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y和Madeline这两个名字出自法国音乐片《瑟堡的雨伞》,该片的对话完全都用歌唱完成。色彩明快绚烂,Madeline却只是到了2/3处才正式登场的女二号。
本片则走黑白路线。看片的时候想起Ed van de elsken的摄影集《左岸之恋》,也是平民俱乐部里,高光比,黑人白人亚裔围成一圈,聚光灯下头,女主角在掌声鼓点和踢踏声里跳舞,随兴的,不优美,但肉体的力量迷人。爵士乐热乎又带了点距离,欢乐刚好,晕眩刚好。

摄影贴得如此近,最后一幕Guy找到Madeline,坚持要求吹完为她新写的曲子。两人就呆在旅馆的房间里,三四分钟的曲子,镜头死死盯着Guy,大特写,空气里只剩小号声,看不到听不到Madeline的任何反应。
许多大特写,把牵连的人留在画外。镜头很长,我们的目光渐渐和画外人的凝视重合。镜头里的人物不动声色(都是非职业演员),却和镜头外的人勾连出了情绪,十分微妙。
大特写到浓处突切到双人近景,从刚才的凝视里跳出来,习惯的日常的礼貌的观看距离倒不真实了。

老美的评论每提到手持摄影的影片总扯上戈达尔,娄烨的《颐和园》拿出去也贴上戈达尔的标签。娄烨谈起《颐和园》的性爱镜头时说:”西方电影里的完美工艺方式经常会限制和消解电影制作的激情,这是今天西方电影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西方电影中很难看到像新浪潮那样的影像的原因。我的法国制片说他好久没有在法国电影中看到这样的做爱了,不是因为它在技术上拍得多么好,而是因为它拍得充满冲动和充满激情。我认为这种影像里的激情的东西是很珍贵的并且很难用技术性衡量的,我的摄影师花清在拍摄中有时候会突然接近人物拍摄,那是一种记录的冲动,或者说是激情,这会在最后的影像中完全呈现出来。“

这部片子的摄影也有难得的自由,许是独立制片的缘故,没有老套的构图,跟着人物,始终在运动。简单的细节,灰扑扑的气味,抖下的灰尘却被导演打理的很舒服。女主角走下人行道,开口唱歌,现场声转到棚里录的乐声,写实直接跳到抒情,镜头晕着光,特别美妙。

记者问导演想和哪个导演见面,他说想把卓别林和戈达尔邀到一起,一定很有意思。这片子就是实践,摄影是戈达尔范儿,歌舞段落就是卓别林那一半了。片子在日常里找形式感,情绪到了随口就唱,Madeline在咖啡馆里打工,照应完原来的房东老头老太太,桌子擦着擦着就跳起来,身后的打工仔打工妹们跟着她跳,然后——
众人正对观众,对称站成一排,女主角居中,目光直视镜头~_!
多么标准的百老汇歌舞片啊,只不过是手持拍摄的歌舞片,镜头没摆正的歌舞片。手持摄影记录日常琐碎,歌舞片封装了保质期一周的秩序感和欢乐。

接下来说说叙事线索和人物关系~

男女主角前十来分钟在一起,房间里教小号,列车上手指的碰触,就给这么点暧昧情绪。然后分开进行各自的生活,两条线交叉叙述,片头的那点暧昧情绪却弥散到了剩下的影片里。
Guy这边开始和Elena同居,两人洗澡的那场戏,前头Guy一直没出现,镜头一直近距离对着Elena,让人疑心导演的叙述跟着Elena跑掉了,二重奏要多一个声音。后头终于有了Elena独自去超市的戏,完全跳出了男女主角的视点,交叉的两条线忽然岔出了分支,多了一个人的情绪搁在男女主角的主线外。非常喜欢这么点意思,导演多给了一个人生活的痕迹,全片就不单纯是铺垫Guy和Madeline的爱情。像是密闭的小屋子里开了个小口,不必伸出头看外面的风景,只是阳光进来空气进来,舒脱脱的,世界就大了。
Madeline这边没有对称的男Elena,前面打工挣钱独立生活,独奏接近影片3/4处才有了个老男人加入进来。Elena到片尾和Guy分开了,这个老男人到片尾却是要带Madeline走的。

Elena离开了Guy,Guy才总算决心寻找Madeline,离片子结束不到十分钟,两人终于相遇在波士顿的大街上,有手持和剪辑打底,偶遇总算不是特别生硬。然后两人回到Madeline的旅馆,Guy执意吹完那首曲子,很长的镜头,耐心等到曲子结束。

接着是最后一镜,Madeline的中近景,介于观众视线和Guy视线之间。3秒钟,任何表示都是多余,就这么结束了。

公园长椅上的盖伊与玛德琳Guy and Madeline on a Park Bench(2009)

又名:公园长凳上的盖伊和艾德琳

上映日期:2009片长:82分钟

主演:Jason Palmer / Desiree Garcia / Sandha Khin / 

导演:达米恩·查泽雷 / 编剧:达米安·沙泽勒 Damien Chazelle

公园长椅上的盖伊与玛德琳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