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目前在IMDB剧集(剔除纪录片和动画片)排行榜中排第10;而《真探》是第12。
在烂番茄/Metacritic这两个常见的评分网站上,根本没有这部剧的信息,可见其传播度之低下;但它又能在IMDB拿到9.2分(目前似乎降至9.0),而且评论一水好评。
我会拐弯抹角来吹它,毫无剧透风险。
多线并行的刑侦故事
《人格》和《真探》作为榜单前十的唯二两部刑侦剧(夏洛克·福尔摩斯是自成一格的大IP,不拿它来欺负人),我势必要让它们来一较高下。
但我在这里吹《人格》,并不是在贬低《真探》。《真探》所营造的厚重质感是《人格》所不具备的,不过就故事结构来说,后者可能更胜一筹。
巧合的是,两部剧都指向了一件1995年的杀人案。但案子只是冰山一角,其背后牵涉到了错综复杂的罪犯与包庇网络;执法者的目标就是克服层层阻力,寻找事件真相。
在《真探》中,观众跟随着两位警探的视角,历尽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轴,最终破案。
而《人格》就高明多了。它的明面故事是三线推进的:
1.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的65岁退休公证员阿加(Agah)大开杀戒、私刑报复,连杀11人
2.警方凶杀科唯一一名女警探内芙拉(Nevra)努力尝试破案
3.知道同伙正在被杀的坏人们,不断掩盖着什么并且准备反杀阿加
而看起来人畜无害的阿加,每次杀人都会在现场留下纸条,隔空与内芙拉进行对话,十足的变态杀手味道;而坏人的势力也渗透入了警方,各方斗争略显复杂但不致混乱。
一条暗线贯穿了全剧。所有人都被联系到一个虚构的土耳其神秘乡村坎布拉(Kambura),以及一桩二十多年前的杀人案,这就是最终谜底。而由于明线同时进行,我们对“执法者”“私刑者”“真正的罪人”三方的行动了如指掌。
所以,《人格》的观众是跟随着三方势力——好的,坏的,杀人的——一起破案,这就有意思多了。
而坎布拉,是影视作品中偏远乡村的经典形象:外表平和宁静,实则罪恶涌动。这里的村民一直在掩护“自己人”,人际关系保护网甚至渗透到国家高层;它充满了仇外情绪(Xenophobia),并且拥有着该国最原始、最守旧的传统思维——如果是在美国,就是“白人至上”的种族歧视,或者是人口贩卖;而放在土耳其这个伊斯兰教国家的话,就是那些难以理解的原教旨主义思想了。
作为一个中度阅片的观众,我具备了一定的猜测结局能力。这一次,我确实在中段就猜中了结局,但是在编剧虚虚实实、真假互掺的指引下,我又否认了自己。直到最后一集,四条故事线汇集到一起,呼应伏笔,谜底揭开,畅快淋漓。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感觉:虽然这个狡猾的编剧骗了我一下,但至少我还是聪明地猜得八九不离十。
简而言之,没有太大的烧脑挫败感,又有猜中结局的满足感。太烧脑不好,太浅显没劲。
健忘杀手与女性斗争
这次的杀手,不是心理变态的反社会人格,而是一个老年痴呆症患者。阿加会逐渐失去自己的记忆,所以他才决定在忘掉一切之前,完成自己未竟的心愿。但随着剧情发展,这个杀手记忆力越来越差。
他想偷偷从医院逃跑,途中友善地和病友攀谈起来,最后忘了自己要跑。
他怕自己忘了要杀人,所以赶紧去买了点贴纸,在一块击杀目标的背景板上提醒自己:“杀”。
到最后,他连自己家在哪都忘了。
影视作品中的贼,可以笨;但是杀人犯,大多都只能具备“冷血”“变态”“缜密”等要素。而眼前这个健忘的老人,连自己要杀谁都快忘了,确实非常有创意。影片的配乐,有点类似《发条橙》,也非常契合这种黑色幽默、惊悚荒诞的设定。
与此同时,阿加又是一个极度孤独的糟老头子。妻子早逝,他唯一的伴侣只剩一只猫;结果他忘了喂猫,又变成孤身一人;虽然女儿和孙子搬回家中,但是深深的代沟和老无所依的感觉,仍旧缠绕着他——他没一个人可以好好说话。
在第一集中,他偶遇了一个老年痴呆症的晚期患者Feza夫人。她丧失了所有的生活能力(吃喝拉撒),没有任何喜怒哀乐的情绪,也没有任何记忆;但只要旁边有人提起“弗拉门戈”时,她就会异常开心地喊“Olé”(跳弗拉门戈舞时的喝彩口号),甚至会完整地表演一段弗拉门戈,而那就是这位老人与世界唯一的联系。
目睹了这种残酷病症的阿加更加决定,要在阿尔兹海默症把自己的大脑吞噬一空之前,完成心中最后的执念——践行一位正义之士的良知。他深知司法体制的腐败,决定动用私刑。而剧集的标题“人格”,也是这个角色的写照:一面是因为疾病终将失去的人格,另一面是心中尚存的正义人格。
至于凶杀科中唯一的女警探内芙拉,这部剧对其着墨最深的自然是男权社会中的女性斗争。

