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0fb3340100m0zf.html
这篇影评是一个北大男生写的,个人超喜欢,好多句子被精准集中了。
————
本来这篇东西是前晚就应该敲完的,2011的新年,北大电影版《此间的少年》上映看罢,太多的话不吐不快。无奈同屋那个晚十朝七男(汴大奇迹一般的存在!)迷糊中抗议我的键盘声音太大只得作罢。而元旦翌日整天,都在不停地跨越北京城的对角线,赴一些我必须出现在其中的人的聚会,故在这里只能收集一下那夜最后沉睡前的唏嘘,努力把它们变成文字。
 

第一次读到《此间的少年》应该是在2001年的未名Joke版,那个时候BBS上还有着长长的各种连载文字,Joke版也还真有令人大笑或者微笑的内容。转载的是各种断章,偶尔有开始,从没有结束。震撼,只有震撼,虽然对于那时的我而言大学的生活才刚刚展开,但里面描述的每一个人都毫无疑问将是我们正在和马上要经历的。匆匆吞下,还复制在记事本里试图整理顺序,旋未成。主要是因为这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他们的一个个片段主宰了整个思绪,已经没有了一个整体的全貌,故事从哪里开始怎么发展其实都不曾关注。这个状态在后来的一遍又一遍机缘凑巧的各种重读中其实也是如此。对我而言重读多半是缘于在某个地方突然发现有新的段落,然后在再来一遍溯源收齐的努力;同时在这过程中必然再一次重温(也许该感谢江南的版本混乱习惯,促使我熟悉了每一小段的故事情节),直到很久以后终于直到有书出版了也终于有钱买书了才改变这一循环。但捧书重读的时候,仍然只是惊叹原来这就是我们,原来这就是汴大。
 
每一遍读罢《此间》便觉得身边的一切浪漫得是那么真实,觉得生活真是可以用一堆诸如阳光普照豁然开朗等此类小清新的词语形容,觉得身边每个家伙原来都藏着可爱的说不定哪天就可以写成故事的一面,然后一如既往独自敲着饭盆去学一,觉得沿路的每个MM包括打菜的大妈都很超级顺眼。把书中的主角投影到自己,代入其中体味那一遍又一遍的感动与哀伤,却从来没有过用理性和逻辑那套玩意去考察一下的念头。直到半年前电影重开,曾因再一年前恼火于那报名邮件石沉大海还对拍摄停滞颇有些的隐隐幸灾乐祸一下子全部抛开,去关注这边的一切。看到编剧的时间线分析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不曾去想过这些故事是什么顺序,也更没有去想过书中的角色们到底在想些什么。甚至直到那晚电影散场,在校内上QQ上和人讨论的时候,才发觉我在汴大校园里呆着的这十年里一遍遍的重阅中,慢慢的给他们的成长,也是我们的,作出了自己的解读。不过也许我的视角会带着在这个园子里待了太久自己都未必时时注意了的痕迹,只有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我才会反应过来:原来现在的我已经比郭靖杨康段誉比乔峰还比康敏都高了n个年级了,而他们的长大一直定格在那里……
 
江南写的永远首先都是属于男孩和男人之间那群人的童话,关于他们成长和回忆的童话;他笔下的女生夹杂着真实和想象难以区分,有时候会有些非常鲜活但那面带点符号的感觉(例如,江南笔下有很多温婉或是聪明或是智慧或是灵气的MM,但从来没有见到过解语的MM)。而我个人更是从来不敢说了解过女生,因此在这里就只说男生,关于我所看到的那些《此间》男生们的成长。
 
 
 
郭靖
  郭靖的成长不是太需要汴大
 
郭靖的属性是大哥,因为他可以依靠,无论是对兄弟而言还是对MM而言都是。而且这几乎是整部《此间》里的唯一(彭连虎算吗?不是主角不会太多进入我们的视线)。
 
郭靖迟钝、木头,他的想法总是简单、直接,但他绝对明白自己在想什么,不会想着想着把自己也绕进去(这是聪明人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面对黄蓉时的郭靖无比胆怯,不敢想象对方会喜欢自己,所以他不可能主动。但郭靖是所有男主角里从来不曾害怕面对自己感情的人,因而他是在这方面最早获得圆满结果的那位。
 
