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5-09-11

CC • 呼吸:被启发的平衡

大自然的法则之一就是平衡,这一点应该是不错的。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和别的某种或某些生物存在各式各样的关系,除了猎食者和猎物这样的对抗关系外,合作的关系就只有共生和寄生。
很多人应该会觉得寄生并不属于合作关系。生物学上来说,寄生确实不属于合作,因为寄生物只是一味的榨干寄主的养分,并不会为寄主带来任何好处,绝对谈不上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但是我们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我们站在所谓上帝视角,来看待寄生这个问题。假如菟丝子和天竺葵都会说话,他们对他们彼此的关系,又会有什么看法呢?
这部故事情节和人设都非常简单甚至有些老套的小电影《呼吸》,看起来只是又一个女生间的撕逼戏,却四两拨千斤地探究了一些非常深刻的问题。两个性格和家庭背景迥异的女生,从快速升温的友情到急速冷冻的撕逼,一直到最后的爆发,观众站在C的视角,清晰地看到了C的心路历程,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对C抱有不小的同情,甚至当C最终弄死了S,也许有不少人都会觉得大快人心,并不会觉得C的做法有多么极端,哪怕有那也是被S的逼的。
当然当我们再去细细探究一下这部电影,就不难发现S不见得像想象中的那么可恶,C也谈不上是什么白莲花。我们修正我们之前结论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我们转换了视角,站在S的视角上,她自然也有她的苦处,C亦有不少错处。
然而这部电影的引发的思考并不应该仅仅是视角转换的必要性,更应该是真正意义上视角转换的可能性。我们常常讲换位思考,但是我们都知道真正意义上的感同身受从来都是不存在的,而这种可能性的不存在的根本就在于视角的缺失。即使在我们只是某一事件的第三者的情况下,where我们也许可以通过上帝视角来看待这一事件,但我们所以为的上帝视角难道就是事件的全部真相么?人不是神,哪怕你以为你全程参与了某事件的旁观,也不意味着你一定就关注到了事件的全部细节,甚至是许多关键细节,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人类自身与完美之间的差距,使得人人都得以有一套自己的说辞,将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他方区分开来。这样的角色区分显然不是无意义的,却也显然不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答案,而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源头。
有人说过,真相在产生的一瞬间就已经变质,因为真相是相对人而言的,而经过人脑的内容是不可能不被过滤的,自然人所以为的真相也就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相了。既然如此,所谓伤害,所谓受害,所谓无辜,无非是人为自己justify的身份标签,并不说明什么问题。而视角转换的说辞,更是反面说明了世上没有什么真正的客观,无非有时我们所谓的“客观”看到的比“主观”更多,但是多出来的内容也不是让“客观”大于“主观”的真正合理的理由。
当然这样的说法看起来非常相对主义,没有标准的世界也显然是危险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所谓的标准之中本来就存在着诸多值得被怀疑的内容。说到底,我们遵奉某项标准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觉得这项标准是对的,实际上只不过是因为遵奉这项标准是有用的罢了,尽管我们通常都认为我们是在做我们觉得对的事。
这样去理解事物的意义不是要去变成一个极端的怀疑主义者,也不是要去变成一个相对主义者,而是要去明白,大自然最重要的法则之一就是平衡,这个世界最完美的平衡就是由最极致的极端造就的,而所有事物的终点,都必须是平衡。这种平衡谈不上好坏,只是像呼吸一样,是无法改变的既成实在而已。
理论上来说这部电影的意义并没有多么复杂或者宏大,但是其中的启发性,还是足够意义了。

呼吸Respire(2014)

又名:女孩占友欲(台) / Breathe

上映日期:2014-05-17(戛纳电影节) / 2014-11-12(法国)片长:91分钟

主演:约瑟芬·约比 / 璐·德·拉格 / 伊莎贝尔·卡雷 / 克莱尔·凯姆 / 拉蒂沃杰·布克维奇 / 罗珊妮·杜兰 / 托马·索利韦尔 / Camille Claris / 卢卡·梅利瓦 / Louise Grinberg / Fanny Sidney / 安·玛丽文 / 玛丽·德纳尔诺 / Carole Franck / 亚历杭德罗·阿尔巴罗辛 / 

导演:梅拉尼·罗兰 / 编剧:Anne-Sophie Brasme/Julien Lambroschini

呼吸相关影评

Amanda
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