缓慢流淌、诙谐幽默、不失惊险的叙事方式,使得观众能较好地代入内芙拉与阿加所代表的两个群体:“独立女性”与“孤寡老人”。这部剧在展现某类群体的话题上,做得同样不错——《真探》刻画的是中年危机的男人。
内芙拉是个坚强勇敢的女性,但她在爱人面前也是媚态百生,面对罪恶时也会胆怯受伤;阿加是个践行正义的黑暗骑士,但他平时就是个老无所依的老头,执行私刑时的形象也是磕磕碰碰、笨手笨脚,没有那么伟岸。
发生在坎布拉的罪恶,并不是作为烘托主角正面形象的背景板,更多地只是展现一种“社会环境”:
当社会制度与公众观念,畸形到了逼迫好人走上绝路的时候,我们就该深刻反思了。
正如电影《聚焦》中的经典台词一样:
It takes a village to abuse one.
虐待一个孩子,是全村共罪。
剧中有一句有味道的台词:
Conscience is just like theguts, you need to push in order to let things out and be liberated from their weight.
良心就像你的肠子,你需要不断地挤压它来释放掉些什么,从它的重担中解放。
而这十二集的连续剧,确实有内味了。随着剧情推进,观众逐渐了解了那个越滚越大的未解之谜,也一直难以理解,是何等黑暗的历史让这个老人的内心承受着如此重担——65岁了不安心养老,非得跑出去到处杀人。这份良知的重担也转移到了观众身上。
在大结局处,正义得到伸张,观众也都松了一口气,同时产生了一点关于正义、良知、社会的反思。简单触及,又不过分沉重,对于一部普通连续剧来说,也就够了。
当然非要纠结细节的话,这部剧也有一些瑕疵:比如全剧还剩一个人物的故事线最后没有交代清楚;整体再稍微砍掉一两集应该也无妨;另外,一个健忘的连环杀手能在土耳其警方的高度追捕下犯案那么久……
不过最后,我还是要拐弯再吹一波《人格》。
作为一名饱受美英剧淬炼的冷漠成年人,已经很少有影视剧能让我激动了。我看《真探》第一季的时候,也就在几个段落稍微心潮澎湃了一下;但是看《人格》,前前后后我共计喊出了三次“卧槽”——这么看来,它的评分比《真探》高一点还是合理的。
另:我把网友163580679的字幕稍作修改,润色了一下,感谢原创辛苦翻译,上字幕库就能搜到啦。

人格Şahsiyet(2018)

又名:Persona

主演:Haluk Bilginer/Cansu Dere/Metin Akdülger/Sebnem Bozoklu/Necip Memili/Hüseyin Avni Danyal

导演:Onur Saylak编剧:Hakan Gun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