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电影天堂原创,电影天堂公众号:dianyingnews


今天我的心情很沉重,比看完《熔炉》那一天的心情还要沉重。

《总有一天》,被称作是丹麦版《熔炉》。

<图片1>
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发生在曾经丹麦的Godhavn寄宿学校。

这所学校的校长,是个暴力分子,

他所认为的教育就是“用拳头让那些不懂事的男孩们听话”,

<图片2>
在这里,不能随便谈论理想,会因为“理想过于傲慢”而挨打,

<图片3>
哭泣也会受到惩罚,

即便是十几岁的孩子刚接到“母亲死了”的消息,也不行,

<图片4>
每天都要干活干到吐血,

因为校长说“不经过锻炼不会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图片5>
如果犯了错误,会被其他孩子排队扇耳光,

<图片6>
这样的制度和规则,把孩子们训练地出奇一致的冰冷和麻木,

他们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孩子们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就是“活得像个幽灵”。

<图片8>
<图片9>
因为在这种地方,保存任何人性,就意味着受伤。

一对兄弟,因为父亲死亡,母亲病重,无人照顾,不得不被送进来。

弟弟在学校里面是个特殊的存在。

弟弟腿部有些畸形,不能很好地在地球上行走。

所以他酷爱天文知识,希望总有一天能成为宇航员,飞去月亮上,

<图片10>
他像个天使,在人人自保,冷漠无情的教育法则中依旧懂得分享,

<图片11>
因为对于文字天赋异禀,识字又多,弟弟时不时会帮其它同伴读一读从家里寄来的信,

每个男孩都很在意信件里是否有家人的牵挂,

但是很无奈,这些被家庭抛弃,或者说留在这里“改造”的孩子,家人对他们的态度通常只是敷衍,

所以弟弟会适当补充一些信里原本不存在的内容,像个周身都有光芒的小天使,

<图片12>
可能正因为弟弟的出类拔萃,得到了其中一个男教师的注目,

很不辛,这个道貌岸然的男老师是个卑鄙的“老玻璃”,

他总是在孩子们熟睡的夜晚,就像皇帝挑选嫔妃一般,

悄悄的把某个男孩叫醒,实行卑鄙无耻的性侵······

<图片13>
这一天,终于轮到了弟弟······

<图片14>
而年龄尚小的弟弟,在无良的侵犯之后,怀着满腔愤怒和无措,晕倒在地······

<图片15>
如此天真纯洁,年幼却懂事,本来未来会前途一片光明的弟弟,为什么要遇到这样的遭遇啊!!

心痛······

<图片16>
而年龄稍长一点的哥哥,虽然有点暴躁,但却是个在时时刻刻都懂得保护弟弟的“小大人”,

他努力表现,言听计从,只为了熬到15岁那一天(因为按规定,这个年龄可以离开学校,出去自己谋生),能带着弟弟离开这个鬼地方,

<图片17>
这就是片中所指的「总有一天」。

但是没想到,校长竟然因为哥哥身体强壮,表现良好,所以准备把哥哥作为一个好用的道具,继续被学校利用下去,

听到这个消息,哥哥怒不可遏,再也无法控制情绪,

<图片18>
结果,被校长打得濒临丧命······

<图片19>
面对危在旦夕的哥哥,校长甚至拒绝把他送到医院,因为“不能担这个责任”,

<图片20>
而片中最动人的一幕,就是小男孩穿上宇航服,飞上了月亮······

他要用自己的性命,来救哥哥的性命,

他要让检察官看到真相······

<图片21>
面对孩子们这样的情况,难道父母不知道么?政府不知道么?

这样的问题,在看《熔炉》时你大概已经问过一次!

这些孩子有些是父母管教不了,或者如同电影里兄弟的情况一样,父母双亡,亲戚又没有条件,

再说政府部门呢,每次检查前学校都会接到通知,

孩子们会被收拾的衣冠整齐,

被问到“你在这里开心么”这样的问题时,

在暴力的压制下,没有人敢说出真相,

<图片22>
而其中最令人恐惧的是,是这种教育体制中的“强制服从”和“强制认同”,

他们不得反抗校长,不得顶嘴,必须认同校长的“暴力法则”才能生存,

<图片23>
也正是这样的制度和规则,把孩子们活生生的培养成沉默者或者“恶魔”!

这样的“强迫认同手段”,不得不让人想到被中国很多家长“信奉为神”的杨永信!

杨永信,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国“电击疗法”第一人,于2006年创立了「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他的网戒中心被称为新时代的“集中营”。

杨永信这个人很神,被他治疗过的“患有网瘾”的孩子,无论之前多么不听话,怎样顶撞父母,怎样大声反抗,只要进了那个房间,40分钟后出来就会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百依百顺,有的甚至当场向父母跪下认错。

很多家长对杨永信感激涕零,对杨永信下跪,谢谢杨永信救了自己的孩子,救了家庭,

<图片24>
而那些所谓被杨永信“拯救过”过的孩子们呢?

