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的编导演、服化道、镜头调度打光都不怎么出彩。把一场侵略战争也美化成了对侵略者士兵的怜惜,却几乎没有受害者一方的面孔。吹着爵士乐的日本兵仿佛把文明带给了落后的中国。相信这些场面看得中国人完全错愕。那我为什么会给4星呢?

电影上映于1965年,那一年越南战争正如火如荼。如果把电影里的日军换成了美军,把八路军换成越共,你就会发现一切都顺理成章了。这就是一部《全金属外壳》《现代启示录》《野战排》。从对士兵的摧残到对战争的虚无感的讽刺。埋尸人有一句台词“你们的士兵在红旗下战斗,我们的士兵在军旗下战斗,只是我们不是很感念那面旗子,”类似的表达在《全金属外壳》里也有表现。而后者已经是20年以后的事了。以士兵的苦痛来表达战争的残酷性却无视战争本身的原委,这一点看似不可理喻,但却实实在在的发生在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美国经典电影之中。美国到越南是打越共,那么这个意义上说,日军来华也是帮助当时的中国政府“剿共”。英国人写了《西宫小姐》,讲述美国大兵和越南妓女的爱情,百老汇演绎经久不衰。为什么我日本不能写日军和慰安妇的爱情?日本慰安妇特别乐意服务日军,帮助这些就要去死的小伙子成人,这可是比越南小姐为了钱高尚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讲,本片可以说比美英关于越战题材的电影要深刻的多,也克制得多。

我推荐该片的理由也在于此。这部日本产的电影却实际上是一部美国电影。是日本电影人在看到美国对越战的宣传之后的反馈,立刻就回溯到了侵华战争“如果这场战争可以如此宣传,那么我们侵华也可以”。他所用的表现手法、剧情和人物甚至爵士乐、棒球都来自美国。尤其是爵士乐作为贯穿整部电影的核心,(要知道,即便是受到美国帮助的欧洲大陆,爵士乐也受到了电影界的抵抗。法国意大利电影里可以看到许多调侃爵士乐的场景。)以致于最后甚至有了男主角三船拿起了美制汤姆逊冲锋枪对抗排山倒海而来的手拿苏制波波莎八路军的镜头。这都是将侵华时的日本和越战中的美国画上了等号。

这种表现与其说是为二战洗地,我认为更多的是对越战的讽刺。影片在一开始原阵地指挥官因为整个阵地阵亡只有自己活下来而被枪决,但到影片结尾,那些以为权属阵亡的守军却原来都投诚到八路军去了,原来被枪杀的小队长只是为了袒护他们才谎称所有人都阵亡了。当三船去世的时候,他将自己的勋章递给了慰安妇,说了句“这东西戴在你身上比我身上好看。”也充分说明了导演的意图。

自越战开始,好莱坞的宣传就一直沿用本片的套路,即越战是错误的领导层发动的,与下层士兵没有关系。宣传口径也一致变为了描摹战争对士兵的摧残却绝口不提对被侵略方造成的巨大伤痛。而本片恰恰解构了这种方式,用美国自己宣传的十恶不赦的日军打了美国自己的脸。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这是否为导演的本意,都使得本片值得被保存下来,以及被更多人看到。


血与砂血と砂(1965)

又名:Chi to suna

上映日期:1965-09-18(日本)片长:132分钟

主演:三船敏郎 Toshirô Mifune/佐藤允 Makoto Satô/团令子 Reiko Dan/仲代达矢 Tatsuya Nakadai

导演:冈本喜八 Kihachi Okamoto编剧:冈本喜八 Kihachi Okamoto/佐治乾/伊藤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