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起刀落,葵花满地——
影片在残败的葵花和游吟诗人的出走中落幕的时候,我发觉了自己对这部电影态度上的暧昧。
我有点喜欢这部电影,出于对作者电影的偏爱、也出于杨一那些个擦着情色的边儿却道尽人事苍凉的歌谣。我又有点不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和霍建起的《暖》有同样的问题,这也是一部“移植”的作品,一个将都市情感嫁接在西北土地上的故事。

俗话说:男人是土做的。<葵花朵朵>是一部关于"土地"的电影,阳光、土地都散发着灼人的阳刚。所以他更是一部关于“男人”的电影。在这样一个女性主义盛行的年代,对男性本位的思考,或者说对“土地”的关注本身就值得期许。但<葵花朵朵>也有着自己的尴尬,因为它的“移植” 性,使它缺失了真正植根于“土地”的大气,也就使得男性的主题欠缺了应有的力量。寻根,却因为根的不再而迷失,这本身就是个极大的反讽。但现实世界也恰恰如此,只能说导演困在这样的时代中难以超脱。

子实饱满的葵盘、叶子和笔直的茎杆,在纸上信笔涂鸦起来会像什么?更像♀的女性符号。

♀♀♀ 就像是<葵花朵朵>——这是玩笑,但男人的故事里注定不会缺少女人。马小刚是个刑满释放的强奸犯,这样的设定让我不由得想到韩国导演李沧东的<绿洲>,事实上这两部电影中女性对待强奸她的男人的态度也同样有悖于所谓的常理。<绿洲>中的男女可以说是社会的"失语者",男人是劳教多年,早就不懂得与人辩解也不为人所信任的罪犯,女人则是四肢痉挛,话语不清的脑瘫患者。<绿洲>正是通过叙述这样一对极端角色间的情爱来探讨人性的纷争。而<葵花朵朵>则是个单向的爱情故事,葵花在信封中枯萎,只有傻子手里的葵枝不曾凋零。执念只有在你一次次受到挫折的时候才会明白它的天真和无力,然而男人总抱存希望,以为自己还不够“傻",旁观的诗人却懂得在故事落幕的时候离去。

道德的标准是社会强加的,行动本身并没有对错。情欲的冲动本来就是人最本能的动物性,然而葵花却成了马小刚心中解不开的死结,法律的判决不会比心灵上拷问更为严厉。黑夜里在葵花地里愤怒挥舞镰刀的身影,是要和过去做个了断。而面对最后一朵葵花的久久踯躅,却看得见一个男人割舍执念时的挣扎。巧合的是,<绿洲>的片尾,也有男主角砍断遮挡在女主角家窗前树枝的段落。癫狂地破坏暗藏着男性的愤怒和力量,当男人们被各种各样的社会规则"去势", 单纯的暴力宣泄必然成为对男性本能的悲剧性地寻回。

"男人的屋子就是他的堡垒" 文德斯借唐唐的口说出这样的揭语。
空荡荡的屋子宣告了男人缴械,女人却是缺席的。男人的投降仅仅是一出自编自演的独角戏,离开了土地的葵花必将枯萎,而失却了葵花的土地也终要荒芜,男人与女人的集体错失才是这部电影和时代的悲剧。




题外1

女人在这部电影里被简化成了符号,但即便如此,女演员的表演也难以令人满意。穿梭在葵花地里的白皙身躯,竟像MTV一般扑烁着明亮的柔光。村上春树写过”海报女郎式的美女”这样的词,放在这里竟也能有几分贴切。倘若说“奸污”构成这部电影的坐标,那么我们从女主角眼中所看到的竟几乎是一条平坦的直线。我想起周迅,想起她在<巴尔扎克与小裁缝>里的演出,那时她尚且稚嫩,却已能从初时的单纯与之后望向山外的眼神中分辨出身为人的转折。灵气远比美貌更为难能可贵。而中国电影所缺少的正是这样的演员。

题外2

周日下午去朱屺瞻艺术馆观影,到的时候虽是刚刚开播,却已经没有位子坐了。站了2个钟头,整个多媒体厅大约总有2百来人吧,间或有一两人离开,大多数还是完全地看了下来,应该说影片本身还是蛮有吸引力的。放映结束后的座谈,本想问问王宝民导演写这样一个故事的动机,可惜没能抢到话筒。走在鲁迅公园里,突然想到,恐怕对于一个导演来说,拍片的愿望更甚,也许故事本身,仅仅是灵光一闪的片刻。

写下上面这段文字,仅仅是我个人的观影记录,一点想法,谈不批评,只是想中国的电影能做得更好看、更漂亮。有机会的话,希望每一个男孩子都看看这部电影,用你们自己的眼睛去判断。

感谢朱屺瞻艺术馆提供这样的免费观影与交流活动的机会

向VA妹妹道歉,因为忘记了与她的约定:P








葵花朵朵(2005)

上映日期:2005-04片长:98分钟

主演:王鸣捷 / 孙茜 / 吴莹莹 / 

导演:王宝民 / 付晓红 / 编剧:王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