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12-07

断声眼 • 美国风情画:。

   罗杰罗伯特说他看完《美国风情画》唤起了他对高中毕业即将升入大学那个时代的怀念,这仿佛像一剂液体注入我的体内也让我想起了高考完的那个晚上。同样的,那个晚上我们也没有睡觉,全班集体去网吧通宵,结果网吧爆满,我们剩下的几个挤不进去只好借宿KTV。那晚大家都喝了酒,心情不咸不淡,一方面是接下来的三四个月假期,另一方面又是第二天就新鲜出炉的试题答案。
   影片叙事也是控制在一夜之间,用“狼人”的广播穿插起不同的时空,又辅之平行剪辑分别讲述了四个男青年的公路故事。影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的音乐,第一次以为是猫王的《love me,tender》,在大卫林奇的《我心狂野》的片头和片尾中也曾出现。第二次才发现应该是《the great pretender》,《恋战冲绳》那种张国荣和王菲最后的相遇即用的这段,这才发现这首歌早在60年代就风靡世界了。
   整部影片都是创作者理想主义的体现,这也正是六七十年代美国年轻人的状态。任何人可以同陌生人交朋友,不论友情还是爱情均是“easy come easy go”,一夜情和一见钟情都是常态。John和小女孩跳下车给满车女孩的车子喷胶、给轮胎放气都没有引起女孩们的丝毫反感,相反她们都非常享受这个疯狂的过程,或许她们调戏John就是为了这些呢!而Curt第二次在车中和一个陌生女孩拥吻甚至提到开房竟然是一个极其自然的过程,更令我惊讶的是,前一秒还如胶似漆的两个人后一秒女孩就和Curt说拜拜了,可见当时社会的开放程度。
   尽管影片在一定程度上走上了背离传统好莱坞的线性结构,削弱了能够制造紧张气氛的场景,比如Curt偷车一段本该是惊心动魄的,在希区柯克那里一定会大书特书,卢卡斯只是轻描淡写地将这段同Terry的经历相剪切,有效控制了紧张情绪的延伸,再转回来的时候,Curt已经完成了他的宏伟大业。然而,卢卡斯再怎么新潮,他的这部“新好莱坞”作品也没有逃离传统好莱坞电影的窠臼,“大团圆”的封闭式结构说明了这一点。John赛车的时候我以为会按照新浪潮的路子,这些无政府主义者都会死翘翘,结果没有人员伤亡,Steve也跟女友重归于好;Debbie也没有因为Terry的“矮穷挫”而把他抛弃却是给了一剂香吻打算继续约会;唯一让我感到有希望打破这一陈规Curt好不容易放弃了与雷鸟美女的约会而遵循了狼人的教诲,却在影片的最后雷鸟的出现对两人爱情做了个圆满交待。
   我还是更喜欢越战发生之时,肯尼迪遇刺,以及黑人运动风起云涌的那个年代,各种艺术崩塌又重建的那个六七十年代。
   不会写结尾,就这样吧。

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1973)

上映日期:1973-08-01(美国洛杉矶)片长:110分钟

主演:Richard Dreyfuss/Ron Howard/Paul Le Mat/Charles Martin Smith/Cindy Williams/Candy Clark/Mackenzie Phillips/Harrison Ford/Terence McGovern/Kathleen Quinlan

导演:George Lucas编剧:George Lucas/Gloria Katz/Willard Huy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