再说对兄弟和他人,郭靖有着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质朴和真诚,可以承受任何的托付。他的脑袋谦虚似乎略缺谨慎,愿意被相信的人灌输一切东西。但他有着自己很多不曾意识的坚持,有些想法哪怕是黄蓉都不可能改变的——当然黄蓉也不会有比口头骂骂更高级别的意愿去改变,否则他就不是她的那个靖哥哥了——一个发生在《此间II》中一开始的情节是,郭靖选择了假期去酒吧打工(显然这时他和黄蓉不知成了多久了),然后在下班的时候会夹着几瓶啤酒回来——这种人不是大哥谁还是大哥?因此郭靖很少面临选择,他做的一切几乎都是按本心行动,就像彻底打动黄蓉的那一天,自然而然就忘记了曾说过不来了。结论是,郭靖的成长基本完成于汴大生涯之前,汴大对他而言是一段很少徘徊的经历,是对业已基本成熟的存在的丰富。遇上黄蓉是他的幸运,更是黄蓉的幸运,也是围观八卦的兄弟们为他们真心感到的幸运。而一个能像宿舍里额外增加的定员般的大哥的女朋友,多年以后会发现,其实对兄弟们自身也更是一种共同的幸运。
 
(想起每次遇到高中死党和他老婆的时候,坐在一起吃饭、聊我们当年那些趣事糗事,嫂夫人都会矜持的在一边笑,并表现出礼貌的好奇心并在合适的时候消失。每当此时我总会一边在心里感谢嫂夫人的善解人意一边痛骂,你小子当年怎么不加把劲努点力,别差那么一点点放弃,把大家共同心仪的班花大人搞到手,那样,现在就能一起聊个天昏地暗了。)
 
幸运人的故事是最简单的,也是最早让出舞台给下面这些纠结的人的。
 
 
 
令狐冲
  理想主义者其实不会彻底长大
 
(早在高中住校时代前,就听过传说中的集体宿舍黑暗规则:若一个人乐呵呵的每天负责全寝室的开水,那么所有人都会渐渐心安理得的享受;然后倘若有一天他忘了,所有人会怒火万丈臭骂他。——幸好我只用了一个学期不到就明白了这一条腹黑学教程的荒诞。)
 
纯粹的真诚会得到它应有的回报,除非对方真的是那种自卑到不敢面对真诚的人。就像假如乐呵呵的郭靖告诉大家今天不许偷水我要留给蓉儿,不管是陆大有梁发或是其它什么人也许照偷不误,但成不成都肯定不会对郭靖有意见。而令狐冲不一样,他远没有郭靖的超然,那份理想主义和一点普普通通的小私心是交织着的,他真心的想做一些事情,同时又非常努力想证明自己的存在与价值,加上眼光很高、下手飘飘,于是便有了那悲惨的班长生涯(如果让他自己来形容的话,多半会是“悲壮”的班长生涯)。热心肠通常迟早会带来回报(例如,换来那么多永远的兄弟),但有些不那么纯粹的热心肠里面夹杂的理想主义外壳下各种刻意的努力和做作,会在当下给当事人带来令人愤愤不平的困扰。所以令狐冲想不通,就算乔峰帮他摆平了事情就算朱聪为他缓解了心绪,但他还是想不通,或者说他已经一定程度上悟到了自己错在哪里,但就是不愿意想通。
 
令狐冲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或许代表了至少某一段时期最广泛的汴大男生群体——因此他是观察者,他是记录者,他能看到各路兄弟还包括老师、师兄、老师兄和老老老师兄们的成长历程,他能用有些无奈有些欣慰的微笑去看着他们。唯独对自己,令狐冲其实慢慢在明白在成长,但他始终一直至少在表面上抗拒着这个过程。他还是不愿做一个自己定义的那种随波逐流的人,他对朱聪老师或是郭靖黄蓉这样的回忆中的或正在发生的沧桑与温馨有时欣慰有时又心有戚戚,因为他自己没底气不甘心模仿又能够突破。令狐冲还被作者和导演安排见到了一个迷幻般的未来,懵懵懂懂,若有所悟。经历过去后留下的是回忆,是成长的痕迹,令狐冲在渐渐的接受经历给他带来的各种东西,但始终在划出的一块地方保留那些自己也未必有多大把握的坚持。是这份不甚牢靠的坚持决定了令狐冲是一个我们最亲切的人,所以整个故事中他是戏份最多的那个;每当电影一次次闪回呈现他靠在树上露出那种亲切而熟悉的笑容的时候,汴大男生的可爱,一览无遗。
 
