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www.mtime.com/my/yuhailinlin/blog/17538/

草场地看《小脚人家》文青鱼 发布于:2006-10-21 18:36

导演没有到场,这部纪录片漫漫而又匆匆。
 
现场有13个人在看,包括4个工作室人员。
 
这部片子还是比较有趣的。喋喋不休的山西方言,屡屡让现场有限的几个观众笑出声来。“伊拉克不是正规的,香港是正规的”段落十分可爱,不禁笑出声来。
 
它在对话中穿插的空镜头,我也相当喜欢。黄土高原的蓝天白云,对联,门神,等等。
 
对于《小脚人家》的指向。我认为导演先入为主了,但他没有把握住方向盘,车偏到了另一处,这种偏颇他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没有加以更正。这部散漫的片子,如果提取一个关键词,应该是老人,或者是农民,是一个老年农民的晚年境况。文本传达的是这个信息。这个老年农民恰好是小脚,小脚是里面人物的一个侧面,是小脚的女人,而不是女人的小脚。所以说,导演喜欢戴大帽子了,试图把片子指向到中国的小脚问题上,“男人缠住了女人的脚,什么缠住了男人的心”,“谨以此片献给仍在前行的人们”,这是素材拍摄的失败,或者说,他写作文走题了。
 
我不喜欢纪录片,或者因为我没有接触多少,并没有什么研究。在看此片的时候,我疑惑纪录片的介入方式。作者跟被摄者该有怎么样的关系?人在镜头面前是不是都是真实的再现生活?老太太对着镜头说多亏了这个娃把驴追回来的时候,三个老人家争论花费了多少钱的时候,老人家在打水农活的时候,作者在旁边就眼睁睁地看着?纪录片作者跟被摄主体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介入关系?
 
前几天在单向街看了另一个纪录片《石山》。看过这两部纪录片,我感受两点:
 
首先,剪辑产生意义,《石山》的剪辑是完全失败的,杜海滨没有选择正确的素材把观众带领到正确的地方去。《小脚人家》则是片子在讲一个事情,导演在讲另外一件事情。应该把后面那一段删去。
 
其次,捕捉足够的亮点,足够多、足够好的细节。《小脚人家》的流水帐,我看得很累,它的特写,几乎没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

小脚人家(2006)

又名:Little feet

片长:114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白补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