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袖红镶边》创作的起源,大概就是这个问题:「王深爱宫女,可是宫女爱过王吗?」导演在采访中回答过:「德任爱李祘这个人,而不爱王这个身份。」

李祘的一体两面在剧里非常明显,明显到有人觉得这剧可以算是《正祖传》了,比如说李祘作为君王以及做自己无论在服饰的变化:偶尔因为事态紧急,所以有时候「连龙袍都来不及换,就跑去找德任」,有时候也必须以王的身份面对德任,显露了李祘两个面目界线的模糊:王有了私心,可是李祘也有不得不承担的责任。这个太多人讨论过,所以我不再赘述。
(如果有兴趣看更多有趣的分析可以看乔绾风的微博,有非常多细节的讨论,相关的讨论我也会在下文附上链接。本文不会深入讨论可是个人觉得非常有趣的讨论/评析/集合帖还有:
1. 书库里猫戏蝶或者蝶戏猫图【老虎东宫 VS 蝴蝶德任】
2. 德任承恩后蝶恋花的意象
3. 德任的挂饰【以及德任作为蝴蝶的意象】

可是如果王只不过是李祘其中的一面,那宫女这个身份又何尝是德任的全部呢?

德任的隐忍和蒜的直白是映衬,德任的爱和德老的忠又是另一种映衬。德老以爱的面目表达忠心,爱君以获得更靠近「君」/「权利」的位置;而德任则以忠的形式划清界限,让自己能在爱人与爱君之间找到喘息的空间。

成德任可以爱李祘,然而宫女却不可以爱上王。大家都读过《邹忌讽齐王纳谏》,时代距离乾隆时期是很久很久了,可是有一点我觉得是相通的:「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爱可以是从上对下的宠爱,也可以是平等的爱慕,唯独下级对在上者的仰望,必须带着敬与畏。小宫女德任把东宫视为监司书,一直到及笄礼前都没有改变,乃至于祘在发现德任偷偷的跟着他去青楼时问德任:「为什么不怕我?」「不怕我杀了你吗?」及笄礼及以后的种种打击,让德任决心把爱强行转化为忠:你想达成的梦想,我会尽我的能力成全。

可悲的是,德任忠心的背后,仍然不是敬畏,而是爱慕。她努力地骗自己,只要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做一个忠诚的宫女,或许就不用受伤了。德任的难处在那个时代是无解的。她一开始对祘产生好感,是因为当没有人管都城里吃人的老虎时,是祘顶着压力去处理的。她也一直见证着祘从作为世孙的勤学(说起来这是第一出「为了引诱学神所以自己也要自修旁听苦读」的、「我引诱世子的方法是靠朱子大全、大学衍义补和诗经」的古装剧,而不是「现在让我唱一首流行曲震傻他的脑袋吧」)到后来作为王的勤政。她是真心觉得他优秀而真正地理解他的抱负,所以真真切切地怜惜他。她欣赏他的伊始,非常讽刺地,是因为他在为了成为一个无可挑剔的君王所作出的努力。她无法完全自私地责难祘,却也无法完全无私地看待祘为了大业作出的种种决定。

「一个好的王,不是一个好的夫君」。

他其实非常明白自己固守王的责任的同时,对德任带来的伤害。得知德任怀孕的那晚他没有去找德任,只在清晨时偷偷来看她,说:「我还以为你会难过。」后来,世子薨逝后,德任收拾好心情来找祘,祘也问,「你不讨厌这样的我吗?」

祘的患得患失,一部分来自于德任对「爱他不爱他」这个问题的沉默,另一方面,却来自无时无刻的自持和自省。剧中给的是暗示,原著第三部第一章(感谢皮薄馅多爆汁超大饺子的翻译)却有这样的一幕:

原著第三部第一章 1

原著第三部第一章 2

剧里的祘比原著里的祘温柔太多了。可是他们都有着「我会让你很辛苦,也会让你伤心。也许永远也得不到你的心」的无奈。偏偏祘的家庭背景太惨烈,要承担的东西也太多了。思悼世子的悲剧、英祖多疑的性格和严苛的要求,都在祘性格的形成和理想的建立烙下深刻的印记。这注定了他不能对人生有太多想象。(如果我说,他没有成为神经病暴君已经非常强大了,会被揍吗?)