但是谈到感情,令狐冲却是整部书里面最少的一个,他青春最大的冲动用于追寻和反思自己的理想主义。感情被刻意放在了没那么重要的位置。在整个《此间I》中,他围观了3~4场各式各样的感情,但属于自己的基本是空白。这里导演做了一些我认为非常好的处理,从那个断尾的《此间II》中取出了一个岳灵珊,让老令狐彻底动了一次心,然后在底气不足的迟疑和犹豫中还没开始就结束。他就是那样的人,太过于理想主义者往往是自卑者,太希望证明自己和自己的理想,然后在现实中碰各种钉子。也许令狐冲可以把梁发等当成自己理想主义的对立面,把他们作为针锋相对或气愤难平的目标;但当遇上代表着现实主义者的好好青年林平之,令狐冲却不可能把他放在自己的对立面——他们根本就各自走在自己的路上不会相交。所以,在看见那个女孩迎面欢呼而来,展颜相迎却错肩而过的时刻,令狐冲只能愣住,回首,呆望着他们牵手远去;半晌方返头,沿着脚下那条黑色而光滑的线,低头向自己的方向慢慢继续。因此令狐冲的感情直接步入结束是必然,他走自己的路太习惯了,习惯到开始考虑要不要为一个人而改变的犹豫过程,都远远超过了对方任何可能的等待,或者他会永远在自卑和理想主义的交织中一直犹豫下去。不过,这样的兄弟值得我们好好抱一抱的,愿他将在慢慢学会目光放宽的同时能继续自己的理想之路,还会在身边相距不太远处发现属于自己的那个人。
 
 
 
乔峰
  乔峰是大哥吗?
 
按照江南的设定。乔峰的属性不是大哥,是猛男和粗人。
 
乔峰不是郭靖,他大大咧咧,他出手豪迈,他面子冲天,他气势震人,只要他肯出头什么都能几下子搞定。但他不是大哥。
 
因为两年前有个叫康敏的人,她大大咧咧,她出手豪迈,她面子冲天,她气势震人,只要她肯出头什么都能几下子搞定。她和他意气相投,但她其实并不想当大姐大,他又怎么能成为大哥?
 
乔峰是一个后来对兄弟超级靠谱的人,但这份靠谱不包括对他自己和某个人,至少故事发生的两年前不包括。和康敏近乎兄弟般的投缘只是一个虚壳,跟对方说我们不在乎其他人怎么看其实就是已经在乎了。他们都知道,这样的彼此打气不牢靠,所以康敏对乔峰会帮他搞定各种事,催着他认真学习,催着他低调混汴大学生官场搞保研资格。康敏对自己则只是一次又一次地喝得酩酊大醉,然后把体重全部托付到乔峰身上。乔峰会稳稳当当送她回去。但是,仅仅体重而已。
 
两年前的乔峰无法成为康敏把自己全部托付的那个人,她非常明白,粗人一个的他至少也应该有一半明白。
 
那个发怒的师姐都明白,所以才会怒。
 
白世镜和虚竹也明白,所以当乔峰甩下“马大元以前也就能拿拿篮板”离开的时候,他们能在彼此眼中看出一个词,错过。
 
回到两年后,当一个蓦然间有些相似的身影出现的时候,乔峰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康敏的小弟了,粗人已经被塞到了一个大哥的位置。他比其他的主角们提前经历了一场毕业和离别。离别是成长的催化剂,离别能狠狠改变一个人。在令狐冲自我怀疑到达极点的时候乔峰塞给他一根烟,两口抽完拍拍他衣服走掉;在郭靖和黄蓉欲说还止的时候乔峰咧嘴一笑,转一圈回来推过去两杯芬达摆手离开。这个时候的乔峰已经是其它主角们充满敬意的兄长加兄弟,同时也是阿朱仰视的目标。于是她被吸引了;而他,一开始有着一刹那的恍惚,几个月后却做出了另一个顺理成章的决定。在这里,我个人对导演“阿朱只是一个替身”的观点有些异议,虽然显而易见是阿朱让乔峰唤起了那段回忆,然后两人才有了交集才最终彼此牵手,但如果说乔峰还停留在缅怀遗憾中不能自拔而无法区分回忆和现实,那他那场离别就白经历了。比较大条的阿朱,终会是一个能平视对方的人。而两场毕业,乔峰应当已经不是两年前那个乔峰。
 
