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在这次上海电影节上,对华语区三个票房亿元俱乐部的新锐导演:陆川、宁浩和魏德胜呛声,说他们票房成功做导演失败。本质上,导演成功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票房,这跟作家拼图书发行量一个道理,商业片的狼图腾,就是钱,是影城门口的长队。

王小帅的理亏处当然是:他自己还没有拍出来像《罗拉快跑》那么高级又卖座的艺术片,《青红》不红,《左右》尴尬,呛别人底气不足,除了愤怒的点对了,并无其他。后边三个铁定走商业片路线的导演,尤其是宁浩回他嘴,便硬气很多。陆川至今好像没回,大概心多少虚了些,即便《南京南京》是让投资人满意了,观众却没那么好瞒和骗的。

艺术片导演的一般生存规律是什么呢?第一:熬,第二:熬,第三:熬。补充一个可有可无的点,拥有一个演技很有特色、性情非常稳定的演员妻子,或女友,比如贾樟柯与赵涛。王小帅当站在贾樟柯那个队列里头,都属于笃定的艺术片导演,但贾导演比较能混,时下见了记者,都是说自己:投资没问题,票房没问题,钱,不是问题!正如影评人杨劲松所言:贾樟柯是闷声发财真老板。

他的片子走的海外市场,欧洲转一圈,北美转一圈儿,即便《三峡好人》和《二十四城记》这么烂而闷的艺术片,也有老外捧场并激赏。老外是脑壳坏掉,真爱闷和烂吗?您错了,老外希望和喜欢中国出一个艺术片导演代言人,他拍什么咱都忍着屁股疼看呗,不看贾樟柯焉知新中国。但是,一个就够,一个刚刚好,没有地方留给王小帅们了。站齐一排闷且烂,个个叫座儿,那太不把欧洲人当人类了。

这些诚心诚意(心里何尝不嘀咕)的老外观众,就是贾樟柯导演的奶妈们,让他得以一部部往下拍,不明真相的国内媒体,也跟着一部部捧臭脚,以为好歹是老外喜欢了,老外喜欢了,还有错吗?低估了自己的智商和判断力。据说,日、韩导演90%的人拍商业片,10%拍艺术片;中国导演正好反过来,90%的人拍艺术片,10%拍商业片。老美艺术片导演比较认命,不肯投靠好莱坞当制片人的机械手的,就清苦过活,在艺术院线苦苦扎挣着。那些意欲征服北美观众的华语片,像《卧虎藏龙》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一开头也是在艺术院线小范围试探下票房状况,前者打了通关后者却败走麦城,国外岂是好混的?

从华语区票房的状况看,每两三年会出来一只小蹄子撩得欢的黑马,06年的宁浩的《疯狂的石头》,08年魏德胜的《海角七号》,后者他还抵押了自己家的房产筹钱,多得了3000万台币的投资,最后以5000万台币,得了全部5.3亿台币的票房。这两人都是有才华而命大的,他们得观众自发拥戴,是应得的。大家没话讲,有争议的大票房,都是一些拿了“上边儿”的文件,得上映档期、行政发行之利好的。这类商业片导演,作为一瓶营销做得不错的酒,酒精含量不纯,起码掺合一半工业酒精,等着吧,历史和人民一定会让他们渐渐淡出的。

有一位网友,写过一篇博客文章,叫做《内地“零票房”四大导演》,说的是贾樟柯、王小帅、王全安、田壮壮这四位,认为他们不断刷新内地电影票房的最低记录,让投资人的钱“打了水漂”。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壮壮,他的《吴清源》投资4000万,最终收益不超过30万元,而田壮壮始终坚持他拍的是探索电影,是为“下个世纪的观众”拍的,既然如此,请等到下世纪再拿出来放映吧,只是投资方肯定等不及活到那时候。这样的票房记录,对奶妈们要求太高了,奶妈非得有圣母那么绝对不求功利的爱,才可以一次次搬来钞票,往里打水漂。

王小帅的话,确实是说得是很有腔调,要留给文艺创作以无私空间的大方向,很赞,文艺界的同仁和文艺青年们一定是称赏的,但世界的运作却不可以这么行。给艺术家投资的奶妈是义工,不能让奶妈破产,奶妈的奶是调料,稍稍来点儿就行了。经济危机的形势下,全世界的奶妈乳房日渐干瘪,眼下越发少了奶水。

或者,王小帅如果痛定思痛,坚持学习贾樟柯的战略法则,一趟趟欧美大大小小电影节跑着,一个个艺术脸的老外寒暄着,连南美洲哥伦比亚这样国家的发行商都不放过,那么或许将来某日,他可以熬成一个很艺术的有票房,自然也有投资的电影人。拍一部部莫名其妙,操守良好的作品,为中国电影继续做以“墙外香”为主体思想的贡献。

把广大的国内市场,继续留给肤浅的商业片导演们吧,让冯小刚同志继续为广大普通人服务吧,这,都是各人的命。


冬春之后——喻红篇(2009)

上映日期:2009-04-10

主演:喻红 / 刘小东 / 王小帅 / 

导演:王小帅 / 

冬春之后——喻红篇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