极监狱似的场景,随后圆形遮罩淡去,摄影机后拉,主人公头边悬挂一根挽圈的绳索,身旁站着穿制服的男人,和一名像牧师装扮的男子,“牢房”外站着神色黯然的亲友。我们以为这将是一场行刑戏时,摄影机被搬到栅栏的另一面,我们才发现这根本不是牢房,而是是火车站内,而那根绳索不过是月台传达信息的工具。这真是一个电影化的开场,属于场面调度的魔法时刻,带着某种善意的欺骗的玩笑时刻。

事实上正是这样的场面调度,将“劳埃德影像”和“卓别林影像”区隔开来。我们当然知道卓别林是一个伟大的“”灵魂的芭蕾舞者”,他生动的姿态几乎是超越电影的,这也是为何他在电视中、舞台上的模仿者层出不穷。而劳埃德当然也有肢体表演,他那笨拙的、生涩的却有些运动健儿般冲锋的表演当然也很“好看”,但劳埃德在充分利用摄影机属性做“障眼法”的方面,无疑走得更远。同时代的作者当中,在喜剧电影制作技术上的实验与精进,他可能只落后于巴斯特·基顿。
影片最后20分钟的高潮戏真是影史经典啊,我们目光跟随劳埃德攀爬大楼的外墙,一层层的关卡:枪弹、罗网、狗、老鼠、桌板,日常的或非日常的事物都一一出现成为我们情绪的阻隔。这也在一个最日常的物品到达荧幕的中心时到达了最高潮—时钟。他紧抓住时钟指针避免跌落身亡已经成为无声电影时代最经典的场景之一。劳埃德在宣传中坚称自己亲力亲为,在危险中完成了伟大的冒险可能也成功的欺骗到了《电影的故事》作者卡曾斯,和那个被称为“最伟大的影评人”的罗杰·伊伯特。他们都以为劳埃德是在有限的保护措施下,搭建临时脚手架的保护下完成这一切的。但从近年流传出的信息看,劳埃德估计还是使用了替身、借位等多种手段才完成这个伟大的时刻的。
这个经典的电影时刻,也被后世很多电影模仿与致敬。就我目光所及,能浮现出的就有四部:功夫迷津津乐道的成龙的《A计划》里有相似的桥段;另一位中国影迷同样很熟悉的动作巨星史泰龙主演的《弹指威龙》用了电影海报做致敬;科幻名作《回到未来》里布朗博士也有悬挂在指针的场景;马丁·斯科塞斯的《雨果》(我们之前提到过他也致敬了梅里爱)里通过直接播放《安全至下》的这个段落,以及随后主角同样被困于大钟上的情节来完成双倍致敬。
还有劳埃德基于自己的眩晕症而设计的,撞线前的最后的桥段也堪称伟大。经历千难万险的他终于爬到屋顶后头脑袋却碰到风向仪,被撞得头晕眼花的他在旋转摇晃中从屋顶掉落,旗杆上的绳索(想想电影开篇的绳索)不但不是索命绳,在这里反而成为救命的稻草。这根绳子缠住劳埃德的脚载着他,并以他的对手即“囚禁”并使他蒙羞的城市的建筑物为背景,划出一道惊险而美丽的弧线,将他送入未婚妻的怀抱。这是一个伟大的、诗意的happy ending。《电影的故事》说连同这个不可思议的表演过程,以及劳埃德作品整体,深深的影响了1920年后期的日本电影巨匠小津安二郎。
是的,结局不是情人的眼泪,而是情人的怀抱。他为情人爬楼,冒险,爱你就顾不上“安全第一”,而将“安全至下”,这是电影的爱的华丽的冒险。电影外,劳埃德也和女主角米尔德丽德·戴维斯喜结连理。他也借助《安全至下》的巨大成功,在20年代无论是作品的产出数量和商业票房上都胜过了卓别林。

而这个单元的选片将迎来喜剧三连拍,下一篇我们将会来去到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的喜剧世界。你可能要坐稳,他在喜剧电影中的锐意进取,展现的不可思议的魔法将会让你在笑声中惊叹连连。

第3节电影风格的世界扩张(1918-1928)
1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Das Cabinet des Dr. Caligari(1920),罗伯特·维内
2北方的纳努克 Nanook of the North(1922),罗伯特·弗拉哈迪
3寻子遇仙记The Kid(1921),查理·卓别林
4安全至下Safety Last!(1923),弗雷德·C·纽梅耶/山姆·泰勒
5福尔摩斯二世Sherlock Jr.(1924),巴斯特·基顿
6铁路的白蔷薇La roue(1923),阿贝尔·冈斯
7贪婪Greed(1924),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
8战舰波将金号Броненосец Потёмкин(1925),谢尔盖·爱森斯坦
9大都会Metropolis(1927),弗里茨·朗
10日出Sunrise(1927),F·W·茂瑙
11群众The Crowd(1928),金·维多
12圣女贞德蒙难记La passion de Jeanne d'Arc(1928),卡尔·德莱叶
13兵工厂Арсенал(1929),亚历山大·杜辅仁科
董肥楽影像观 · 微信号:dong-movie


安全至下Safety Last!(1923)

又名:最后安全 / 平安是福

上映日期:1923-04-01片长:74分钟

主演:哈罗德·劳埃德 / 米尔德丽德·戴维斯 / 比尔·斯特罗瑟 / 诺厄·扬 / 韦斯科特·克拉克 / Roy Brooks / Mickey Daniels / Richard Daniels / Ray Erlenborn / William Gillespie / Helen Gilmore / Wallace Howe / 杰姆斯-凯利 / Gus Leonard / Sam Lufkin / 玛丽·莫斯奎尼 / 弗雷德·C·纽迈尔 / 查尔斯·史蒂文森 / Anna Townsend / 

导演:弗雷德·C·纽迈尔 / 山姆·泰勒 / 编剧:哈尔·罗奇 Hal Roach/山姆·泰勒 Sam Taylor/蒂姆威伦 Tim Whelan/H.M. 沃克 H.M. Walker/让·C·阿韦 Jean C. Havez/哈罗德·劳埃德 Harold Lloyd

安全至下相关影评

Ye
Ye •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