我很是喜欢原文里咧开嘴笑了之后那句全书最后的自我独白——
 
  “给阿朱打个电话道歉吧。”
 
(三年多前,我还因为某些原因每周骑车去两次宋朝大学的时候,在一个深秋的傍晚经过宋大东侧那排昏暗的老篮球场,见到过一位看不清年龄但应该是校友的大哥/大叔,穿着皮鞋,用自己开来的相对还算不错的小车照明,独自一人,三步,上篮。)
 
(瞬间想到了后来电影没拍出来的那个镜头,那个独自打全场无人喝彩篮球砰砰砸地的乔峰,那个就在此时升成大哥的乔峰。)
 
 
 
段誉
  理想主义者多半有些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者却不止理想主义一条路
 
段誉的故事在电影版里被删得一干二净,而在原作中也从最初的《此间I》正文毫不留情的赶到了《此间II》里,再突兀的永久中断掉。至于王语嫣,更是没有了出场的机会。但无论是金庸还是江南的描写中,段誉都是个浪漫主义到无可救药的家伙。他不怎么理想主义,对人对己不叫坚持而只能叫痴。如果说郭靖根本没想过、令狐冲怎么也想不明白、乔峰明白了但不会说出口、一会要提到的杨康则是彻底在逃避的话,那么段誉对自己和自己的痴不仅是想过,而且是想得很明白,想明白了这已经是他自己最重要的那一块。这样的男生是敏感而懂得珍惜的,对他而言,感情本身的美好固然放在第一位,但肯定不会因此犯上爱上想象中的爱情那类错误。这是一个值得好好回味和本身就值得珍惜的人。可惜,电影里只留下一个怎么都不像主角的演员出演。
 
这里要顺便提一下慕容复,一个本来也可以成为主角的人。但是,江南终于开笔提到他的时候,已经6年过去了。一切都在变化,外部的世界和校园内的差距已经不是原来的“走出象牙塔”“接受社会上的第一课”这样的轻描淡写可以包含(e.g.只说最近两年,我个人就见证了宋朝大学BBS十大话题上,从要不要啃老买房的纠结思考,转变成了双方家庭出首付多少引起的各路纷扰;更别提那当年的理想和浪漫时代了)。现实的压力业已迫近曾无忧无虑的少年们,当初《此间I》时候那些飞扬的青春已经难以保持那么纯粹。所以本来慕容复是准备写一个关于现实和梦想的故事,没想到一动笔发现两者不是交错冲突,而是一方将另一方粉碎性的压垮。如同《九州》所遇到的命运一样,不管慕容复还是段誉还是王语嫣,数年之后已经都没有了那个舞台。《此间II》就此无疾而终。
 
回到《此间I》初版的那个时候,慕容复还只是一个符号的存在。段誉正在全面开展着他的浪漫主义表演Show——通俗点说也就是极端花痴行为——他的执着是兄弟们乃至目标本人都不得不佩服,有时候都忍不住要帮他一把或者厌恶自己怎么不能成为帮他一把那个角色的。这份浪漫主义的执着远超令狐冲对理想主义的所谓坚持几条街。通常,理想主义者只要别真的除了理想主义啥都没有,对小mm一般会有着很强的杀伤力(虽然令狐冲很不幸差不多就是那个例外的情况);而浪漫主义者,则需要纯粹浪漫主义到了极致才能杀伤力暴涨。段誉几乎符合了后一条,他的杀伤力其实高得可怕,例如对王黄木赵周中的第三位(虽然原作没有提太多)。可是他的目标不是小mm,是隐藏了太多忧郁和优秀的王语嫣……
 
