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今晚九点见》是在豆瓣网友的广播里,关于郑钧吐槽当今的音乐排行榜的一段。
记得网友的配文是:郑钧真敢说。

当时看过之后,只是觉得说得有趣。好奇之下,就顺着截图找到了节目,首先点开了郑钧这一期。

平日里看访谈类节目不多,或许是因为心里有刻板的偏见吧——总觉得编导会为了节目效果和深度,刻意去引导话题,一不小心就充满了表演成分。相比之下,在看过《九点》之后,反而更喜欢这种调调,于是一口气补完了其余四集。

当夜幕降临,大家走出了“公众人物”的光环,以一个像我们一样自然又放松的状态展现在镜头前的时候,仿佛看到了真实的“本体”。每一集,似乎都以类似的模式开始:相约、简短交谈之后,去往他们熟悉的地方,随着嘉宾一起感受着他们的生活。喝酒,或是泡茶,无论是吃着外卖的郑钧、站在天桥上思考何去何从的翟天临,或是拎着袋装青岛啤酒的张继科,都像每一个深夜游走在城市街头的人们一样,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时间。
其实这种感觉并不陌生。下班之后约三五好友一同打发时间,三杯两盏下肚之后,想起一些以前的事情,于是忽然就从有一搭没一搭的拉家常变成了诉说和倾听。

只是在《九点》中,倾诉的主人公变成了张继科、萧敬腾、郭麒麟、郑钧、翟天临这些聚光灯下的宠儿。而倾诉的内容,是他们很少会对观众表露的内心世界。

每一次听到嘉宾们谈及自己的生活或是过往,最深切的感受就是,成名之后,自己的名字就变成了一个符号: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作品和成就,却又对他们的人生知之甚少。为了维护大众所希望的公众形象,许多想法和情感也不得不有所保留。

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萧敬腾,或许是因为年龄相仿吧。当我们一次次在互联网上刷“雨神”的梗,或是在KTV扯着嗓子唱着《王妃》的时候,怎么会想到这个年轻人曾经是一个参与过校园霸凌、终日在桌球厅度过的不良少年呢?

“你看过一部电影叫《艋舺》吗?我当时生活的地方和电影里差不多。”
“你是个很顾及别人想法的人。”“当然,怕被打。”
很难想象,这样的经历,在时过境迁之后,可以用类似开玩笑一般的口吻说出。于是想起之前香港有一档访谈类综艺节目,叫《今夜不设防》。同样是在嘉宾最放松的状态下去聊天,伴随着酒精和不时穿插的脏话,将公众人物的“本性”原封不动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佛洛依德将“我”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对于明星来说,大多时候都不得不去给观众们展示一种“超我”的状态,这也是我们很容易被“人设”误导的一个原因。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放松的环境,被“人设”束缚着的萧敬腾会不会在更加轻松平和的情绪下提及曾经如何在少管所中改变的经历,或许我们也只能从经过修饰之后包装出的公关稿和娱乐新闻里听到这样的故事了吧。

同样,作为曾经为国争光的奥运金牌得主张继科,在提到自己童年的时候,也毫不避讳地承认自己想要偷懒,承认自己其实更喜欢的是足球。

郭麒麟带领华少参观德云社后台,看到祖师爷东方朔的排位时,竟然会说出“这是我们行业给自己贴金的行为”这样的话——在传统行业里,这样的言论已经足够称得上“大逆不道”了,何况他还有一个竭力去维护相声传统的父亲。
就像郑钧那段“大胆”的言论一样,在这种放松又极易勾起人们倾诉欲的环境下,嘉宾们可以不用再去考虑“观众想要听到什么”。看似没有主题的聊天,虽说不是什么漂亮的场面话,却又无比真实。就像皇帝的新衣里的小女孩一样,在戳破许多我们对明星一厢情愿的幻想之后,反而真实得有些可爱。

今晚九点见(2018)

又名:今晚9点见

主演:华少 / 张继科 / 萧敬腾 / 郭麒麟 / 郑钧 / 翟天临 / 欧阳靖 / 金承志 / 任贤齐 / 林依轮 / 秦昊 / 吴青峰 / 陈晓卿 / 

导演:屈梦媛 / 编剧:吴昊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