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浪荡子》或《浪子》。
类传记题材,主人公是17世纪英国复辟王朝时期的传奇人物约翰·威尔默特,14岁便取得了牛津文学硕士,由于父亲曾经庇护过落难时的查理二世,因而被后者视为朋友。不过,彼时的英国,正处于文艺复兴后最奢华糜烂的年代,他浸淫其中,终日徘徊在酒馆、妓院、剧场、宫廷之间,却难以抑制现实与内心剧烈冲突产生的痛苦。所以,一面,行为放荡、纵酒胡闹、讲露骨笑话、写淫秽诗篇;另一面,又时常以诗、剧嘲讽所谓贵族与宫廷生活的荒唐。无法自律,触怒国王,多次被流放,仅活了33岁。
电影是以他再次被查理二世召回宫廷开始的。国王,既希望他成为自己时代的骄傲,就像伊丽莎白的莎士比亚;又希望他成为真正的御用文人、宫廷的代言,在议院里慷慨陈词缴杀敌手。可是,威尔默特太有思想了,束缚不住自己那颗自由、激进却又厌倦现世的心。
威尔默特遇到了一个女人,伊丽莎白·巴里。在众人眼里,她是一位失败的演员,在他眼里,却是触动内心的天使。她的自然主义的表演风格,在他的引导与支持下,被更多的人接受。然而,她对生活的追求也是自然主义的,所以,与威尔默特的感情,始终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
在查理二世招待外国使节的活动中,威尔默特编导了一出纵情并荒诞的歌剧。之后,主动放弃贵族的身份,走入民间。他认识了一个男人,无名的俊美的演员,引发了仿佛同性恋的感情。
受梅毒戕害的威尔默特已经面部溃烂、满身脓疮,可是,却依旧揣着对世俗的冷嘲热讽。他出现在查尔斯二世的聚会上,脸上敷着白粉,鼻子扣着怪罩,嘴唇涂得猩红,如同撒旦,面对沉溺在奢靡生活中的贵族,做了最高亢、恐怖的“忏悔”。
他死了。两次。先是在巴里的剧中,后是在妻子的怀里。
威尔默特的故事,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写了《索多玛120天》的萨德以及神秘的诗人兰波——都是些特立独行的“怪物”。诸多的专业影评,都在抨击剧情架构、服装置景、导演摄影的“滥”,却无一例外地将强尼·戴普捧到云端。显然,他当得起。看着文艺的威尔默特,你绝不会想到商业的杰克船长,尽管,他们同样夺目。
喜欢片中的某些台词。
比如,威尔默特自嘲为晓得族谱的公猴子后,又说妻子是“一只华而不实的母猴子,为笼子的华丽而沾沾自喜。”比如,巴里对威尔默特说:“你可以花1英磅买我的春宵,但你不会,你想征服我……当男人不再注意女人的外表,而转向心灵时,那男人便完了。”比如,威尔默特随口说出的“我是黄金时代的嫉世者”、“不喜欢你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愚蠢,一种是嫉妒,5年之后,愚蠢的人会喜欢你,嫉妒的人永远不会”、“生命中所有的尝试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等等,非常契合他诗人的身份。
开篇与结尾的对白,在强尼·戴普的诠释下熠熠生辉。尤其是最后一句——Well,Do you like me now? 女fans们大概没有不说“Yes,I do”的。

浪荡子The Libertine(2004)

又名:不羁逃情(港) / 风流才子(台) / 浪子

上映日期:2005-11-18片长:114分钟

主演:约翰尼·德普 / 萨曼莎·莫顿 / 约翰·马尔科维奇 / 裴淳华 / 理查德·柯伊尔 / 鲁伯特·弗兰德 / 凯利·蕾莉 / 杰克·达文波特 / 

导演:Laurence Dunmore / 编剧:Stephen Jeffreys

浪荡子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