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5-07

塑料蜡笔 • 野潮:无声之声

《野潮》
这部片子最特别的地方,但也是缺陷。在于它的以小见大。但只能作为优秀文艺类,却无法达到真正的力度。周围朋友一部分都觉得无趣就忽视掉,作为表达与传递作用的影视来讲,实在是不应该。
一部影片的组织的源头,来源于作者想表达展现的东西,这是本质,然后才有了对整个故事构思整个框架,最浅的才是表现手法。我们常常认为是表现塑造了影片,但是想要传达什么的本质,哪怕是对最细微部的感受与思考,才决定了镜头到底该从哪里切入。这一点与漫画的表现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不同。
野潮的源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家乡的关系,也是一个独立的人的内心的放大。
在开头他到处去希望能帮助别人得到认可的时候,镜头中的大家都很平淡,做着一尘不变的活,当他问水上撒鱼食的爷爷的时候,爷爷说了一句“就算你做的比我好也不要,我做了几十年了”。老人不由分说不留余地的拒绝,便来于对自己工作的坚持与固执。故乡的淳朴与纯粹源于慢节奏,无变化。但这同样也是故乡的固执与冷漠。在主角与人发生冲突暗示交代背景后,中间有很长一段无意义切毫无亮点的片段,这个片段一直延续到他参与到与大家一起的工作中时,音乐的插入,故事开始有了情感与变化。音乐暗示了男孩内心的快乐,伴随着筛牡蛎的节奏,乡村开始活跃起来。
然后从接受工作开始一直到结束前高潮的部分,长镜头与大幅度都是对男孩与朋友的快乐时光的描画。这一部分的确是无意义的,他也不需要意义,他让我们了解到男孩只是男孩而已,他们都是孩子,不在于是否在故事里,那是他们天性的本质。但这一切直到他们在破旧楼房里的几句聊天而打破。
他只是孩子,很爱玩,他开心的时候会忘记父母以及不顺的事情,但当现实来临时,当他回到现实中,他只能沉默。
他只能选择把玻璃愤愤的丢到水中。
当他发现丢了钥匙时,他便更不止是从那段欢快漫长而又显得无比短暂的快乐里回到现实,但不止是现实,他还陷入了谷底。
他希望与父母不同,不受影响,被人接纳融入别人。他希望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多余。他也怀念父母,但他也愿意不同于父母依靠自己得到认可,但一切都化为泡影。
白天的欢乐也都消散。
朋友无数次叫他他都一言不发的不回答,他的内心是纷乱自责的,所以固执又沉默。最后当他终于走入野潮里,他内心纷乱,他是快乐的少年,他走入潮水里,也从快乐走入到现实的泥泞与不可改变的存在中,潮水必定会涨起,但他仍要坚持着走下去,去寻找,去改变。
作者的聪明在于最后,在潮水中的寻找一直不停歇,只是分析镜头剧情结构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大部分都容易被人忽略,但之所以留给最后如此多的拍摄镜头便是要用特别,一种随处可见的特别,引起人们注意,去思考。它沉默,把感想的空余留给我们。
男孩本身的处境与个体所拥有的心理活动,以及现实对他的态度,现实对他的影响,还有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而且这些都随处可见,充斥在我们生活中。但作为个体与世界的联系能否对这个世界做出一些些改变,改变这些显而易见的灰色的无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无论如何,片子还是做为参赛影片,但构想犹如无味的散文叙述。做为评比力度的确比较特别,只是特别之处能够引起关注与思考,值得肯定。不过不能将如此当做主食。

野潮(2016)

又名:Wild Tides

上映日期:2017-03-17(中国香港)片长:26分钟

主演:廖博彦/王冠希

导演:吕柏勋 Pai Hsun Lu编剧:陈家平/吕柏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