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经播出的两期中,有两首歌曲在唤醒者第一遍唱的时候我便能跟上旋律唱出歌词,它们是徐怀钰的《温习》和梁咏琪的《沉迷》,尤其是《温习》,可以说相当熟悉(其实我更喜欢的是《Do you remember》),在节目里听到它的时候很有一点之前《我是歌手》形容徐佳莹的感觉——好像自己珍藏的一颗钻石被别人发现了,开心,欣慰,又颇有些不舍。我之所以熟悉这两首歌,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九十年代末00年代初当红年轻女歌手的歌,那个年代的流行偶像,范晓萱、徐怀钰、苏慧伦、梁咏琪,后来的蔡依林、孙燕姿,再后来的梁静茹……几乎如数家珍,她们的很多冷门歌我都听过,呃,应该这样说:她们的很多歌我都听过,不论热门冷门,原因就在于当年我们听歌的方式。

我清楚地记得我主动学会的第一首流行歌是《过火》,提这件事是因为我学会它的方式恐怕今后也不会再有了,是一个同学拿着手抄歌词一句一句教我唱的。那时期,歌本是除了文具以外的学生必备品。我们厌恶的家庭作业是抄课文,但是抄起歌词来每个人都毫不含糊,厚厚的一本手抄歌词本大概也可以列进文物展览馆了,因为以后恐怕也很难再有了。
随着影碟机和随身听的普及,DVD和磁带的音乐专辑成为那时期音乐食粮的主流,我深深怀念的正是那时期的听歌方式。为了听到喜欢的歌手,我们只能一张张地买来他们的专辑,一张专辑通常十首歌,两三张专辑就能撑过一个学期,这意味着平均算来我们几乎用一两个月的时间来反复地听十首歌,那些歌陪我们晨跑陪我们入睡,或许起初我们会特别喜欢其中的两三首歌比如主打,慢慢地听得久了,我们会发现剩下那几首一开始有些被忽略的歌曲其实也是好听的(你可以将其归结为歌曲匮乏,但至少结果就是如此)。我们对那时期的歌旋律滚瓜烂熟,歌词熟烂于心,即便是五年十年十五年以后某天听见旋律飘来,我们也能几乎一字不落地唱出歌词,轻松地跟上节奏,这是那个年代培养出来的音乐魅力。

这些年,数字音乐抢占了全部的音乐市场,我们获得歌曲的方式更方便了、更便宜了、更迅速了,更多的选择带来的是选择无能,我们听到的几乎都是被大众或者人为推到榜首的歌曲,它们来自不同的歌手不同的专辑,我们再也不可能静下心从头到尾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反反复复地听一位歌手一张专辑里的十首歌了,更别提对那些歌的歌词熟烂于心了。
节目里提到“那个年代是华语音乐最好的年代”,是,最好的年代,然而不是因为现在的歌曲质量低下了,至少不是根本和唯一的原因,而是我们听歌的方式改变了。世界纷扰,信息爆炸,浮躁的心灵的确应该静下来,好好地捞一捞,无论是歌曲还是其他。

金曲捞(2017)

主演:李好 / 叶一茜 / 薛之谦 / 陈冰 / 何洁 / 金志文 / 黄国伦 / 刘维 / 李艾 / 于莎莎 / 谭咏麟 / 杨千霈 / 王栎鑫 / 黄子佼 / 

导演:未知

金曲捞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