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03年的电影。
影片的质感,如同主人翁脸上的胡须渣子和旧工衣,令人想起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偷自行车的人》。
身处主流社会价值观笼罩下,一个人如果在不合时宜的时候执着追求不合时宜的梦想,总是会被认为精神有毛病。比如《立春》中的王彩玲,这里的胡佐衡。
在大众看来,他们身处的阶层,最迫切的追求是温饱,根本就没有过“高贵生活”的本钱,却妄想去追求高贵的生活。饭都还没吃饱、物质粮食都还未到手时,却去争取精神粮食,那不是搞笑么?
在电影里,当胡佐衡报名参加学习班的时候,在家里苦练的时候,众人都非常不理解。学拉琴的都是小孩子呢,你又五音不全,难道还妄想当个音乐家?你有这资格?
是的大家都知道“优雅”是个好东西,但你配?
警察询问胡佐衡的时候,有这样的一段问答:
“你为什么要拉琴?”
“因为我喜欢。”
“你为什么不工作?”
“因为我要拉琴。”
这是大家无法理解的答案。
现在还有谁是纯粹为了喜欢而做一件事呢?学习班里的家长和孩子,甚至老师,哪个不是把小提琴看作是生存的工具?谁是为自己喜欢来上课的?尤其是你这身份,下岗工人啊!不是先得找份赚钱的工作,找个媳妇传宗接代吗?
因此,胡佐衡被断定是精神有问题。连他的母亲都哀求他不要“丢脸”了。最后,他被扭送到精神病院。
然而,在精神病院里,当胡佐衡拉起小提琴,病人们都围拢起来仔细倾听,为他鼓掌。这令人不禁想,“正常”与“不正常”的边际到底在哪里?
一个在别的地方代表着优雅的乐器,在这里,成了令人丢脸的东西,甚至是精神病的证据。
因为它不合时宜、不切实际。
在中国社会,只要不从众,与主流不一致,就会被看作不是正常。周围的人就会陷入恐慌当中,非得把那个异端“整治“成跟大众一样的人,才会有安全感。这不过是久处从众社会环境中,对追求个人主义之个体独特性塑造及完善的缺失。习惯了盲从的大众,对他人执着追求个性化的歧视及愤怒,也暴露了自身的怯懦。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时刻——
曾经,读书有罪;曾经,艺术只为政治服务;曾经,每个人都得穿着蓝布衣……
有许多许多人,脸上戴着一模一样的面具,获得安全感。
也有许多人,坚持着与众不同的权利。
历史都是由少数与众不同的人改变的。但其实这些与众不同的人,他们最本原的追求,只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和向往。因着“应该如此”去坚持。
“这辈子从来没有这样任性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第一次没有像别人做的那样,没有听别人的话。”男主站在江边对他心爱的小提琴老师说。
是啊,人生一世,为什么不能听自己的话,喜欢自己喜欢的东西?

卡车上掉下的小提琴(2003)

又名:卡车小提琴 / A Violin From A passing Truck

上映日期:2003-03-07(中国大陆)片长:100分钟

主演:赵亮 / 果靖霖 / 吴辰君 / 

导演:江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