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应该会有许多观众为这部电影开的无数脑洞而深深地吸引着。倒立的巨大都市、无数人脸组成的魔墙、曼妙星辰之下的奇异探险、马人豹人虎人、上古巨人和罗马众神……总之,这些东西在平常的电影里不太容易见到,满足了我们的猎奇心理。但就从我个人的角度讲,这些东西虽说有趣,但并无什么价值。
要说中国开脑洞大师,我不得不提到刘慈欣。单单说《三体1》里面几个脑洞:亘古荒原上的巨型单摆、做三体运动的三颗恒星、三千万人组成的巨型计算机……这些也都是乍一看十分荒谬的脑洞,但却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而这部电影的脑洞,只能让我觉得索然无味。
有几个原因。


1.虽然《一万年以后》与《三体》中的脑洞都是“不可能之事”,但前者或有前作,而后者是完全原创。倒立的巨大都市,《逆世界》、《盗梦空间》。无数的人脸,可以在伊藤润二的各种漫画中看个够,这是艺术家用来表现“人性之恶”的常用手段,把无数的人体器官粘到一起,让有密集恐惧症的人感到害怕,是一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形象化表现手法。但别看这么高端,其实照搬起来一点都不难。马人虎人和豹人的设定有点像当代的网络玄幻小说。上古巨人和罗马众神,《诸神之战》。相比之下,三体的几个脑洞就显得独特多了。


2.脑洞,不能毫无逻辑。脑洞是一种对定式思维的打破,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完全放弃固有的逻辑,否则就变成了无厘头。《三体》中脑洞的巧妙恰恰就在于它看似荒谬实则有理有据。巨型的单摆用来测定时间,相信我们都知道T=2*pi*根号(l/g)的公式。三体运动的三颗恒星本身没什么意思,但是一旦加上一颗行星就衍生出了无数的问题:飞星?占卜?有趣极了。巨型计算机更是对于计算机原理的一次大胆洒脱的再现。这些脑洞把一个个课堂上学的死气沉沉的公式或原理变成了实际中鲜活大胆的有趣情境,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一万年以后》中的脑洞并不具有这些特点。意料之外,情理之外。虎人豹人的脑洞看起来蛮有趣,可是如果去掉这些设定,或者换成各种族群,似乎对整个情节也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影响。倒立的巨大都市的出现并没有任何的铺垫,就那么凭空出现了,毫无道理。罗马众神那里我直接出戏。

3.脑洞一定要符合一定的审美。每一部电影一定要符合一定的审美体系。什么是审美体系?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画风。不能电影到一半突然间画风不对了。当然这种情况并非完全不能出现,喜剧中常用,不过归根结底,你不能让观众摸不着头脑。每一种画风,都可以称作一种审美体系。这个体系相对封闭。比如哥特式的审美体系。有哥特式的建筑,有哥特式的衣服,有哥特式的小女孩,哥特式的吸血鬼、狼人,哥特式的小说,哥特式的音乐…它们给我们的感觉大致类似。如果我们在哥特式的电影里配上《欢乐颂》,就是一种破坏审美体系的行为。因为《欢乐颂》明显不属于哥特式的审美体系。说来说去,我的意思是,所有的脑洞一定要大致属于一种审美体系。不能互相出现矛盾。例如《三体》中,单摆、计算机和三体就给人一种经典物理的美感。他们之间是协调的、不冲突的。当然随着剧情的演变小说的审美体系会发生变化,但出现时间比较接近的几个脑洞一定要相对协调。而对于压缩在两个小时以内的电影,审美体系应该是一致的。《一万年以后》的几个脑洞,上古巨人和罗马众神、虎人豹人马人、魔墙、巨大都市,看上去画风就不大对头。你如果拍无厘头的喜剧也就罢了。放到一部电影里,还硬生生地要搞那么严肃,不觉得牵强吗?


导演为什么要开这么多脑洞?其实国内很多的导演都想要这么做。他想塑造出一种荒谬神话般的意境。我不具体阐述了,《魔法奇幻秀》可以告诉你我在说什么。可是并不成功。没有细致打磨过的剧情、粗陋的动画制作,不完善的脑洞设计、粗糙的演员配音和过分文艺化的台词把这一切都毁了。
我看到过许多国内导演的尝试,可是最后都因为能力的不足而把自己苦心打磨多年的作品毁成雷剧、神剧。例如《富春山居图》,想糅合多种审美,打造集合国内外众多元素的国产大片,结果把华仔的名声也给毁了。
什么时候能出现又有创新,又能脚踏实地的好片呢?

一万年以后(2015)

又名:天籁:一万年以后 / 10000 Years Later

上映日期:2015-03-27(中国大陆)片长:96分钟

主演:珠玛 / 亚拉亚姆 / 易立 / 王翀 / 王鲁 / 周婷 / 钟桂林 / 滕梦乔 / 刘勇 / 聂盛杰 / 刘平平 / 贾璐 / 邓海鹰 / 王一 / 夏铄铭 / 陆晓飞 / 陈景形 / 李菲 / 李思儒 / 

导演:易立 / 编剧:易立 Li Yi/陈景形 Jingxing Chen/聂盛杰 Shengjie Nie/刘勇 Yong Liu

一万年以后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