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竞赛入围影片《春暖花开》主创团队映后交流实录。

*段炼,FIRST电影事务部总监,《春暖花开》映后交流主持人

*吴林峰,《春暖花开》导演

*伊万·马科维奇,《春暖花开》导演

7月23日,《春暖花开》映后交流会现场

段炼:我们知道《春暖花开》在今年柏林电影节的forum单元首次亮相,我想听听这部片子的创作源起,从DP角度如何建构这个影像和声音关联的视觉系统。

吴林峰:2016年拍《白鸟》的时候,我们就有这个想法了,在北京我也住过地下室,伊万和地下室也有过交集,所以这是我们的初衷。

伊万·马科维奇:这个电影集中讨论在北京的务工人员,我出生在塞尔维亚,也经历过炸弹的袭击去住在地下室。非常有趣的是,这个避难所会被大家称为自己的家,我想用电影去解释为什么我们选择这群人。我想把这个经历纳入到视听范围里,再去反思如何创作剧本。片子最想反映小人物如何对抗大环境,我更倾向于用纪录片的形式展现这种对比感。

段炼:我想这和北京前几年发生的事情有一种互文的超现实关系,导演您怎么看呢?

吴林峰:我们拍之前,大兴火灾的事情就发生了,算是凑巧,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吧。

Q:我来自深圳,我觉得片子非常真实,它非常贴合现在社会环境下的浪潮、是一个ing的内容,二位如何看待他们从明天起能否成为幸福的人?

吴林峰:片子本命叫《燕郊狗》,我们后来改成《春暖花开》这个温暖的名字,主人公会渴望一种春暖花开的生活,但他依然处于迷乱的生活中,他并不知道这种幸福是否会到来。

Q:《春暖花开》的英文名是《From Tomorrow on, I Will》,翻译过来是“从明天起”,这和海子的诗,“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相呼应,我非常喜欢。

吴林峰:对,定片名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也花了一些心思,最后英文和中文名分别采用这首诗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段炼:以前也有导演拍关于蚁族的片子,片中关于人物和城市空间的关系,形成非常强烈的比对,包括主人公和自然森林的关系。在处理这些的过程中,你们做了哪些层面的考量?

伊万·马科维奇:北京这所城市是通过人构建起来的,片子关注居住人群和建造人群的关系。城市一方面脏乱,另一方面也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主人公白天睡觉,晚上工作,住在城市的最底下,所以他跟普通人看到的城市视角是不一样的,与其他人感受到的城市氛围也是不同的。

Q:日本建筑师在老北京四合院胡同的空间改造还是比较合理的,尤其是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居住于此。我想问的是您如何结构影片素材,让它最终有所升华?

吴林峰:非职业演员如何与空间结合起来在我们看来非常重要,影像和剪辑方面,我们会在对话中马上切到另一个点,包括对话也不是一对一的形式,这样结合起来呈现了诗意的感觉。

Q:片中这种嘈杂的环境确实是北京的一大特色,您是如何选定这个柔弱的角色作为主人公,春暖花开听上去是很有希望的,但主人公非常柔弱,您是怎样考虑的?

吴林峰:我们在地铁、在建筑工地、早上五点多钟在劳动市场去找了很久演员,他柔弱内向的点是我非常喜欢的,当然也和我喜欢、我所追随的流派有关系。

《春江水暖》映后交流会现场

Q:许多场景都是静态化的摄影,为什么会选择于此呢?

伊万·马科维奇:我想要通过纪录片的形式纪录工人真正的生活场景,尽管人物是虚构的,但想通过这种形式让大家感受务工人群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纪录片不只是电影的一种形态,它对塑造人物形象上更加有力量。

段炼:您在片中选择不同人群唱歌是为什么呢?

吴林峰:《爱江山更爱美人》是休息过程中演员自己唱出来的,我们觉得气氛非常符合,就这样保留了下来。


春暖花开(2019)

又名:From Tomorrow on, I Will

上映日期:2019-02-13(德国)片长:60分钟

主演:Li Chuan / 魏如光 / A Long / Gu Yueqing / Wang Luying / Luo Tianqing / 

导演:伊万·马科维奇 / 吴林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