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年轻导演christophe Barratier的前一部作品《放牛班的春天》大红大紫的境遇相比,这部《北郊1936》在国内不温不火甚至显得有些寂寥。至少在豆瓣上只有寥寥2篇评论。mtime上也只有6、7篇。大多数人关注过此片,转而又淡忘了,毕竟眼下可供选择的电影实在太多。

故事的背景年代资料,可以参考Luc 在mtime上的评论
http://www.mtime.com/my/197021/blog/1562969/
个人觉得这篇评论很棒,对演员,导演的分析都比较中肯,值得推荐。

作为一名感性影迷,我只能聊一些粗浅的观影随感了。
北郊1936年的主角仍是放牛班里扮演马修学监的热拉尔·朱诺,喜欢这个大叔浑圆的身材和漫画式的表情,非常适合扮演剧中那位爱子心切,快乐又偶尔发些脾气的好老爸。而他和手风琴男孩的父子关系不禁使人与放牛班春天联系在一起,两部电影又都是音乐体裁,也许导演考虑到这样的组合能保证影片有卖点吧。

亲情,爱情,音乐厅内每位工友间的友谊,工会与纳粹政党和资本家的斗争……几条线索同时展开,剧情如luc所言过于饱满,不似《放牛班的春天》简单的学生学监关系。本来以为会成为全片主角的小男孩若若,事实上也只是其中的一条亲情线罢了。杜丝和米卢间的爱情戏份让全片的重点有些模糊不清。最遗憾的,恐怕是结尾吧。也许很多人与我一样,希望那对父子能在北郊36剧院前紧紧相拥,幸福大结局,以满足感性影迷落泪的需求。但影片却选择了一种更为含蓄的手法,出狱的皮夸尔在大雪纷飞的剧场外,静静等待儿子演奏结束。因为结尾太过内敛,以至于观者情绪得不到充分宣泄……(说来起怪,落不落泪什么时候成为电影好坏的标准了?是不是我们都太需要大哭一场来换取怜悯?)

好在还有音乐。
看到许多评论认为,影片的音乐不如《放牛班的春天》,并多少归结于配乐不再是Bruno Coulais。受评论影响,我是抱着必定失望的心态来看这部电影,出乎意料地感觉音乐依然不赖。看来,观影前还是不要受被别人的言论左右,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吧。
影片的主旋律,就是小男孩诺诺街头卖场时演奏的手风琴旋律。

3565 3565 35616544
4343 3531
1231235
3565 3565 35616544
4343 3531
1235231
(不知如何标高音的do)

温暖朴实的旋律,轻快的拍子,手风琴独特的音色让人觉得这曲子就该回荡在巴黎市郊的小街区里,让人忍不住随着这旋律轻歌曼舞,享受生活的美好。
淡黄路灯中,若若摇着手风琴出现在皮夸尔的楼下,父子重逢的场面温馨得令人动容。堪比《放牛班的春天》里孩子们唱歌放纸飞机送别马修学监的场面。christophe Barratier在营造亲情氛围上把握得实在很好。

从外省女孩变成大歌星的女孩杜丝,在这部以音乐歌舞为卖点的影片里充分展示了歌喉.那首经典的《巴黎》足以使人沉浸在摧残迷人的巴黎幻想中。还有几首配乐原创的歌曲,配上眼花缭乱的歌舞,演员们精湛的演出让人大呼过瘾。

除了音乐之外,影片的摄影也继承了《放牛班的春天》的细腻动人。杜丝和米卢爬上屋顶眺望巴黎夜景的场面,异常美丽动人。

1936年,在手风琴中曼舞。
有过动荡,有过恩怨,有过分离,但相信一切会重归美好。
巴黎北郊的小人物们,依然在音乐的陪伴下,活着各自的幸福。

北郊1936年Faubourg 36(2008)

又名:放牛班快乐颂(台) / 巴黎梦剧院(港) / 法布街36号 / 福宾街36号 / 巴黎36 / Paris 36

上映日期:2008-09-24片长:120分钟

主演:Gérard Jugnot/Clovis Cornillac/Kad Merad/Nora Arnezeder/Pierre Richard/Maxence Perrin

导演:Christophe Barratier编剧:Christophe Barratier/Julien Rappen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