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有两段声画合一的剧情。

第一段是老年的sorn看到儿子弹钢琴,他严肃地听了一阵,让儿子停下来。我们以为sorn生气了,作为泰国最传奇的木琴家,他儿子居然不学木琴,去买西洋乐器。但实际上,sorn是要和儿子和鸣。sorn只听了一下钢琴曲,就记住了的音律。他坐在木琴旁边,给儿子伴奏,柔和又清脆的木琴声,给钢琴的音符延伸出了更多温柔的情绪。脑海中呈现出一个强硬西洋的少年,由一位婉约的东方少女牵着手,漫步在河堤边的图像。


儿子开始有些仓皇,现在总算放松下来。sorn也笑了。

我也笑了,感叹,到底木琴只是为钢琴配乐的呀。

音乐此时暂停了一阵,再起时老年sorn开始主key,

我是担心的,木琴的按键总共不到20个,用绑了石头的棍子敲打,一次最多敲出两个音节。和88键的钢琴比,木琴音律是单薄的。

音乐响起,sorn从高音区开始,每个音节,都用轻柔的高音,配上成串的颤音,形成像水滴敲在吊脚楼的清爽音律,儿子欣喜又雀跃地帮sorn伴奏。那个西洋的少年,此时变成跟在跳跃的东方少女身后,仍是踏着坚定地脚步,追随少女灵动、飘逸的世界。


音乐经常拿来中西合璧,东方的导演们总想让观众觉得中西合璧是悦耳和谐的,所以会严丝合缝地设计和鸣,音律复杂,场景玄虚。大多时候让人只是感叹,哦,还有这样的。神气,奇妙。也就罢了。

此段的中西合璧,用极其简单的音调,将西洋乐器的听者带入东方绵长细腻的音乐中,这明丽朴实的韵律,不卑不亢地勾勒出东方式的旖旎,这与西方的繁茂热切不同,但同样悦耳,不存在高低。音乐如此,文化也一样。这是我听这段音乐得出的感受。



第二段是年轻sorn情窦初开的一场戏。


年轻的sorn进了皇宫成为最年轻的乐师。他悄悄来到皇室的乐器室闲逛。大概sorn父亲的乐队里除了木琴,其他乐器都不如皇宫这么精良,所以sorn看到乐器室案头上摆放的其他乐器。欣喜地试手,他拿起了一把木质二胡,轻轻拉了两下,音色不错,他兴奋地想拉一首曲子。

20岁的sorn完全奏不出二胡的绵长悠远,他自己也是玩个开心。

此时,窗外出现了一个少女的身影。少女的脸是与任何年龄不同的,五官似乎笼罩在一层朦胧的光晕中,这光晕说不清是面色太纯净所以反光,抑或衣衫是新色所以映衬出红晕。柔和地美丽着。

就是这样的少女,在初夏的花园,仰头轻折花枝。她出现在了sorn的视线中。sorn惊又喜,他的目光被点亮,但他不敢和少女说什么。

他抿抿嘴唇,带着少年特有的倔强,奏起二胡,二胡音色绵软,与sorn心中从未有过的柔软相辅相成,像微风、像初露、像新嫩的树叶,这是是只属于他的表达。

渐渐地,sorn开始用二胡描绘少女的柔美、纯真,sorn眼中笑意盈盈,嘴角挂着星子。但这一切,少女都不知。

这时,一朵栀子花掉下树,落入水缸中,泛起层层涟漪,就像此时sorn的心情。淡淡爱恋如同早春的雨水落在地上,找不到流淌的方向。少女犹疑了一下,到底要不要摘这朵花,sorn嘴角泛起一丝狡黠,二胡的声音变得硬朗,他想说“花堪折时终须折,没待花落空折枝” 吧?


少女最终拾起了那朵花,sorn放心地笑了,这时少女转背离开,sorn失望又不舍,二胡悠长悠长地画下了一个省略号,sorn轻笑地注视少女消失地方向。


这段戏没有一句台词,全由音乐和表演支撑。《木琴师》音乐一贯的简单明亮,为这个初恋做了最好的注解。


这里不得不说说年轻的sorn的扮演者,o-anuchyd。他的眼神像打了柔光一样,坚定中透着温柔,所有的情绪都由眼神的变化表现。实在是个很有戏的年轻演员。


我之前一直以为泰国只有恐怖片,看了暹罗之恋,发现泰国还有青春片,看到《最后的木琴师》,原来泰国还有这么文艺的一面,但这种文艺是东南亚式的,拥有怎么含蓄也掩饰不了内在的热切感情,所以看上去一点都不闷。

看来泰国电影真的有很多惊喜。

最后的木琴师โหมโรง(2004)

又名:Hom rong / The Overture

上映日期:2004-02-06(泰国)片长:103分钟

主演:阿奴沏·萨潘彭 / Narongrit Tosa-nga / 

导演:Ittisoontorn Vichaila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