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罗生门》,截然不同的证词让人困惑不已,起初,当我在选择该去相信谁时甚至有过谁的话都是不可信的想法并一度想去探究谁是真正的凶手,但最终发现如此大致是不可行的。我们对待同样的事物,或许从不同人口中得到的是大相径庭的说法,这往往使我们陷入困境,到底该去相信谁使我们难以抉择。《罗生门》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并非为悬疑而悬疑,在我们追问谁是凶手,凶器为何物时,对于人性本身的思考却从另一个纬度浮出水面。

关于凶手和凶器

影片一共围绕6个人物展开,3个凶案当事人(强盗,妇人,武士),罗生门的3人(农夫,僧人,过路人)。本想从头讨论剧情,但发现这样会使整个逻辑非常混乱,因为就整部影片来说,开始3人的叙述使我们无法判定真假,或许我们从开始的强盗的口中可以得知整个事件开始部分的事实,但后来妇人,武士的言词会使凶手,凶器重新陷入迷团。 在武士的证词最后部分有一个细节,在巫婆所说的话的结尾部分曾说:”接着有人静静地向我走来,那个人轻轻地把匕首从我的胸口上拔出来…”。同时僧人和农夫就坐在巫婆背后,而当巫婆说出那段话时农夫那不被人所注意的细微变化使我们可以得到最后的答案---凶器正是匕首,而非剑。而拔出匕首并偷走它的正是农夫,以至于他急忙驳斥没有匕首的存在,并急着说出自己的证词。(本以为这一细节将引出真正凶手,现在回头来看,其实这一细节恐怕只是单纯为了引出农夫偷走匕首的事实)但是究竟谁是凶手,没有头绪,。或许很多人会认为是强盗,因为农夫在最后的证词已经没有任何利害关系,所以除去匕首外的部分理应是真实的,但我们并不能就此认为它便是真实的,因为并没有人告诉我们事实。

关于4人的谎言

显然,我们可以知道4个人中必然有人在说谎,但我们不能确定谁说谎,我们可以做的是回头来看每个人的证词。

强盗 所有的证词中,他的部分是最长的,因为整件事是以他的证词来给故事定一个整体框架,在后面的证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前半段并没有人提出疑义,在妇人被侮辱后才出现了分歧。在他的证词中他理直气壮的承认了他所犯下的罪行,他侮辱了妇人,并在最后与武士的决斗中杀死了他,他拥有比武士更高超的剑术,然而他又是如何被拘捕的呢?那个差役说他是从马上摔下来,然而却被他驳斥了一顿,在他的证词中,声名狼藉的他却把自己说成更象是一个敢做敢为的英雄,为什么他敢如此说,正像他自己所说的:”我知道你迟早会取我的人头的,所以我不打算隐瞒任何事情了。”他也只能在他最后的证词中给自己灰色的人生留下些许自尊。

妇人 在她的证词中, 她闭口不谈他被侮辱的事实(从影片中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她是出于自愿的),那个强盗侮辱了她后抛弃了她,还不忘带走她丈夫的剑,而她的丈夫却不给她改过的机会,她乞求丈夫的原谅但得到的却是漠视,结果错手杀死了自己的丈夫,最后她想投河却屡次失败。在她的证词中她俨然成了一个可怜无助而又贞烈的妇女形象。

武士 强盗再次成了一个义士,虽然侮辱了他的妻子后但还想对她负责,然而那个恶毒的妇人竟然指使强盗杀了他,强盗为此也开始厌恶那个妇人并放了他,他也原谅了那个强盗。然而他却无法面对自己,对于身为武士的他来说,妻子被侮辱自己没能保护又被一个强盗给绑在树上实在是奇耻大辱,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了自杀来保存他武士的尊严,然而他却对自己因为贪财而中了强盗的圈套只字不提。

农夫 显然他的证词中完全没有匕首的存在。他极力地贬低3个当事人,在他的证词中,强盗和武士都是软弱无能的人,受到那个恶毒的妇人的挑拨下两人在可笑的决斗中强盗幸运地战胜了武士,而那个妇人又从那个愚蠢的强盗的视线下逃之夭夭,尽管他的证词中自己没有出现,却借极力贬低另外3人来抬高自己的形象。

