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不得不承认,我对这样题材的电影本身情有独钟。喜欢这样几个小孩的故事,关于成长、青春和友情这样的主题总是百看不厌。再加上Daniel Radcliffe和整部电影浓厚的英国感觉,刚开头10分钟就已经在我印象中占了高分。
其实电影是这样,如果你一直带着“so-what”的心态去看,很可能你会什么都得不到。于是在电影里我们完全可以沉醉在风景美丽的海边,宏伟的岩石以及孩子们在夕阳下的剪影。设身处地地去想,对于几个在孤儿院长大,所有的娱乐只是发洪水的时候抓鱼的孩子们来说,这样的待遇是多么难得。其实在海边的那一段生活,或多或少可以说是一段充满童真的日子,虽然在这些日子里他们开始成长,见证青春,嫉妒,猜疑,疾病乃至死亡。
很喜欢电影里的几个长镜头,几个孩子在镜头当中奔跑,让人不觉想到自己的小时候,跟伙伴们一起嬉闹的那种简简单单。
最喜欢电影的一部分,是之中每个人的不快乐。骑摩托车的英雄原来只是铲骆驼粪的工人,拥有美貌的女人原来没有办法生育,每天在海上打渔的凶恶渔夫原来只有唯一的那一个信仰,和蔼可亲并精力充沛的夫妇原来承受着疾病的折磨。四个孩子们也各自有各自的不快乐。Misty最先知道了被收养的事情,为隐瞒其他的孩子而苦恼,而Spit和Sparks知道之后又开始千方百计地勾心斗角。Maps在海边邂逅了他的初恋,却最终被抛弃,以至他开始不相信任何人。这是每个独立人物的不幸。而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当村落里的人聚在一起庆祝圣诞的时候,当四个孩子最后一起回孤儿院的时候,一切又变得美好。我挺喜欢这种家庭一般的温暖。就像Misty最后说的那样,I've already got a family.
影片中确实还有些地方有些不明就里,比如反复出现的那匹马,究竟有什么暗喻呢?
影片的最后三位老人回到海边去抛撒Maps的骨灰的一幕,听起来俗气,但是看的时候却感动得稀里哗啦。老人们奋力奔跑的姿态和回忆里的长镜头,组合起来,把我们带回那段属于December Boys的青春岁月。很美好。
另外,电影里面反复出现的圣母和修女们有些时候虽然不知道意图,但是在Misty的白日梦中,却显得十分有趣,特别是单手翻的那一场,充满了童趣。
但是这部澳大利亚独立制作的电影似乎还是稍嫌不够平淡。或者再平淡一些更能让我们体会December Boys的浓厚友情。
以影片开头的一句话结尾:
All for one, one for all.
有这样的朋友,这样的family,还需要再寻找什么呢。

十二月男孩December Boys(2007)

又名:12月的男孩(台)

上映日期:2007-09-20片长:105分钟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 李·柯尔梅 / 克里斯蒂安·拜尔斯 / 詹姆斯·弗雷泽 / 泰莉莎·帕尔墨 / 

导演:罗德·哈迪 / 编剧:Ronald Kinnoch/迈克尔·诺南 Michael Noonan/Marc Rosenberg

十二月男孩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