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毒舌鉴毒师@凌麦儿 个人主页
看《非同凡响》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满意度不断降低的过程。
开场的清新色调、平实的日常对话、恰到好处的现实投射很招好感,出现各种突兀生硬的转折后,观感开始急转直下,当各条混乱的线索汇聚成一个平平无奇又无说服力的结尾,原本有意酝酿的感动情绪象是慢慢被泄了气,让人提不起兴致沉浸其中。
《非同凡响》是曾参与执导《十年》、《树大招风》的欧文杰导演的首部长片作品,故事围绕特殊学校「启光」的音乐剧项目展开。
《非同凡响》



参与其中的三位主角:在启光教课八年、一心转校的老师,在名校表现平平、父母为钱争吵不断的女孩,来自普通学校、靠做义工「洗底」的叛逆男孩,由此改变了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获得了成长。



《非同凡响》剧照
此类「若干人一起因某事而成长」的多线叙事剧情片十分常见,观众在入场前便能预测到结局,想看的,无非是人物的转变过程,这也堪称此类影片的重中之重。
只可惜,在满具人文关怀感,画面与配乐都十分讲究的《非同凡响》中,最欠缺的,正是人物转变的合理过渡。



余香凝饰演Band 1学校中的内向中学生思颖
从特殊学校小朋友家长在台上十分刻意的一段「有感而发」的抒情开始,影片开始从清新自然,走向强行升华再升华的不归路。
简单举例,令人不适的「高光时刻」主要有以下几处:
家长流泪感叹完后,女孩突然向老师表示「想再加入音乐剧」,而前期铺垫并不充分;
一向严肃的老师为小朋友弹琴时,男朋友突然前来「探班」,老师瞬间散发圣母之光;
老师和校长在天台「每片叶子都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都非同凡响」的对话,则可谓尴尬生硬的极致,当这段话在舞台剧中再次毫无新意地出现时,不仅缺乏应有的感动效果,反而令观众有种「烂梗被重复两次」的厌倦感。
此外,莫名出现又莫名消失的女孩爷爷、突然间减少来往的名校同学、形象完全模糊的老师男朋友与父亲……每个人似乎都是「脸谱化」人物,未曾真正走入观众的内心。
更遗憾的,是对串联全片的主角——
音乐剧着墨不够,音乐剧本身也未够精彩。当观众经过一个小时的铺垫,期待看到一场感动人心的演出,结果却发现只是在不断重复之前的细节,毫无惊喜,失望也就可想而知。



谷祖琳在片中饰演特殊学校老师
欧文杰在映后谈中,表示自己并无任何舞台剧相关经验,而最后的表演,是基于特殊学校真实音乐剧演出的美化,殊不知二者都大大影响了最终的表达效果:
观众看到的「成品」,既无真实训练的统筹和细节,也失去了原生态的质朴动人。
愈是柔光处理、愈是刻意歌颂,愈难以触及观众内心。



岑珈其饰演Band 3学校的叛逆少年珈豪,在片中有出色表现

《非同凡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两部本土影片,一部是杨紫烨2014年的纪录片《争气》,另一部是2015年杨千嬅主演的《五个小孩的校长》。
前者与《非同凡响》都选择「音乐剧」题材,后者与其的共同点则是关注弱势群体与小朋友,也同样涉及成年人在为利还是为安心的职业选择中挣扎。
以上两部影片当时都备受好评:一个完整地呈现了一部音乐剧的完成过程,当中参与者的成长肉眼可见,最后的舞台极具感染力;另一个讲老师的挣扎,描述不同家庭的情况与改变,人物的升华靠平凡事件推动,杨千嬅最后的决定显得合情合理。
反观《非同凡响》,试图表达的内容太过散乱,导致不仅没有一个故事滴水不漏,更不时需要藉助人物对话,如「你最近真的不同了」,「我决定不去新学校了」来推动,故事叙述上,明显尚欠火候。



在港产片式微的当下,有好导演与小成本制作耐心寻找主题,试图在电影中关爱特殊人群,渗透DSE、走水货等社会关注话题,极尽心力去雕琢动人作品,本是值得鼓励的事,几位主要演员表现得也颇为优秀。
因此,《非同凡响》原本承载了不少关注和期望,也令人不忍苛责。
然而,从最终成品的效果看,讲故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明显存在,而如何让一个故事自然地以情动人,而非沦为「自我感动」,或许是创作团队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

非同凡响非同凡響(2018)

又名:Distinction

上映日期:2018-10-11(中国香港)片长:99分钟

主演:余香凝 岑珈其 叶童 谷祖琳 张国强 廖子妤 欧锦棠 钟景辉 张蔓姿 陈丽云 郭伟亮 蒋祖曼 傅月美 梁健平 林嘉华 刘玉翠 陈桂芬 岑乐怡 陈曾宁 游学修 易健儿 谢珈朗 徐浩昌 何故 

导演:欧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