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空间》是Max Porter和Ru Kuwahata(以下简称为Max和Ru)导演的定格动画短片。本片将Ron Koertge的散文诗 Negative Space作为创作母题,诗文作为动画独白而出现。《负空间》参加了全世界范围内310个电影节并获得121个奖项,获得了第45届安妮奖最佳动画短片奖的提名和第9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提名。
本文主要浅析Max和Ru在本片中的诗意营造手法,主要从以下3个要点展开:
(1) 感情基调的奠定手法
(2) 抽象场景营造朦胧意境
(3) 魔幻现实的场面调度
一,感情基调的奠定
作为一部改编自散文诗的动画,《负空间》能将诗歌中的感情在画面中表达出来,这已经使得这部作品出类拔萃,而Max和Ru的导演才能更是无庸置疑。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1)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
全片故事的展开主要包含以下两条线:
回忆线:儿子回忆帮父亲收拾行李的孩提时光;
现实线:儿子驱车前往父亲葬礼的路上;
从画面色调可以清楚看到:导演用了冷色调来表现现实的部分,用暖色调来表现回忆的部分。
在动画开场的第一个画面,室内场景配色异常的冰冷,白色和蓝灰色占据了大部分的画面空间,房间内没有多余的装饰物品,暖色调的道具几乎没有;丙烯的质感让原本就已经粗糙的地板显得更加陈旧和凹凸不平。稍微露出的窗户漏进白光,外面正在下着毛毛细雪。整个室内空间让人感觉到虚空而僵硬,而这种冰冷与凄凉感通过画面,直逼观众。
Max和Ru通过冷色调的场景,让观众真切地体会儿子内心的空虚与寂寞,以此来定下悲伤的情感基调。
而穿插到回忆线时,画面的风格则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首先引入眼帘的是温暖的红木地板,地上凌乱地摆放着暖色调的衣物。和煦的光照进房间,墙上贴着黄白间条的墙纸。儿子穿着暖心而轻巧的衣物。整个画面带给人的感觉是轻盈,暖心以及温柔的。与之前的相反,画面中几乎找不到冷色调的道具物品,以此来奠定快乐的情感基调。


可见,儿子对于以往和父亲一起收拾行李的回忆是怀念的,而父亲的离世造成了现实世界的冰冷以及空洞。Max和Ru用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来带出儿子对于父亲的无限怀念,从而奠定全片的感情基调。
其次,在一些小细节上Max和Ru也花费了许多心思:
(2)细节——人偶制作以及人物表情
作为定格动画,人偶的制作工艺十分重要。《负空间》中的人偶主要是采用粘土(可能是美国土)制作,上色是使用是类似于丙烯的颜料。从拍摄的人偶来看,Max和Ru是在故意追求人物的粗糙感,以显露人物心灵上的“伤痕”。
其次,在制作打包收拾这一场动画时,里面出现的衣物道具,均使用了相对应的真实的布料来进行制作,就是为了显示出衣物的折叠感。这也是Max和Ru决定使用定格动画来制作本片的原因。
而在穿在人物身上的衣物则没有那么精致,身上衣物的细节全都是用画笔进行涂画的,大概是为了配合粗糙的头部吧。(简称“以粗配粗”)。
同时,从人物的表情表演上也存在强烈的对比:孩提时代的表情大都轻松自然,而长大后的儿子的表情僵硬古板。这其中也包含着怀念与悲伤。