江南给段誉的原本设想结局无从得知,不过我猜倘若是6年前完成的话也许会是在Good Ending/Bad Ending之间犹豫后选择和金庸原作一样的前者,因为《此间》故事里数对主角中,只有郭靖黄蓉和段誉王语嫣是精神上对等的双方,靖、蓉的互补从金庸时代开始已经有足够的阐述,而其他的各对,包括现在的乔峰和阿朱,开始在一起的时候仍然都有着这样那样的某一侧失衡(这些失衡有一些能被时间调节过来,但有一些连相处的机会都不会有)。如果没有《此间II》残章中对王语嫣的第一视角描述,没有那次辩论赛的自我爆发,那她和段誉间也是失衡的,不是向女方这一侧,而是相反的方向。现在,在《此间II》中,王语嫣紧紧的抓住了以为她跳楼而近乎疯狂的段誉的手腕那一刹那,他们两人看着彼此的眼睛,相平。
 
所以段誉基本也和郭靖一样,成长在汴大外已完成。汴大的经历,丰富而不是决定了他。
 
(题外话:《上海堡垒》那个主角,明显有些走段誉类似的路线,但我的感觉是,差远了。)
 
(题外话2/广告:本人现有罗刹文艺男好友一,清秀、简单、执着、没段誉那么乐天但基本很好、直,目前辞去硕士毕业后的职位返校重新准备飞跃中,available;有意者且不优秀得可怕者可投条垂询)
 
 
 
杨康
  ……
 
终于写到杨康了,是最后一个,也是最难以说清的一个。
 
看电影的时候听到身后的女生骂杨康,她男朋友在一旁附和。估计全场相当多的女生,不管熟悉不熟悉情节,当时都忍不住在骂着屏幕上那个家伙。虽然不符合杨康的所为,但为了情节发展导演还是安排他拿到穆念慈的日记本后向令狐冲难得的倾诉,从而引出另一个视角的故事描述。化妆惊艳、打牌赌输和替人写给喜欢自己那个人的情书(电影里是压DV)三段,两个角度各来了一遍,加上全片中气质最出众大家最心疼的演员的心碎演出,无疑令人在一个角度看的时候唏嘘不已,而在另一个角度自然愤膺难平,恨不得能把那个担了男主角之名的家伙揪过来朝着他耳朵大吼:你丫知不知道知不知道你TM到底知不知道!
 
我觉得杨康他知道,但是一直没去想这个问题。说好听一点是懒得去想,但严格追究起来,是一直懒得去想懒得去想越积越重慢慢就成了逃避去想,脑袋里哪怕有一丝涉及这方面的念头马上会全自动化的躲开掉。都说穆念慈太喜欢杨康,喜欢到忘记了自己;杨康最喜欢的却是自己,只有自己。不过我觉得,在杨康心中穆念慈一直有一个特殊的位置,但被刻意搁在了相当角落的地方。原著里面没有明示过程但那本蓝皮的日记本被他悄悄收藏的情节,是杨康从不曾展露的这一面。他没到那个时候,于是远比郭靖面对黄蓉还胆怯,不是不敢面对某个人,而是不敢面对自己的心。这不敢面对的心不仅包括了一个特殊位置的人,更重要的是,一个迟早逃不掉的问题:何时严肃的面对自己和生活?
 
段誉面对自己内心是难得糊涂,跟着感觉和本心走;郭靖面对自己内心是稀里糊涂,跟着本心和黄蓉走;乔峰和令狐冲面对自己,是无奈和洒脱的综合:看明白了自己的各种无奈,才有耸耸肩膀或者遮遮掩掩地面对各路郁闷,并间或不那么洒脱的脸红脖子粗一下;其中令狐冲本质上更洒脱一些;承认自己有各种在乎和放不下方能正视自己的理想和荒诞。而杨康,则是根本的逃避自己,他回避一切要在乎的东西,只有显示出各种无所谓才有安全感——靠枕上那个大大的“谱”字就是表现之一——这完全无关表象上的洒脱;乔峰提起柳永那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便是有人刺痛了他心中最不能碰的地方:你何时对自己靠谱一点?
 
