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枪》的情节走到30%的时候,实在是谍战剧中的一条另类捷径:生活化的情节改变了谍战剧正襟危坐的样子,暗战攻心转身成了柴米油盐,信仰在生活的夹缝中挤压出几分尴尬,仍然跌跌撞撞向前。
三分之一处的《借枪》时时都穿插着这样的桥段:熊阔海费劲周折撬保险柜拿活动经费,偏偏冒出一个精明俗气的女房东不依不饶地追着他要债,原本应该紧张严肃的情节在这里一下给稀释了,再也板不起了面孔;熊阔海给接头人送枪,却因为没钱给女儿交学费而非要接头人拿一块钱来换,被人骂“敲诈”;熊阔海和下线在茶馆里碰头,谈完公事竟不知道该谁来付账,且由于没钱不得不把下次碰头地改到不花钱的报摊…
这里的谍战不再是专业出身的两军阵营斗智斗勇,而是由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们凑在一起共同完成这一项本应是紧张严肃的活计。寻常生活中的烟火气息点点滴滴地渗透到了“谍战”情节之中,这看似奇妙的组合,实际上是用烟火气息还原神秘谍战的生活面貌,为剧中的人性选择一个可供伸展的特殊舞台。
如同一次谍战行动,《借枪》的重点不再是放在曲折的智慧和激烈的对抗,而是将笔触伸向了下游——要完成这些漂亮行动之前的现实准备。熊阔海要执行行动的枪居然要去借,这在从前谍战剧中近乎不可思议的情节,正是《借枪》要展示的理想与现实的微妙距离。因此,“借枪”应该暗示着一种尴尬,即信仰在现实中挣扎的状态。
潜伏中余则成用一根金条买情报,可以买一份扔两份;黎明之前刘新杰用卡车设计,可以随手弄两辆,一辆装人,一辆诱敌。当然,他们属于高层次特工,处境与熊阔海不同。借枪此时的风格设定,显示这部剧的重心已然偏离。它将谍战置身在一堆鸡毛蒜皮之中——以此为重心点,看似荒诞,但不为招笑,而是以这种姿态来诉说理想与现实遭遇时的那一种琐碎而尴尬的情形。
潜伏中谢若林的现实主义在借枪中被放大了。在《潜伏》针锋现对的正邪斗争中,谢的现实主义显得别具一格又有几分滑稽,但在《借枪》中,这现实主义的放置却显得更加自然。这样的风格漫延成了借枪前半部的基调。
在前30%的《借枪》中,信仰没有了完美的落脚点:坚定地从事着地下工作却不愿开枪杀人、不愿把女人拉到斗争之中,甚至不愿意赞美牺牲的熊阔海;敬仰英雄、有着爱国情怀但面临加入战斗之时却回归常人面目、有点叶公好龙的裴艳玲;在法租界潜伏,嘴上挂着委座训诫,却把地下工作做得更像一场买卖的军统卧底杨小菊;忠诚勇敢、不怕牺牲,但又能力有限而时时处于尴尬境地的GD天津地下领头者于挺……与以往谍战剧不同,这里已没有一个可以完美地支撑起信仰诠释职责的人物。它把对于信仰的思考分摊到了戏中这一个个各具神态的人物身上,通过他们来展示落入凡尘中的信仰的模样。
如果,《借枪》可以这样延续下去,不做一部“合格”的谍战剧:没有紧张刺激的情节,没有英雄了得的人物,甚至作为谍战剧的那一道灵魂之光——信仰,接入的角度也不一样。在从前的谍战剧中,信仰由英雄来演绎,看它的时候我们必须仰望;在这里,信仰降落在了平常人的身上,让我们有了机会对它面对面地端详。
但它却在三分之一之后拐了个弯,迫不及待地升华了。于是我们看到,熊阔海终于成长成为了合格的英雄人物,裴艳玲变身为深明大义的红颜知己,贪财无赖的安德森最终为兄弟两肋插刀牺牲自我,连做着谍战“生意经”的杨小菊也成为了慷慨赴国难的斗士…在后半部分,《借枪》抛弃了前半部分营造的基调,转身得甚至有些生硬。转身之后的借枪拾起了谍战剧前辈们情节取胜的老路子,但这条路子显然此时不是它的强项,以舆论的力量挑起决斗的情节更像是一出荒诞剧。
纪念前30%的《借枪》,如果它可以顺着走下去,让我们看到信仰虽跌落凡尘,仍然在努力抖落一身灰尘、振作自己的尊严,同样可以让人在收起嘴角那一丝浅笑之后——肃然起敬。



借枪(2011)

主演:张嘉益 / 罗海琼 / 张子健 / 颜丙燕 / 李依玲 / 涩谷天马 / 李乃文 / 王劲松 / 张黦 / 崔嵩 / 何波 / 叶峰 / 雷佳音 / 徐阁 / 山崎敬一 / 那尔那茜 / 杨和平 / 刘旭 / 王佳宁 / 王钊 / 斋藤卓野 / 林熙越 / 阿法 / 郑盈盈 / 木野雅仁 / 

导演:姜伟 / 付玮 / 编剧:林黎胜 Lisheng Lin

借枪相关影评

库铂
库铂 •
cute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