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10-14

罗宾汉 • 嗜睡症:隐喻重重

选准电影节参赛是相当重要的。像Ulrich Kohler这种水准的,要是入围戛纳,很大可能去的是“导演双周”单元,即使好运连连进入主竞赛,最终获奖的几率也是很低的。当然,我在这里并非批评这位柏林电影学院派导演的实力,我只想说像《嗜睡症》这种政治性甚为明显的影片,入围柏林电影节是最佳的归宿,而且还顺利摘下的最佳导演银熊奖,也更加可喜可贺。究竟影片凭借什么能拿下这个份量相当的大奖?我猜想当中肯定有很多的因素,当然少不了是政治上的,这也与柏林电影节一贯以来的宗旨及推崇的作品有密切关系。但是我没打算就政治层面来谈论这部影片,因为这个内容在许多反映第三世界或殖民地题材的电影里已沦为一种cliche。我更愿意从自身感受出发,来讲述关于这部片子的看法。

如片名所示,我起初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疾病,直到我看完影片,我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我觉得这个名字指向两个意思,一个是表面的疾病,就是那些非洲民众不幸患上的,病人一旦染上,有可能长眠不醒。另一种意思是指白人医生所染上的一种习惯。他由于长期在非洲工作,渐渐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他起初被派去那里,为的就是要研究治疗这种传染病。自病症得以控制后,他竟出乎意料地选择留下来,跟当地女人生子,过上了当地人的生活,没有半点返回德国跟他太太女儿团聚的意思。我想电影就是主要就是要展现他如何脱离原有的欧洲生活方式,逐渐融入到当地生活的整个过程。在影片的第二段,导演更引入一位法国黑人医生的视角,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继而进一步阐述他最终选择这种生活的原因。这第二段也是令整部片子看起来有趣的部分。

影片采用自然光拍摄,无配乐,呈现出一派现实主义风格。很多夜间拍摄的场景也令我印象深刻,充满了神秘的意味。至于最后那个开放性的结尾,确实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每个人心里肯定有自己的解释,我相信这也是让Ulrich Kohler赢得最佳导演的最大筹码。

嗜睡症Schlafkrankheit(2011)

又名:昏睡病 / Sleeping Sickness

上映日期:2011-06-23(德国)片长:91分钟

主演:皮埃尔·波克玛 / Jean-Christophe Folly / Jenny Schily / 伊波利特·吉拉尔多 / Maria Elise Miller / Sava Lolov / Francis Noukiatchom / Ali Mvondo Roland / Isacar Yinkou / 

导演:乌利胥·柯雷 / 编剧:乌利胥·柯雷 Ulrich Köh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