有很多人都觉得这套剧像步步惊心,可是其实这部立意高了一点点,因为祘不是把人蒸熟的暴君。祘是明君,他是(在那个时代的限制下)依法行事的、处处为民的明君。最悲哀的其实是,德任懂得这一点,也全心全意的支持他、匡扶他。可是偏偏正是因为如此,两个人就是不能好好地相爱。

祘和德任的故事里,不需要有第三者介入。祘和德任最大的对手,恰恰是对方的身份。王和宫女,本就不能相爱。宜嫔是正祖唯一的例外(祘在母亲前说的,我的后代,只能让士大夫之女诞育,而的确他后宫除了德任都是士大夫之女);而祘何尝不是德任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每一步(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们都没有做错。君是明君,臣是忠臣,如果世子(和剧里没有出现过的翁主)没死,大概德任会找到自己的路,和自己和解(在那个时代大概也只能如此),就像第十六集结尾处德任的独白里所说的一样,然而偏偏天意弄人。

解铃还须系铃人。德任固执地只想做宫女,或者在成为李祘的后宫后坚持不肯说爱他,是因为李祘是王,她必须用本份压制自己的本心。只要虚张声势,只有「不合乎身份的」虚张声势,德任才会有那么一点点属于自己的喘息的空间;不能完全地臣服,因为只有「傲慢又放肆」地保留属于自己那一部分,德任才可以是德任,而德任才可以爱李祘。

祘「爱我吧」的哀求,不是不知道德任爱不爱他。而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的、没有牵绊地爱过对方。也许就只有在德任是小宫女、而祘装作是监司书的时候,两个人才真正的平等地相处过。祘为王的责任所限制,于是德任必须守在宫女、或者宜嫔的位置。祘的哀求,其实是:一起放下面具和责任地相爱吧。后宫嫔御必须劝导王归去,而德任却能任性又主动地拥抱和接纳祘。导演在花絮里说,德任吻上祘那一下,祘就终于在人间功成身退。

所以,德任第一次主动脱下面具的同时,也解除了祘的责任;两个人终于可以毫无保留地相爱。

然后,瞬间终于成为了永恒。

更新:

1. 說「寫得一手好字就算是有事業心嗎」的人大概是不清楚古代女性教育因為缺乏系統性要求/管理所以往往非常參差(而且由於歷史紀錄往往有傾斜,出身貴族/士大夫階層的女性無可避免有著更多的記載,史料反映的是就算是出身比較好的女性也未必一定會接受非常良好的教育,那地位更低微的女性獲得教育的機會就更低),中外皆如此。所以以一個小宮女來看,能寫得一手好字,是的,確實是有事業心。(劇中第一集有一幕是她字好到連尚宮都希望她幫忙抄書,請告訴我這不是工作相關。)如果只能用現代中產目光注視一切,那麼能看的電視劇大概就是敘述現代中產階層的電視劇。一來宜嬪真的是歷史有名的字好(抄寫的郭張兩門錄為首爾博物館藏品)。另,字如其人,按照這個傳統,字好也是有隱喻的。

2. 歷史上,德任原名失載,德任這個名字是在她產下世子後得到的名字,是德如太任的意思(太任,周文王之母)。墓誌銘裡常說母以子貴,可是在後宮裡有更高階的年輕的後宮來說,正祖竟然對德任和尚且非常年幼的兒子有如此深厚的寄望,似乎全然放棄中宮和和嬪產子的可能性,何嘗不是因為子以母貴?

3. 李俊昊的演技太多人稱讚了,所以我很想說一說李世榮的演技。在眾多李俊昊演得真好的討論裡,所有劇情的討論裡,相較於「李俊昊演李祘演的真好」的狂熱呼聲中,對有關德任戲份的討論裡,德任就是德任,沒有任何違和感的就是德任。某程度上也是對李世榮的演技的肯定吧。兩個人都要走花路喔。

4. 乔绾风討論過英熙因別監而死的劇情對應了德任對祘的感情。突然意識到,福妍對德老追星似的「迷戀」,似乎是另一種對應。福妍在第九集裡說,知道很多的其他人也在「愛慕」德老,她也不是想得到德老——反正只能默默地傾慕,只要默默地守在這個位置,就不會感到孤單或淒慘。這何嘗不是德任的想法?只要不成為後宮,只要自己的傾慕不讓人知道,只要自己不需要處於需要爭奪所傾慕的人寵愛的可悲境地,似乎就能假裝自己一切都好。當然,下一秒,就是英熙的質問——難道作為宮女就不會有人傾心相付嗎?英熙和福妍,是德任情感天秤的兩側。慶熙聽完了,就說,難道不怕被處死兩人共赴黃泉嗎?所以啊,慶熙是德任的理性。德任想要的,只是安安穩穩地成為正五品尚宮而已。於是,英熙最早死去,而福妍,即使隱藏了自己的心意,還是先慶熙一步離去。慶熙看起來是最終的勝利者,可是,最後被留下來的她,雖然篤定朋友會等著自己,難道不孤獨嗎?宮女的困境,這樣看來,似乎是難以避免的啊。

