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一直以来就是个热点人物,作为一个“纯粹的革命者”,他在世界范围内都有自己的崇拜者,近十年来犹火。在影视中,他也是一个广受关注的人物,关于他的传记片也拍了不少,其中名气比较大而且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部:一部是《摩托日记》,另一部就是去年拍的《切·格瓦拉》。这部电影是由索德伯格导演的,分为上下两集,上集叫作《阿根廷》,下集名为《游击队》。作为一部传记片,这部电影是成功的,历史感很强,演员的挑选与表演都还不错,看完后能对这个不断革命的传主有个基本的了解。
《阿根廷》将格瓦拉如何参加古巴革命与他在纽约的活动交叉进行,纽约的活动以黑白纪录片的方式穿插于故事之中,显得更加真实,但对故事叙述的流畅性还是有一定的影响。《游击队》则可看性更强一些,突出了故事性,人物的刻画则不如第一部。在《阿根廷》中,我们看到了切·格瓦拉对革命的执着,革命他人生的理想及生存的意义。在影片中纪录片部分,切·格瓦拉在他的发言及接受记者的采访时,不断地为他纯粹革命的理想赋予理性的逻辑,他的革命还让人觉得有那么一些让人信服的东西。同时,在古巴革命中,他只是作为卡斯特罗的配角而存在,他的纯粹革命的理想在与卡斯特罗夺取政权的现实要求的不断磨合中,逐渐也有了现实的基础,他的革命理想成为卡斯特罗实现自己理想的最好帮手。
在帮助卡斯特罗进行古巴革命时,他就与卡达成了协议,待古巴革命成功后,让卡帮助他离开古巴,到拉丁美洲其他地方去进行他的革命。在第二集《游击队》中,他独自来到了玻利维亚,进行他革命的理想与实验。少了卡斯特罗的现实映衬与纠偏,切·格瓦拉的纯粹革命就进行得有些磕磕绊绊了。他得面对着一个问题,即为什么革命?也就是革命的目的何在的问题。革命的目的难道还会是革命?不断革命,那么何处是革命的尽头?他是难以回答这些问题的,所以他的纯粹革命也就有了荒谬性。
对于他的追随者们来说,革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理想,但激动之后呢,总会有现实的诉求。这也是人性,而人性却不是纯粹的,人性正是由于其多样而让世界充满了色彩,谁与人性对抗,就像是堂吉诃德执予与风车战斗一样,虽然充满了理想与激昂,但未免让人觉得荒谬可笑。切·格瓦拉不能许追随者们一个现实的未来,那么空洞的口号就再也无用,他的失败就也是必然的了。在影片的最后,他被逮捕,关在黑屋子里,只能躺在地下,虽觉英勇,但也未免让人伤感。在他死后,直升机载着他的尸体飞过玻利维亚的天空,下面依然是郁郁青山。山河依旧在,但他纯粹革命的理想却随着他的逝去,而烟消云散。这不是一个极大的反讽吗?
卡斯特罗在电影中镜头并不多,但他正好成为切·格瓦拉的一个参照。他对革命的追求与理解,可能并不如切·格瓦拉,但他很现实,知道古巴需要什么,他需要什么,理想是为现实服务的,纯粹只能作为理想,革命充满了残酷。在卡斯特罗的眼里,理想得为现实让路,所以他成功了。而在切·格瓦拉的眼里,理想高于一切,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必须坚持自己的理想,所以他得为自己的理想献身,成为一个悲剧人物,成为一个英雄,成为纯粹革命的化身。在古巴是这样,在中国难道不也是如此吗?英雄倒在了理想的面前,而现实主义者却享受着牺牲者的成果。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切·格瓦拉才超越了意识形态,成为全世界那些小资们的偶像,因为英雄总是充满悲情。

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Che: Part One(2008)

又名:切·格瓦拉传:阿根廷 / 切·格瓦拉传(上) / 切:28岁的革命(台) / 捷古华拉 / 切:阿根廷人 / Che - 1ère partie - L'Argentin / Che - Argentineren / Che - El argentino

上映日期:2008-09-05片长:134分钟

主演:Benicio Del Toro/Demián Bichir/Santiago Cabrera/Vladimir Cruz/Julia Ormond/Elvira Mínguez/Catalina Sandino Moreno/Rodrigo Santoro

导演:Steven Soderbergh编剧:Peter Buchman

切·格瓦拉传:阿根廷人相关影评

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