电影中孩子们长大后的结果是这样,

<图片25>
而从杨永信的集中营中走出来的孩子,

有的自杀,有的对社会充满仇恨,有的悲观厌世,甚至还有殺母的!

<图片26>
中央台曾经报道过一篇柴静对于杨永信网瘾中心的采访,

柴静问其中一个女孩,既然电击那么疼,为什么还愿意留在这,

小女孩说“因为电击是好的,让她觉得清醒。”

可能是觉得孩子的语气不对,于是柴静又问:“真的吗?”

这时小女孩脸已经涨得通红,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掉。

她咬了咬牙,吸了口气。最后用平稳的声音回答道:“我愿意呆在这。”

<图片27>
这一幕,和电影中如出一辙。

<图片28>
杨永信他制定了一共86条规定,没有学生知道他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定,他们只知道如果违法,立马进13号治疗室接受电击。

这些规定具体的包括“说老师坏话”,“和家长说想回家”,“吃巧克力”,“坐杨叔凳子”,“上厕所锁门”等。抽象的诸如“严重心态问题”,“挑战杨叔权威”,“执行力不足”等。

甚至在进行强迫性电击“治疗”前,杨永信都不会给孩子做任何身体检查,

上来就电,电到你求饶,电到你屈服,电到你认同我,最后成为我的一部分。

<图片29>
借助暴力给人体带来的极致痛苦制造恐惧,从而改造出一群完全服从于自己的机器,

这是片中学校和杨永信治疗中心最大的共同点!

<图片30>
《战网魔》一书中关于在杨永信学院有这样的文字:   

杨永信拿起仪器的两个端子,对着少女的太阳穴轻轻地点了一下。

“难受吗?”他盯着少女的脸问道。

“不难受!我没有网瘾!”少女说。

“那好,再来一下。”杨永信又点了一下,少女颤抖了一下,可她咬紧牙关,不说难受。

杨永信在两个太阳穴上同时点了一下,少女受不了了,叫起来:“我难受,我难受,医生,你用的什么东西,我的脑袋为什么这么难受?”

“不是仪器的问题,是你有网瘾,有网瘾就难受。”杨永信开始心理引导,“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我不想告诉你,我想离开这个地方,我想去找我未婚夫……”

杨永信又点了两次,少女终于挺不住了,泪水顺着眼角流下来……

但首先,“少女”的身份有问题,刘明银口中的“少女”武旭影,其实已是20多岁的女大学生,并且,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她所学的正是心理学,后来读了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图片31>
杨永信的网戒中心2006年成立,已经过去了10年,

在这10年里,无数所谓“网瘾少年”从这里走出去,杨教授的网瘾中心非但没被告发,没被取缔,反而经营得风生水起。

<图片32>
父母们都以为,无论是电影里的学校,还是杨永信的学校,都能代替他们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因为这些学校都打着“教育”的旗号,并且被政府所批准,

家长们相信,总有一天,这些学校会将他们的孩子培养成才,继而再被合格的输送进社会,

<图片33>
而更为讽刺的是,学校里的老师们也是如此认为的,电影里的校长在最后一刻,还瞪圆了眼睛说“我是为了你们好!”,

<图片34>
而杨永信也说:“只要拯救了一个孩子,那我就是功德无量的。”

<图片35>
我不知道到底存不存在希望这种东西,

「总有一天」的那一天,到底会不会如期而至,

片中的兄弟俩最后盼到了那一天,最终保住了命,也退了学,

<图片36>
但是从杨永信治疗所走出来的孩子,可能就没这么幸运了!

离开,是这些孩子们唯一的希望,

但是相比起是否能成功离开学校,

他们的思想和认知在长期暴力威胁下究竟是否被真的同化,才更令人感到后怕!

<图片37>
希望每个小天使都能得到足够的关爱,

即便是命运不济,无法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照顾,也希望他们内心强大,努力自保,不被改变,快点长大!

不过这些都治不了本,

最重要的,

还是希望杨永信戒毒中心这样变态机构早点关门大吉!

<图片38>

总有一天Der kommer en dag(2016)

又名:The Day Will Come

上映日期:2016-04-21(丹麦)片长:115分钟

主演:拉斯·米克尔森 / 苏菲·格拉宝 / 哈拉尔德·凯泽·赫尔曼 / 艾伯特·鲁德贝克·林哈特 / 劳里斯·斯科夫高·安德森 / 拉斯·兰特 / 索伦·希特-拉森 / 大卫·丹席克 / 松佳·里奇特 / 索比亚格·侯菲尔德 / 雅各布·B·恩格曼 / 

导演:杰斯珀·W·尼尔森 / 编剧:索伦·斯外斯特普 Søren Sveistrup

总有一天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