5. 推特上的一個推

擁有上帝視覺的我們,比祘更清晰明瞭德任愛他。可是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比德任更清晰明瞭,祘非常愛德任。就算祘經常向德任表白,可是對於德任來說,她只是他人生小小的部分,沒有她,他還是可以好好走下去的。

原著第二部下冊(初次承恩那章)

只有作為觀眾的我們才知道,只有假裝忘記,祘才能繼續走下去。然而他能裝多久呢?他為自己作的決定、要跟她成為家人的選擇是那麼簡單而艱難啊。我們常常說祘有鋼鐵般的意志,能夠面對德任一次比一次殘酷的拒絕,可是德任每次聽見祘作為上位者說的「區區宮女」,大概都會想起來及笄禮上他說的話。我覺得,當所有人都在告訴她,她只是區區的、卑賤的宮女,的確有影響到她。她敏銳地明白,和這些高高在上的人在一起,就難免受傷。而在那個年代,她的確不能跨越階級,永遠無法和他並肩而立(王不能立妾室為王妃)。但是在他心中,她才是和真正和他靈與肉都情投意合的人。

原著第二部下冊第四章

原著裡,只有王在喝醉了、或者生病了,才稍稍吐露一點點屬於祘的心意。遺憾的是,電視劇沒有時間和空間展示更多這種人物與時代和時代所賦予的地位與責任的抗爭。在電視劇裡,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德任對作為好君王的祘的敬仰,和因為要做一個好君王而難免不能做好夫君的祘的無可奈何和幽怨。可是祘對德任才智的珍惜,只有極隱晦的描寫。比如說買書那一段,如果不能確定她才華深淺厚薄,就難以對於她能否靠攏他的精神世界有任何希冀。

他說的「區區宮女」,和她說的「我永遠不會把你當成男人那樣愛慕」,都是無能為力的虛張聲勢,然而比任何東西更有效地重挫對方的心。就像他不明白她有多愛他一樣,她也不明白,她對他而言是多麼的重要,乃至於最後的最後他寧願放棄生的機會也要和她在一起。

(PS他是知道她愛他的,只是不知道有多愛;她也明白他是真心想和她成為家人,可是她也同樣不明白,他有多重視她。只有她在,祘才是祘,撒著嬌說今晚只是牽著手睡覺的祘,任性地在她膝上午睡的祘。沒有她,這個世界就只剩下了王。)

(再PS 餃子那一幕之所以動人,不單只是因為映襯。最重要的是,祘那麼珍惜著她的一切,最懷念的,竟然是她的小脾氣。他喜歡她耍賴,喜歡她撒嬌,喜歡她不把他當王世孫/王。其他人想討好他,用的是最精緻的食物、最完美的外表,然而她只要跟他開玩笑,跟他耍小脾氣。做一個不完美的德任,而不是完美的宜嬪,他才最高興。跟德任在一起後,每一次要作為王要求自己或者德任做些什麼,傷到的不單只是德任,更是自己。德任做自己,不是他作為高高在上作為王偶爾要放鬆的需求,而是他就算不知道為什麼她那麼愛自由、愛自己的小夥伴,可是他的確知道她本來是怎麼樣的,而他愛她。她亦如是。他們只是不知道自己在對方心中的位置而已。)

6. 惠嬪

大家都注意到徐尚宮對祘德二人感情的洞察,然而惠嬪也是如此吧。徐尚宮知曉德任對祘的情感糾葛,惠嬪是否也能洞悉德任對祘的忠義下隱藏的情意嗎?大概是有的。金藤之詞事件後,惠嬪才是實際大力推動祘德情感進程的人。

7. 我看見網上有人老引用墓誌銘/墓表說正祖苛待宜嬪。且不說墓誌銘這類文體體現的更多是當代的價值觀(有點類似古早笑話中葬禮上的發言會讓賓客覺得躺在棺材裡的大概不是自己認識的那個人那種感覺),單從史料和墓誌銘之中矛盾之處,更甚者墓誌銘本身自相矛盾之處,正祖是不是真的苛待宜嬪(很客氣的說)的確有商榷之處。