究其原因,杨康的逃避可能是太缺乏机会让他学会甚至只是尝试一下承担,随后在逃离的过程中学会了各种“聪明的男人”【注】的方案,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样的男生,需要有机缘帮他成长一次。可能是师长,可能是兄弟,也可能就是时间,但很难是单单的仰视着他喜欢着他的那个人……也许最后那个人可以做到成为这个机缘,但必然只能是离开的那一刻。可以设想,永远悄悄收藏的蓝皮日记本(电影安排是没办法的情节推动需求),将会是杨康在未来的日子中增加沉默的一个砝码。也就是,穆念慈以离开作为炮灰,推动了杨康成长过程中可能最重要的那一步。
 
(【注】魔鬼辞典定义:男人——肯负责的雄性人类;聪明的男人——尽量不让自己需要负责的男人。)
 
当年看书就一直在想,乔峰不留情面的言语给杨康的刺痛来得太晚了——乔峰的这些话,是无论朱聪和兄弟们都给不了的,这是一个有着实质上很类似经历的人最尖锐的双向追问——倘若加上乔峰自己毕业再累加上他所经历的再上一次离别,也许,只是也许,若刺痛发生得早一些,若离别的追忆不仅是全部灌给纠结且洒脱的令狐同学,或许能减轻一点点穆念慈用放手才能给予杨康的成长推动?
 
(杨康不是只有一个,我个人就遇到过n个这样拒绝长大的男生(好像汴大还TM特别多!),以及n个由不靠谱各种折腾终于成长到靠谱的家伙。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有着能够靠谱的潜力(这也是当年不靠谱还能混下来的本钱),一旦过了那个点,在终于下定决心成长之后,绝对能够将汴大男的优秀展现得一览无遗。这个过程期间的故事大多不为人知,但有一些我也曾经见证。不止一次同样的故事重复,我有时也只能尽力提醒让身边某些长不大的男生稍微想一想吧,别到最后那一刻才明白:和那个她的交错没有错,但是,过了。)
 
(而对穆念慈们,只好说,曾经年轻,有遗憾,有回忆,有痛,总比没有好。还有就是请放下心:他会比较好的照顾自己,总有一天会——而其中,有很多,缘于你。)
 
杨康的故事如同以上,《此间》中他基本都处于那个点之前,他的才华已经各种泄漏,对映出他的逃避多么扼腕。整个故事中,郭靖的是开始,令狐旁观着或掺和着串起了各块,乔峰的是插入是新上任大哥给后辈的灌输,段誉的并行着,而杨康的是结局。杨康也许按本意是根本懒得旁观更别说掺和其他人的故事,但实际情况是他没有远离这些故事的圈子,搅入了几乎每一段他人成长的经历,包括自己,最后也无从逃避。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十年后的汴大校庆,那个杨康多半还是一副懒洋洋的神态,但他,一定会准时出现!
 
 
 
基本上就这样吧,某些话不吐会憋至内伤。其实还漏掉了不少东西,例如男人之间的感情,例如令狐和杨康有时会如此共鸣或同衰是源于不同本质但共同抗拒成长的表象还是缘于其它,例如男女之间仰视到平视的转换过渡决定了一开始不相平的两个人是否能走下去……此间少年们身上有着太多我们的投影,有着太多汴大或是每一所大学生涯中染上的气息。某些成长或仅仅经历,将是我们一生中最珍贵的那些财富,即便有些“财富”都不怎么愿意回头去看,但它们依然,留下了痕迹。
 
还有就是那句:
  人不SB,枉少年!
 
最后还是要衷心的感谢导演同学,你给了我们一次视觉语言上再度体味的机会,基本上在平衡镜头与忠实原著间找到了接近完美的点。虽然我个人在入场前一直在忐忑——得说那预告片相对正片,真的没剪好。
 
(完)
 

此间的少年(2010)

又名:There They Were

上映日期:2010-12-23(中国大陆)片长:168分钟

主演:黄河清/孙欣/苏哲/周田田 Tiantian Zhou/王云龙/梁岩/濮方竹/查正琳/曹冠英/邢滨/刘蔚然/于泉/杜若溪/丁雨/黄建滨/胡续冬

导演:胤祥 Andrew Wong编剧:胤祥 Andrew Wong/公子木

此间的少年相关影评

孤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