当我们还想探究谁是凶手的时候,4个人的谎言令人困惑不解,不解首先在于证词的互相矛盾,令人无法窥透事件的真相,同时他们为什么要说谎,而且要如此说谎甚至承认自己杀了人使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而如果从这点上考虑最终我们将发现谁是凶手其实并不重要。

关于说谎的原因和人性

就前3人说谎来看,他们都说自己是凶手,然而我们要看他们处于什么境地,怎么敢如此说谎。强盗本来就声名狼藉,早知是难逃一死,便将自己的强盗行为英雄化,以得到自己心灵的慰籍。妇人被强盗侮辱,丈夫也已死,也使他对暗淡的人生失去了信心,最后只得说谎来搏取他人的同情。武士要使人们忘记自己的无能和贪财,不惜抬高强盗来显示自己身为武士的气度,并使自己尊严地死去。农夫为什么要说谎,他只要一味的贬低其他3人,让别人知道那3人绝非他们自己证词里的那样,从而使人们忘记那把匕首的事。个人觉得整部影片最令人深省的话便出自两个局外人,到罗生门来避雨的过路人和那个僧人。过路人代表的是现实主义,趋利避害和人的谋生性在他的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而他的话却又无不揭露着事实:"说谎是人之本性,在大多数时间里我们甚至不能对自己诚实。"而僧人的说教则为我们揭露了说谎的原因:"那是因为人们太脆弱了才说谎。甚至是对自己。" 关于谎言,这又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我想我们可以至少简单的将谎言分为两大类,恶意的与非恶意的,显然恶意的谎言绝对是我们每个人所不齿的,正如那个过路人的所作所为 (最终他消失在雨中,寓意不言自明) ,这不将是我们所讨论的范畴。如果我们仔细想一下这4人的谎言,可以发现都绝非恶意的。强盗,妇人,武士这3人结局都是悲惨的,他们说谎,无非是想使自己好过些,想获得别人的同情或者尊敬。而农夫我们从最后可以知道他的生活是困难的,对于偷取匕首,也可以说是迫不得已,我们不能想象一个富有的人会去拿那把匕首,这显然从逻辑上无法成立,因为那将是恶意的,这样也就脱离了本片的主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4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恶(这里不能简单理解为通常意义上的恶,而是人性本身的缺陷,普遍存在于几乎所有人身上),而他们有想去转变为善的意愿,当然转变的过程不是容易的,他们无法正面自己的恶,于是便希望能通过一条简单的途径来使别人获得善的印象,那便是说谎,显然基于这种原因的说谎行为是普遍存在的,我们不能简单判断这种行为的好坏,就像我们最初在看这部影片时对每个说谎者得到的印象的态度,或许我们一直认为每个人所说全是捏造的, 但转念一想即使我们相信每个人的说词是真的也无妨,因为那并不会改变故事的结果,然而我们却得到了一个更好的世界。

这样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人便是如此,面对自己的缺陷,是那样的手足无措。改变那些缺陷是如此的困难以至于我们无法去直面它们。农夫在那个过路人抢去弃婴身边的东西后这么反省说:"每个人都是自私又不诚实的,爱编借口。"对于这样的我们究竟何去何从,从影片最后,我们从黑泽明那里得到了他的答案。僧人一直是善的象征,从头到尾他愿意相信所有人,但正因为如此,3个完全矛盾的证词让它痛苦不堪,甚至连农夫的谎言也被过路人拆穿使他痛苦到了极点。农夫在看到过路人那样真正的恶的时候反省自己并决定不再说谎,而是以收养弃婴这样的实际行动来改变自己的恶,这最终使他们两人得到了救赎,僧人也因此得到了真正的答案,去相信那3个人就像相信农夫一样,这样才能使他脱离痛苦。是的,如果你有向善的意图,请试着用实际行动去改变而尽量少说谎,并且试着去相信别人,这样最终至少会使这个世界更好些。

罗生门羅生門(1950)

又名:Rashomon

上映日期:1950-08-26(日本)片长:88分钟

主演:三船敏郎 Toshirô Mifune/千秋实 Minoru Chiaki/京町子 Machiko Kyô/森雅之 Masayuki Mori/志村乔 Takashi Shimura

导演:黑泽明 Akira Kurosawa编剧:黑泽明 Akira Kurosawa/桥本忍 Shinobu Hashimoto/芥川龙之介 Ryunosuke Akutagawa

罗生门相关影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