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躁的梦》:在变幻的时光中赏心悦目

文/拾荒者


关于“狂躁的梦”一名的怎样起的,还有待探究。电影所记录的农村生活,在景色特写和背景配乐上很迷人,很舒服。长镜头和远景镜头的充分运用,有力地渲染着一种平静人心的氛围。有几个镜头让我难忘,牧羊犬目送羊毛商人离去的时候,像是在表达一种人性般的关怀;雨中山坡绵羊队列的镜头,是如此的洗涤人浮躁的心灵。威尔士乡村那广阔延绵的平原风光,透过镜头尽收眼底。慢悠而略带低音的琴声,伴随生活故事带来的情感冲突,有点孤单,凋零,但又散发着大自然周而复始的生机。这远离城市的写意生活,可能就要失传的乡村传统节日,都带着流光霞彩,还原在镜头里。闲淡,颐养身心,看着确实让人向往。


电影里的那辆流动的黄色面包车,一个流动的书店。把由书联结起来的情谊带到各户人家。亲切之余不乏一种引申性的思考。文化的传播与对知识的追求,不会因为地域的远近或时代的变迁而被忽略。时代的进步也许改变着以传统农耕为主的偏远地区,各种现代科技会取代手工劳作。但不可改变的是人们始终缅怀和难以割舍的情结。


冬天到了,万物萧条,喧哗悄然止声。时光不会冬眠,无论四季,无论风雪。带走许多美好的岁月,留下沧桑破败的灰尘物品和一圈圈蜘蛛网,但新的生命力依旧无懈可击,自然界的希望与人造环境的大起大落,仍在进行持久的争战。

电影里总是老人家的面孔,也许,对黄昏岁月的“特写”可以更为深长地表达导演的意图,或者是对乡村传统点滴所面对的现代文明冲击所要抒发的情怀吧。

毋容置疑,这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要多看几次,才能有更深的体会。

电影结束时,导演寄语:“It is only when i sense the end of things,that i find the courage to speak。the courage ,but not the words”

跟着的是媒体对这部电影的评论:


A beguiling ,meditative study of the rhythms of rural life --- Wendy ide THE TIMES
这是对乡村生活节奏的一种迷人的,沉思的研究--- Wendy ide 《泰晤士报》

Sublime --- jonathan Romney THE INDEPENDENT ON SUNDAY
令人赞叹--- jonathan Romney 《星期日独立报》

Lyrical and haunting… a love letter to a way of life ---THE HOLLYWOOD REPORTER
抒情且难以忘怀……写给一种生活方式的一封情书---《好莱坞报道》


而拾荒者的最后点评是:生活,总有说不尽的情愫,面对失去的,终归挽留不住。用影像留住那一刻,用哀伤来缅怀,太阳照常升起,只是,每一天都不同而已。




狂躁的梦sleep furiously(2008)

上映日期:2008片长:94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Gideon Kopp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