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及"復仇者之死"之前, 想說說有關此片的導演黃精甫的首部長片"江湖", 多年以來, 我曾經和看過此片的朋友討論過, 對江湖的喜惡大致參半, 其實對一部電影的喜惡如何是沒大問題的, 但奇怪的是, 不喜歡的朋友往往是一些看不出或不認同"江湖"一片是隱隱含有同性情誼而且近乎有愛情成份的電影. 還記得當年觀看此片時, 自己是與一個跟自己有點曖昧但注定無可能, 而又有點男子氣的女性朋友同行的, 完場時, 我倆都不約而同地意見相同, 我想是氣氛影響觀感吧.
以當時一個新導演作品來看, 直到現在我依然認為江湖是一部相當優秀而隱晦的同性愛情片, 黃精甫亦是一位走得好前又有點"扮野"的好導演. 但之後看過另一部"福伯", 少了點"扮野", 但故事推進技巧亦見倒退, 教自己有點失望.
剛看完"復仇者之死"後, 相信此片乃導演的大熟之作: 講故事方面表現十分出色, 起承轉合示範得很好看, 節奏控制一流, 開場場景設計的一個殺人長鏡頭, 明顯地向"No Country for old Men"致敬, 運用亦得宜.
此片好看程度令我想起今村昌平的我要復仇: 不要用迂腐的思維去討論此片故事的合理與否, 只會被人恥笑為無知, 現實中很多殺人或傷害別人的事, 是不用理由的, 而且比比皆是, 殺人要的只是一剎那的勇氣和個人感受, 事實係類似的事情真的在社會上發生過.
山狗式的故事架構重新打造, 好看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戲內的施虐場面營造迫力亦不是無謂, 其中一個鏡頭如果時間再長, 我覺得更是可以成為同類片的經典: 2間房內的環境,
用同一個遠鏡去拍, 鏡頭中男女角同時被虐, 失去為人的尊嚴, 看得觸目驚心.
結局令人不得不慨嘆人性本惡, 惡得可以令男主角忘記愛去籌劃復仇, 惡得可以令人忘掉丁點的良知, 惡得可以令施虐者白痴地用宗教自我完善包裝自己所作的令人髮指行為, 惡得
可以令天真小孩變成野獸, 我看得五內番湧, 久久不能忘懷.
此片有少少東西是多餘的, 但仍無損我這個觀眾對此片的喜愛: 可以不用太多的文字懶有型地在故事推進當中作相隔, 文字一出確實有損此片的匠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