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心目中,卓别林和他的《城市之光》,普多夫金和《母亲》,伯格曼与《第七封印》,阿贝尔冈斯和《拿破仑》,是世界电影史上伟大的诗人和杰作。

卓别林的伟大的就在于他给予了这世上每个低微不幸的人以尊严和希望。
他的电影就象罗丹评价伦伯朗的绘画,试图在平凡的外表下映照出灵魂的圣洁。
他把杂耍剧团低微的小丑上升为一个绅士,一个圣徒,从卓别林起,贫穷的人们终于有了他们自己的代言人,他们可以用自己屈辱的换取欢笑的同时,不再失去全部的作为人的尊严。

他的电影以《摩登时代》为分水岭,进入有声片后,他的风格和题材都做了很大的变动,他是那个时代幸存下来的大师。
在那些默片中,可以找到一种与文学相关的诗意的抒情,残存着由戏剧舞台带来的贵族气质,而进入有声电影时代后,越发的商业和平民化,失去了诗意的抒情。
卓别林的作品也未能幸免。
早期的电影,基本上是乐观的积极的,也具有更多的喜剧色彩,是喜中有悲,以喜为主,有浪漫色彩,后期的作品则呈现出作者本人对世界和人性的悲观,是悲中有喜,以悲为主,社会批判意识更加强烈。最阴郁的作品我以为当属《凡尔杜先生》。

本片属于过渡阶段的作品,其主题是对50年代美国麦卡锡主义的揭露与讽刺。
故事本身采取了欧洲佬游历美国的老套路,以欧洲人的眼光对美国的商业文化和当时的政治气氛做了辛辣的讽刺。
影片保留了卓别林一向的理想主义基调,塑造了一个可笑善良的国王形象,对虚伪的上流社会和美国的政治,法制,教育,商业做了冷酷的批判。作为一个早期到美国发展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的人来说,没有人比卓别林对美国更了解,因而他对美国的感情在这部电影中到了最真实的反映,既有赞美也有批判,我相信他和美国人之间是既爱又恨,比他和英国同胞的关系要紧密。
影片中依旧出现了他作品中一再喜欢设置的小丑,少女,孩子的形象。他是作为小丑的国王,而漂亮年轻的美国广告女郎成为了他每一部作品中伤感的纯洁的女孩的象征--卓别林对青春少女的爱是真诚的,尽管遭到人们道德上的非议,但是我相信,他认为世界终究有爱就建立在相信自己终于能在这污浊的世界上找到一个纯洁并且忠诚于他的姑娘的理想之上。
作为他作品中的另外一个常客,孩子又出现了。
因为他自己的内心就住着一个孤独的被抛弃的孩子,他就是那些电影里的孩子。
这一次的孩子形象是以一个信奉马克思主义的诙谐形象出现的,他满口激进的言辞,其实只不过是个思念父母的孩子。
卓别林了解孩子,每一个天才都有孩子的纯真,假如不纯真就看不透宇宙的奥秘。
而小丑的形象,在卓别林那里有几重涵义。
是拯救者,是奋斗者,是反抗者,在卓别林身上,孩子气,天才,艺术家和哲学家,是融合为一体的。他象伯格曼一样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他后期的电影台词都具有叔本华的影子,一个老练世故看透人性和世界虚无的人。而另一面则是作为艺术家的孩子,他又以幽默的恶作剧来反抗生活的荒谬和制度的不合理。没有哲学家的深刻他就缺乏深度,而没有儿童的单纯就没有演员的天真,在他身上这两者是如此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了。
象他后期的作品那样,这部影片呈现出一种冷酷的现实主义色彩,但是这真正的表现出他对于时代变迁的所做的改变。
那已经不是一个诗意的时代了,而是越发现代的原子时代,因此他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顺应时代。即使如此,作为观众也还是可以在他的电影里发现含笑的眼泪。

无论是作为一个观众还是一个普通的人,我们都应该感谢卓别林,是他给予了我们这些永远生活在荒谬可悲的没有尊严中的人们一点安慰和尊严,他的不朽就在于他尽管看到了世界的冷酷与绝望,可是却依然告诉我们毕竟有美,有善,有爱。
有艺术温暖着人们的灵魂。

纽约之王A King in New York(1957)

又名:一个国王在纽约 / 流亡皇帝 / 纽约王 / 王在纽约

上映日期:1957-09-12(伦敦首映)片长:110分钟

主演:Charles Chaplin/Maxine Audley/Jerry Desmonde

导演:Charles Chaplin编剧:Charles Chap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