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好像是故意要让人觉得心情复杂。一对来自中国的双胞胎孤儿,被来自挪威和美国的家庭收养,最后... 当然,没有最后,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呢,是吧?

首先,赞一下Alexandra跟父母生活的挪威小镇!这个视频我在腾讯上看到的,不是高清的那种,即使这样,电影里随随便便几个静景镜头都让人想到“世外桃源”这个词。

不过看到Alexandra摸黑起床“翻山越岭”地去学校上课,还有总是一个人走在冬日暗沉的乡路上,又觉得,这地方美则美,爱热闹的人在这儿恐怕是会闹自杀的。由此又想到,北欧人民真是伟大。同样是生活在地广人稀的地方,热带和寒带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想象一下北纬人烟稀少的大漠)——热带无论如何给人一种有人气的感觉,而寒冷的地方总是美丽的大自然和人类固守的小小的屋子,大自然固然让人心生敬畏,甚至幸福感满溢(这个可能也是外地人短期驻留才会有的感觉),但人要耐得住这空旷才行啊。北欧民族绝对是这样伟大沉静的民族。



看这个纪录片还想到一些很乱七八糟东西,很局限的,不过想分享一下,

1.Mia跟Alexandra在我看来倒是已经没有很多很相像的东西了,甚至长相在我看来都有分别:M看起来更开朗,眼睛更灵动;Alexandra的感情更深沉,性格还是很自然的。这个就绝对是环境作用于人的了。Mia的妈妈也说了,Mia有很多可以让她分心的事,毕竟他们生活在城市,而且Mia的爸妈也想让M成长为一个更有竞争力的人。Alexandra的爸妈在电影中却从头到尾也没说过对Alexandra有什么期望。插个题外话,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中,“欧美欧美”,好像欧洲和美国是差不多的,仅看这部电影我们就知道,他们的差别并不比中国和美国的差别大——性格(就这部电影展现的)上来说,美国人总是更外向(在交谈的时候他们会是那个找话题的人,比如电影中A的爸爸跟M的爸爸聊天的场景);感情的表达,Mia的妈妈和爸爸不止一次说过他们觉得Mia简直就是上帝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而Alexandra的爸妈却没有这种很强烈外露的表达。当然,幸运的是,这两家人都很爱两个孩子。

2.继续说我感受到的两家人性格和想法上的差别,Mia的妈妈说在北京的那次碰面让双方都觉得两个小孩可能是亲生姐妹,Mia妈妈把自己所有的联系方式都告诉了Alexandra的妈妈;而这位瑞典母亲很萌地不想对方通过什么手段把两个小孩都领养走,所以心里隐隐地有戒备心。 我对北欧民族的了解真是少之又少,但心里总觉得这是很斯堪的纳维亚的一种心理... 话又说回来,感觉跟含蓄内敛的中国人很相像。

3.我不相信可以不通过语言就能进行的沟通,甚或情感交流。看Mia跟Alexcandra就知道了。虽然电影里看到的很多镜头她们俩都很亲密,但是过生日打电话的时候,初次在Alexandra房间的时候,甚至分别的时候,不得不说,气氛有点尴尬。这只是对两个小孩来说,对成年人我相信这种语言上的障碍只会直接导致沟通和关系的失败。所幸她们俩还小,电影里也有放她们对语言障碍的感受,但是估计以后Alexandra会更努力学英语吧(Mia估计是不会努力学挪威语了)。

4.接上。为什么大家理所当然地在没有找到共同语言之前会选择英语沟通? 可能有人要说我是呆瓜了:因为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啊!!! 好吧,我知道,全世界的状况就是这样的。可是Mia跟Alexandra是有着大家所说神奇基因的双胞胎啊,我的意思是,如果要有一方对另一方做出更多靠近的动作,为什么一定是Alexandra。很明显小孩没有想过这么多,就像Alexandra学校里其实是有英语课的,但是她还没有想过为了能跟Mia更好地交流应该更努力地学英语,她只知道,自己很喜欢Mia,爱她,想跟她生活在一起。 我想只能理解成,性格更沉静的人更倾向感情上的付出(由此我们真的有理由认为虽然A的爸妈好像无意特别地为A做什么前途未来的打算,但这只是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而已)



写到这我才知道原来满篇都是废话,不过总算理出来了。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一直是很开心的状态,可能是因为觉得这是一个关于幸福的现代童话吧。

双胞胎姐妹Tvillingsøstrene(2013)

又名:孪生姐妹情 / 一对分隔在地球两端的中国双胞胎 / Twin Sisters: A World Apart

上映日期:2014-01-27(哥德堡电影节)片长:58分钟

主演:亚历山德拉·豪格 Alexandra Hauglum/米娅·汉森 Mia Hansen/Wenche Hauglum/Sigmund Hauglum/Angela Hansen/Andy Hansen

导演:Mona Friis Bertheus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