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贾木许作品第一号之《漫长佳期》(《Permanent Vacation》)。
  
  身为伊朗人的后裔,却生长在美国,远赴欧洲求学,最后却又回到美国发展。相对复杂而坎坷的人生经历最终让贾木许停驻在了好莱坞商业洪流的河岸边上,转而走进了一条罕有人迹的曲折小径,去寻找自己的叛逆之梦。这种选择让他的电影在经过二十余年的洗礼后变成了一类名词--“风格电影”(style movie)的代表,而他也成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最优秀的独立电影导演之一。
  
  这部《漫长佳期》于1980年发行,是贾木许学生时代的一次课堂作业,片长仅七十分钟。和几乎所有大师最初的处女作一样,影像里充满着可以用幼稚或不成熟这类滥俗的理由来解释的粗糙和沉闷,不过,相同的缺陷放在贾木许身上似乎则显得更容易被理解和包容,甚至最后居然变成了他特立独行的标签。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就是这么在拍电影,三十,四十,五十...亦是如此。也许他的一生都将与以下的词语结下不解之缘:陌生,疏离,孤独,黑白...不知道之所以作出如此选择,是不是因为他那极度缺乏自我认同感的经历让他产生了向同病相怜的卡夫卡致敬的冲动。
  
  这部电影给人最大的感觉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昏昏欲睡和始终与其形影相随的焦躁不安。影片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情节,有的只是一个无聊至极的男青年阿洛伊纽斯.帕克以及他那同样无聊至极的一系列言语和举动。在女友家里的地板上自顾自的和着卡式录音机里的音乐舞动,对表情呆滞的女友念着书里的故事,在废墟里寻找一个避难者,在残破的大楼外注视阳台上衣着不整的女人,到医院看望自己发疯的母亲,听垃圾堆边的男人吹着他随手拾来的萨克斯,在楼顶重复的自言自语,和售货员扯皮,听老黑人讲笑话,在路边玩黄色的溜溜球,直至最后,在与一个男人胡扯一通之后,踏上离开纽约的轮船,前往他旅程的下一个站点...
  
  在每一场所谓的“戏”里,完全不存在人们过去印象中的那些用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对白,而且,即便是残存的那些为数不多的对白,也都是草草几句敷衍了事,似乎电影里说话的每一个角色都已经懒惰到连张嘴的力气都不愿付出的地步。与之相对应的却是,在他们自言自语的时候,却可以讲得唾沫横飞,如入无人之境。所谓的台词更像是随意的即兴发挥,也就是说,把那些故事与笑话换成别的什么东西,电影的模样不会发生任何改变,依旧是那么淡漠,冰冷,充斥着无可救药的沉默。如此的电影,再配合上所有人物不约而同的脸上麻木不仁的表情,大段大段如空白般的死寂,生硬到近乎粗暴的镜头剪辑,还有听上去单调瘆人,仿佛在敲着一口大锅似的配乐...无人可以承受。
  
  但是,就是一样一部更像是安眠药,而不像是电影的电影却拥有一种令人焦躁不安的魔力,这想必就是贾木许的过人之处。因为在他那被嘲笑的粗糙的影像背后,所映射出的恰恰就是赤裸到让人怯于触摸的真实。电影最初的两个慢镜头对准了繁华而忙碌的纽约街头,之后,则更像是把这种浮华去不断放大,直至让所有人都清晰无误的看见了那浮华里每个角落所积聚的污浊不堪的窘相。把那用来堆砌起繁华的,滥竽充数的谎言,浮夸,矫饰都蒸发,排干,销毁吧,所剩下的,不就是电影里的一切么?人们惧怕陌生,渴望了解,但彼此又实在苦于无话可讲,于是就诞生了那些用来自欺欺人,把生活的门面装点得很充实的笑话,故事,交谈。人们用来谎言来掩盖自己孤独的事实,去祛除疏离的心魔。可是,终究,当人们对说话,说着这样违心的话感到厌倦与疲惫的时候,剩下的,恐怕只有那个黑白的世界来陪伴自我。原来,你我从未相识。原来,漂泊与流浪,只是为了保护那些曾经精心营造的谎言不被过早的拆穿。从某地到某地,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厌倦,从厌倦到离别,周而复始,一日一日,变的是一张张机械的面孔,不变的却是永恒的空虚。
  
  这注定是一部不会被太多人关注和喜欢的电影。但是,对于贾木许而言,它又是如此的弥足珍贵。因为,当他后来终于把曾经多彩的世界的颜色剥离的时候,当他终于把人们分道扬镳的场所永远的定格在了那个空旷的森林里的时候,当他终于拥有了《天堂陌影》《不法之徒》《离魂异客》等一系列经典的时候,他会明白后来的一切都来自三十年前的一场空虚。一年又一年,贾木许变换着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点讲着相同的关于他那有关疏离的情结,其实他也许只是想说他就是那个漫长佳期里永无终点,永远迁徙的旅行者。当然,这行者不止是他。还有你,我,我们。
  
  无一幸免。

长假漫漫Permanent Vacation(1980)

又名:漫长假期 / 漫漫长路

上映日期:1980片长:75分钟

主演:Richard Boes/Ruth Bolton/Sara Driver

导演:Jim Jarmusch编剧:Jim Jarmus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