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资讯真是丰富,媒体、书籍、杂志、报纸、网络,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但你仍然会有查不到的东西。在众多的电影书籍中,我们可以找一个电影大师的至少一部著作或是文献资料,而在这些大师的名字当中,却找不到帕索里尼的名字。最近,在崔子恩的新书《光影记忆》中也曾提到这个问题:“因着译名的缘故,中国人会在不经意间把帕索里尼和另外两个当代意大利人联系起来,一个是墨索里尼,一个是费里尼,帕索里尼在中国的荣辱,由此可见一斑。”

好在帕索里尼的电影作品还是有机会见到的。像“生命三部曲”的《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天方夜谭》。以及那部惊世骇俗的《索多玛120天》。这些涉及到情色内容的影片已经出现几种不同版本的DVD。除此之外,帕索里尼早期的一些电影的影碟也陆续推出,大约两年前,看过他的《罗马妈妈》。最近买到的是《麻雀与乌鸦(The Hawks and the Sparrows)》(大鸟与小鸟)和《定理》。

在1966年的《麻雀与乌鸦》中,帕索里尼在电影里设置了一个拟人的角色——一只会说话的乌鸦。父亲和儿子走在征收费用的路上,一只乌鸦在半路串了出来,与他们同行。一路上,乌鸦充当了一个哲学说教者的角色,谈到宗教以及马克思主义,他为父子两人讲述了僧侣传教的故事。

年老的僧侣接受了圣弗朗西斯库斯的任务,去向鸟类传教。跟随这个老僧侣的还有一个年轻的僧侣。这孤单的两个人一起上路了,他们的目的是先学会鹰和麻雀的语言,然后向它们传达爱的意义。他们花去一年的时间,老僧侣终于学会了鹰的语言,并向它们传达了关于爱的意义。年轻的僧侣只是陪同和见证,他总是在嬉戏与玩耍,没有耐心。也就是这种贪玩给老僧侣带来了“灵感”,因为他始终学不会麻雀的语言,而看到年轻僧侣在跳跃的时候,他恍然见明白麻雀之间的交流是要用跳跃来完成的。就在他们把爱的意义传达给麻雀后不久,在他们返回的路上,看到一只鹰从天而降,来地面捕杀一只麻雀。圣弗朗西斯库斯知道后,只好让他们重新踏上传教的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说教的虚弱:虽然都传达了爱的讯息,但斗争仍然存在。这不是因为被说教者不懂的爱的意义,而是有更复杂的原因,无法抵制这冲突。暗示也是明显的,人类都懂得“爱”的含义,可还是有战争,有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与争吵。教士们的说教行为也许会像西西弗推动巨大石头一样徒劳,但这过程却有它自身的意义。

乌鸦的故事讲完,父亲和儿子来到一个穷人的房间,她们家的孩子已经两天没吃上饭了。可是,他们还是不放过勒索的机会。其实这父子二人也是因为还不上别人的钱,才去找比他们更贫穷的剥削。乌鸦所讲述的那个关于“说教”的故事本身就是对他们的说教。而父子根本没有拿这当回事,说教的意义在这里再一次被削弱。

而结尾处更富有意义的是,父子二人将乌鸦烧死。这不仅仅是表明对说教本身的抵制,更说明人们面对真理时的恐惧,他们不愿意身边总有一面镜子照出自身的丑恶。人们总害怕被揭示,害怕面对本质。当人与人的言谈中出现了严肃的本质,就会发现交往中微妙的变化。镜子一定要被打碎,而乌鸦正是那面被打碎的“镜子”。

有的评论说帕索里尼在这部影片中故作高深,想要给人们讲述深刻的道理。这其实是不可避免的,他的思想境界达到一定的水准,就很难体会低于他思想的状态,他不知道如何把握这种状态。像帕索里尼这样有“野心”的导演,肯定是往更高的地方走,也许当今社会不缺乏被教导的机会,加上某些美学思想不赞同这样“知识分子”味道浓厚的电影,看来就不需要这样一部教育人的电影。即使是这样,在当时那样的一个年代,能够出现这样一部艺术的关于哲学的电影文本,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来说,还算是一件幸事。

大鸟和小鸟Uccellacci e uccellini(1966)

又名:The Hawks and the Sparrows / 鹰与麻雀

上映日期:1966-05-04(意大利)片长:89分钟

主演:托托 Totò/尼纳托·达沃力 Ninetto Davoli/费米·本纽西 Femi Benussi/Rossana Di Rocco

导演: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Pier Paolo Pasolini编剧: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Pier Paolo Pasol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