有人說宜嬪居處殘破(墓誌銘所謂的僅蔽風雨)。宜嬪住哪裡?讌華堂(也是她還是尚儀aka還沒成為正式後宮時產下文孝世子的地方,相關資料)。後來可能也住重熙堂(也就是宜嬪誕下文孝世子翌日、正祖即下令動工建造的東宮,相關資料)。「堂」僅次於「殿」,不是區區尚儀應該居住的地方。正祖也有過在這兩個地方辦公(開講筵之類)的紀錄。吶,就這樣說,要不正祖是究極變態S,苛待宜嬪之餘還自虐,還虐待召見的臣子,那就是,更貼近於諸多歷史紀錄尤其是墓表墓誌銘之類的,1.是誇張法,用以突出宜嬪之賢;或者2. 宜嬪本來可以享受更多更好的東西,殘破只是相對於她作為一品嬪的地位而言,就像她用栁木食具,栁木就是爛木頭嗎,不是,而是她明明可以用銀器而沒有用。看看讌華堂的位置。它真的,再殘破都有個譜吧?她兄弟窮困,在

再說一說正祖強迫宜嬪一說。這是正祖自己在墓誌銘寫的。那麼,我們分析一下,如果正祖不這樣說,那麼,宮女出身的宜嬪,更甚者,在那個特定年代、正祖堅持蕩平而明顯未果的、黨政激烈的、後宮中除了宜嬪都是與政治息息相關的年代,中殿未生育、元嬪未生育、和嬪未生育,倒是宜嬪,也不深究她有沒有流過產,五年懷了三胎、大概就是專寵、正祖為之連連破例(宜嬪居處、元子的冊立),如果正祖沒有說自己是強迫她的,她在眾人眼裡大概就是不知分寸的狐狸精。正祖寫那麼多東西,就是說:她是完美的,做錯的是我;她也讓我不要這樣做,我偏要。罪過全是正祖的,宜嬪呢,恪守禮儀、知書達禮、知情達理,這個形象在現在就很憋屈,在當時,簡直就是所有士大夫理想型。他還說,她死了,宮人們超級難過,「至於痛哭奔號焉」,你相信?沒規矩了嗎?正祖說宜嬪超節儉超窮,要借錢才能過活,吃飯不用銀器用栁木,「其歿也,篋無餘帛斂襲之,具皆取於市。生時不造銀匙,其飯含也以柳代之。宮人輩瞠然相語曰:固知嬪之守約而其貧乃至此乎!」可是實際上,她的喪儀其實又是正祖在禮法上的另一個破例:禮法上作為臣子的宜嬪,竟然和文孝世子一同進的文禧廟,其墓地僅距文孝世子墓百步之遙,在墓誌銘裡正祖還明說了是為了「慰宜嬪之恨」,哀榮之盛,實在讓人難以相信宜嬪生前竟然如此「受輕視、受虐待」。墓誌銘與其說是絕對寫實,不如說是為了突出宜嬪「出類之賢」。

讀墓誌銘,必須結合當時價值觀一起讀。墓誌銘,與其是為了真實紀錄一個人的生平,不如說是為了紀錄那個人的賢良與才能,*供後世借鑑*的重要教育功能。我看過有人說正祖文筆不如英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正祖的「非人」特質也比英祖嚴重,正祖是個苛刻地對待別人、而更苛刻地對待自己的君王。英祖文筆好,或者任何人的文筆好,不單只是遣詞用字,更是因為共情能力。不是說正祖不具備這個,而是,如果為人嚴苛如正祖,就很難與今天的人共情。從這一個角度看,他的確是為了宜嬪能名留千古所以寫的文章,而不是為了單純紀錄自己愛情而寫的文章。可是,努力讓宜嬪能夠以賢妃的形象千古流芳的正祖,難道不是出於愛所以這樣子寫宜嬪嗎?


衣袖红镶边옷소매 붉은 끝동(2021)

又名:Red Cuff of the Sleeve

主演:李俊昊 / 李世荣 / 姜勋 / 李德华 / 朴智英 / 张熙珍 / 张慧珍 / 曹熙奉 / 金江珉 / 李恩泉 / 河律莉 / 徐孝琳 / 姜末琴 / 权玄彬 / 李敏芝 / 车美京 / 裴济基 / 吴代焕 / 曺承希 / 

导演:郑知仁 / 

衣袖红镶边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