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童年那莫名的恐惧吗?也许在如今看来是荒诞不经的事,但那时却怕的要命,任父母如何解释还是莫名的害怕,然后不知哪一天,你忽然不再恐惧那些东西了,至此,你告别了自己心理上的童年。
     
      史云梅耶是大师级的,大师级的很多人都有神经质,神经质得以细致而准确的描摹出人类的情感。

       这部《地下室的怪物》是我看到的史云梅耶的第二部短片,第一部是《对话的维度》,充满了荒诞意味,但一切的镜头又印照着现实,很有意思,极力推荐。


     回来说说这部短片,只有十四分钟,故事也十分的简单,不过是一个小女孩去地下室取土豆的经历。但却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


      童年从来不是无忧无虑的,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的。我在9岁以前都惧怕黑暗,每次写完作业回家(我小学的时候习惯在学校写完作业再回家),天差不多都黑了,小村路上也没有人影,没有路灯,顶多是月光照着路。从学校到家里,短短的五百米不到的路程,我每次都是跑着回去,总觉得有个人在身后跟着,于是越跑越快,可是更加害怕,还不敢回头看,只是一路奔回家。直到看见院子里亮着的灯,心才放下来。每次到家都是气喘吁吁的,老妈就会说:“跑那么快干嘛,又饿了是不?去把鸡喂喂,一会儿吃饭”。我就把书包一卸,端起桌子上的水一饮而尽,去忙事情了,而之前的恐惧一消而散,甚至作为小小男子汉,开始对之前自己的恐惧而感到羞愧。

      所以童年不是无忧,而是会很快的忘记之前的不快,继而很快开始一件别的事情,很难真正的留于心。

     影片中的用煤粉和面做糕点的婆婆和拿煤块当做床和被子的老爷爷就是那莫名的恐惧,那只无所不在的黑猫更是恐惧之源,也许,它象征着自然,象征着早期人类对于自然的恐惧。有句话是,恐惧来源于未知,但有时,并不尽然。


      记得小的时候还有一个惧怕的食物——回家路上的一只大公鸡,这只公鸡是个八十多岁的老婆婆养的,可能是生的“雄壮”,被用来看家,一直没被宰,从我二年级开始,每次我回家路过那,它都追我老远,其实想来它也没怎么攻击过我,但“气势汹汹”,我只好拿个小棍子,可它一点没有退却的意思,依旧追着我,为此,有段时间,我甚至改道绕回家。可是到我四年级的时候,事情发生了变化,这个“魔王”没有了先前的锐气,不再追我了,只是在远远地站着,又或是我走过之时,它只是在那懒洋洋的觅食,有次,我壮着胆子去追它,当离它很近时,它开始“逃跑”,至此,我再也不再惧怕它。也是在四年级左右,我开始不再怕黑,回家的小路才变得有趣。

    那只鸡在我六年级的时候再也没见过,不知是老死了还是让人宰了吃了,总之,我很怀念它,真是一只特立独行的鸡。这之后,老婆婆也故去了,我的小学也结束了,很少再走那条路。去年冬天去看,那条小路已经被人圈进了自家的菜园子,被开垦成菜地,不复当年。


    再回到影片之中,最后,小女孩经过千辛万苦取到了一篮子土豆,可却在快到出口的时候不小心掉了,望着空空的篮子和坐在旁边悠然舔着毛的黑猫,她又毅然决然的下去了。真是勇敢!真是像极了我们的童年。因为这些恐惧是难以言说的,和大人说了他们也只是置之一笑,所以,只好说服自己去“战胜“那莫名的恐惧。


     法国的《电影手册》这样评论史云梅耶:“对于人生超现实的悲观诠释,只有文学巨擘卡夫卡可以和史云梅耶相提并论......",这么说挺恰当。或者说,他是一个深受童年影响的超现实主义者

    

地下室的怪物Do pivnice(1983)

又名:去地牢 / Down to the Cellar

片长:15分钟

主演:Monika Belo-Cabanová 奥莉加·弗龙斯卡 Aleksandr Letko 

导演:杨·史云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