(3)细节——轻描淡写的诗文旁白
Ron Koertge的这首诗作为动画的旁白出现。很出乎意料的是,两位导演将如此重要的诗文旁白处理得轻描淡写。旁白的朗诵,平静中稍微带点伤感,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就连回忆部分也没有读出思念之情,你甚至没有听出儿子为父亲的离世而感到伤心。
旁白,在这里成为了全片画面的平衡调节点,调节着“乐”与“悲”之间的情感平衡,我相信导演这样做是有心思的,不想将两种极端情绪之间的过渡处理得太过分明,所以使用语气平静的旁白,来为“怀念”与“伤心”蒙上一层纱,营造情感基调上的朦胧感。看似轻描淡写的旁白,实际上是画龙点睛之笔。
(各位可以尝试将画面与音效分离,分别试听,即可明白导演的心思。)
选择将散文诗作为创作母题,几乎是Ru立刻就决定的事情,而要将散文诗中细腻而复杂的情感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则花费了Ru和Max近两年的时间。在拉法看来,诗歌是语言的珍珠,若不能将诗歌的情感完美地在画面中体现出来,那么,动画本身就是缺少灵魂的,并且没有达到真正的“美”。
二,抽象场景营造朦胧意境
本片的场景设计和人物设计保持了统一风格:略微粗犷,不过多地刻画细节,不过多地和人物进行互动,只需要传达出情节发生的地点,配合故事的发生,便完成了场景的任务,本片的场景设计也是如此。而难得的是,Max和Ru将本片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朦胧。
举个例子:
这一场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物表演的背景十分简单:褐色的贴墙木板和黄白间条的墙纸,仅此而已。导演将人物放置于全景位置,背后的景深十分浅,更加加深了人物在场景中的分量。模糊的背景正如回忆般朦胧:儿子不记得室内的具体装饰,重要的是记得场景中和煦温暖的部分即可。这样的场景是抽象的,能传达出一种诗意的朦胧感。
对比之下,开场场景的细节则多得多。
其次,便是场景意象的堆叠:
父亲葬礼这一场的场景设计成为了意象的堆叠:白色的墙壁,蓝灰色的地毯,冰冷而沉重,成排的椅子,凌乱的纸张,玻璃窗中透露出冷酷的光,照在父亲的遗体上,除此之外,便无更多的东西。场景中的每一部分都直接指向了一句旁白“The funeral was terrible”。葬礼的场景有多糟?Ru和Max没有告诉我们葬礼的过程,而直接用意象来表示,让观众自己理解到场景的氛围,才是最真切的。
在《负空间》中,抽象场景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画面模糊或是风格极简,而是能配合故事推进,符合逻辑的场景设计。同时,对人物故事的深度挖掘,同理心的思考也是必不可少。诗意场景的营造手法没有具体的套路,也没有确切的构成逻辑,这大概是一种珍贵,也是一种遗憾吧。
三,魔幻现实的场面调度
纵观全片,本片中的场面调度结合了场景,人物,镜头,以及转场。众多因素协同作用之下,营造出兼具诗性和魔幻现实手法的场面调度。
(1) 镜头语言拉开距离
在摄影方面中,导演用了许多全景镜头,来拉开观众和人物之间的距离,使得观众一直在以第三人称视角来观察着这对父子。Ru和Max在制作花絮中表示,“这样做是为了减缓动画的情绪传达,避免让观众过过度沉浸,因为动画中的气氛实在是太过强烈,所以很多镜头都是通过两堵墙之间来进行拍摄。”

(2) 魔幻的转场手法
能够构思出如此天才的转场,证明了Ru和Max都是才华横溢的导演。相信很多观众第一次观看的时候都会被如此天才的转场所震撼:



Ron Koertge在这一段的诗文带有魔幻色彩:“He puts me into the suitcase”,而后,笔锋一转,阐述儿子与父亲之间独特的交流方式。要在画面中用画面逻辑来连接诗句,是十分困难的。而这些转场正好连接着虚与实,连接着现实与回忆,连接着儿子与父亲。十分艺术化和先锋性的手法,并且与诗文相契合,导演处理得十分精彩。
(3) 大胆创新的动画设定
拉法注意到,全片中有许多设定是诗文未提及的,也就是此处所说的“动画设定”。例如:原文中并没有说明故事发生的季节,但是Ru和Max将故事设定在了冬季,这与上文提及的冷色调画面在逻辑上一脉相承,相互呼应,可谓绝妙。
其次,再如:“儿子在行李的海洋中畅游”这一场,原文中根本没有相关的描写。
在“He puts me into the suitcase ”之后,Max和Ru为了表现儿子是享受这样的时光的,于是便设定了“儿子在行李的大海中畅游”。

多次观看《负空间》之后,拉法逐渐了解了Max和Ru在背后付出的精力,从选题到项目落地,到最后的项目完成,他们两个参与了其中的每一步。正是他们,为定格动画的无限可能增添了注脚,这无论对与定格动画还是Max和Ru都是一座里程碑。同时它还是一段关于爱的回忆,一首关于爱的诗歌。
附上Max和Ru的动画工作室地址:
http://www.tinyinventions.com/main/

负空间Negative Space(2017)

上映日期:2017-06-13(法国)

主演:艾伯特·伯尼 / 

导演:马克斯·波特 / 桑畑瑠 / 编剧:马克斯·波特 Max Porter/茹·库瓦哈特 Ru Kuwah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