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被我弄丢的你》,理一下。电影前二十分钟和后面一个半小时的割裂感很重,前面完全符合青春文艺片烂片的特质,槽点如下:

1.高考中的法外狂徒。
高考中男主上厕所,路过女主座位把她桌子掀翻,拿着她的准考证端详半天,这真的不会被抓起来吗?答题卡被划了很长一道笔印,导致女主丢了十分,上了二本。几年后两人重逢,女主聊到这个事情居然还挺高兴的,说要是不少这十分、就要去她那控制欲极强的妈帮填的第一志愿当会计了,呃呃(参加过高考的自行判断要不要砍了男主)

2.所有人物的记忆力好的惊人。
男女主高考初见,只见了一面四年后就能一眼认出对方,这就算了,我当你们有主角光环、互相天生有吸引力。但为什么开鬼屋那个配角四年后也能一眼认出男主啊?就因为高考坐在你们俩后面???

3.尴尬镜头太多。
首先就是男主骑自行车追女主坐的出租车这一镜头,啧,很老套。
然后是重逢之后,在酒吧男女主背对着聊爱伦坡的小说,调酒师变成了play的一环,要根据男主对小说人物的描述调酒……求求你们放过打工人吧、
最后是他们坐在出租车上,大声背诵爱伦坡小说的中文译本。好尴尬,真的好尴尬。现在出租车司机也是你们play的一环了,嗯,是我的话、、我猛踩刹车——创晕你们两个。

4.电影名很无聊。
电影中无时无刻不在点题,男主台词中出现太多“弄丢”两个字。感觉制作组是想在前半部分制造一个“男主弄丢女主”、而实际上结局是“女主弄丢男主”又“找回”的反转,不是,你们真觉得这种反转会让观众觉得很高级吗?有没有考虑过逻辑性啊?这部电影根本就不是谁弄丢谁、而是主角双方想要的生活不一样的问题吧。

再谈一下《被我弄丢的你》后一个半小时,虽然有相似处,但和《花束般的恋爱》还是很不一样的。

大概是因为男主粉太多、而且男主的暖男人设被塑造得巨好,所以弹幕都在骂女主。但我却很能理解女主:原生家庭父亲的缺位,让她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步入婚姻,所以在男主第一次求婚的时候,她选择逃避。

用《放羊的星星》里欧雅若拒绝仲天骐求婚时的话来说,“你就像风一样。而风,是没有中心的”,女主讨厌平庸的、一成不变的生活,这在台词中多次提到。两个人玩剧本杀的时候,她也觉得全剧本中“这就是他们一成不变的生活”这句话最恐怖。

影片说女主其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男主也在争吵中大声质问她到底要什么,但是女主真的不知道吗?

她不仅需要很多很多的爱,而且需要一个能带她冒险、游遍世界、大步往前跨的人。安全感和新鲜感,就是白月光和朱砂痣,只有前者,她的生活就被困在此时的平庸境遇;只有后者,她就不得不抛开安稳,离开男主,去广阔的世界漂泊。

影片的结局是她承认男主就是想要的生活,但实际上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编剧只是打了个马虎眼敷衍过去了,说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不要忘了,她从青春期开始就是一个叛逆的、爱戴骷髅发卡的哥特女孩。

当然,男主最初就是被这份独特吸引,作为安稳幸福家庭出生的小孩,被“胆大迷人”的女主吸引这不意外,在鬼屋里面他对女主说你是真特别啊(这里我笑了,什么玛丽苏经典句子,类似于“你和别的女孩都不一样,你好特别,我好喜欢”)。

男主放弃画画,因为眼睛辞掉设计师的工作,创业过程的一波三折,是一条与女主不同、甚至背道而驰的道路。他选择的是向生活妥协,因为他超爱(?),遗憾的是,这样的话女主就会觉得他在原地踏步,没什么大用处,反而更想离开。

女主愿意照顾失明的男主也好,她不愿意我也不会说她自私,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谁的附庸,她就算离开男主也不过是选择了自己过独立生活。

结局是he,到结局我才觉得共同爱好(爱伦坡)有了一点实际的用处,当女主像小说中死而复生的爱人一样穿着黑色婚纱走向男主的时候,谁又忍心打破此时此刻的美梦呢?也许未来零零碎碎的小事依旧会让他们分道扬镳,但我还是愿意看到这样一个幸福的结局。


被我弄丢的你(2024)

又名:被我弄丢两次的王斤斤 / I Miss You

上映日期:2024-03-08(中国大陆)

主演:檀健次 / 张婧仪 / 蒋龙 / 刘恋 / 

导演:韩琰 / 

被我弄丢的你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