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院看电影时,我总是那个最后走出去的人。这似乎是一种习惯:总觉得把所有字幕看完才算完整的看了一部电影。而电影结束后短暂的放空很适合思考与回味。
这部电影个人风格极浓,声画的紧密结合使人物的心理轨迹更加跌宕起伏,与情节合二为一,很有节奏感。
故事侧重描写失意小人物内心的压抑和愤懑。这种情绪似乎是驱动人物做出选择的主要内因。陆炳湘事业失意,妻子混迹风月场所,家庭即将破碎,他对很多既有的道德理论产生怀疑,这样的故事前提决定了他之后的选择:窥见凶杀案并没有选择报警,而是以此作为要挟来满足自己在生活,在爱情上的诉求。
董慧本身是一名出身贫苦地区的女孩,嫁给富豪,遭遇家暴,年纪轻轻,貌美如花,爱情却渺无音讯。极度的渴望爱情是她接受了情人的唆使,合谋杀掉丈夫。而情人的三心二意,见利忘义,使她对爱情的期待完全落空。从开始到结束,董慧的内心都是逐渐崩溃的过程。本设想好和母亲过平静生活,但陆炳湘的再度逼迫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至于其他人物,皆是如此,内心的压抑和不平衡最有可能导致犯罪,现实亦是如此。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分析了,留些悬念,让大家自己思考。
而个人认为最有意思的是,画面的设计。董慧幻想了美好生活后手中白色百合,与再次敲门的陆炳湘手中的红色玫瑰的色彩碰撞,使此刻人物的冲突表现的更加彻底。陆炳湘卧室不断出现的动物画像,也让观众由此窥见陆炳湘内心不断放大的贪婪。电影在很多小地方的精益求精的确很值得称赞,这些小小的隐喻画面的缺失和无力,似乎也是中国电影近年来得不到国际好评的原因之一。
再看一遍,已是深夜,在琢磨电影和回望生活中思考该剧的现世意义,似乎更明白了导演想表达的想法。看网上简讯得知该剧原名叫《宅男的后窗》,后为何改名《风流杀手》,原因不知。
尽管无脑文化大肆宣扬,我们仍需要值得思考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