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馆二号厅八九十人集体观影,总有几位白发苍苍的影迷奶奶。
看完电影,竟然不知道导演是谁,看来资料馆放的还真的是小众电影。电影可以作为艺术,但是最近的学习,也知道了电影可以作为档案,不仅仅纪录片可以,故事片也可以。
电影的时间线从60年代一直拍到21世纪,半个多世纪的故事,通过个人生活的历程丰富地演绎了50多年。看似轻描淡写的时代背景,却深深镌刻在了电影的胶片当中,甚至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人物悲剧的原因可能就是这个时代,而剧中的每一个人他们最后却认为他们所处的时代是美好的时代,他们的一生是“芳香之旅”的一生。
时代可以过去,记忆可以封存
影片讲述的是毛泽东时代的男女的生活。老崔是一个“老革命”,和毛主席握过手,他一直把党的信仰扎根在自己的心中,一直把他和毛主席的握手的相片挂在向阳号上。他响应党的号召,从北方到南方支援,行业记录零失误,深受人民群众爱戴。在毛泽东时代,人民的逻辑异度深化,毛主席是最高的道德标准,和他接触的人都是至高无上的人,甚至毛主席是神的化身,所以也和崔师傅握握手沾沾福气。
春芬一开始稚气未脱,吃起崔师傅给她鱼和肉毫无顾忌,文革的时候也是随着革命小将在反修号的车上高唱红色歌曲,这些都是青春的气息,而在青春的爱情来临之时,却不顾一切。这些都是青春躁动的正常现象,而这一切都被导演用镜头诗意地镌刻在胶片上,也镌刻在春芬的记忆里面,她人生的最为方向的阶段估计就是青春的时光,结尾处的春芬记住了她的芬香岁月。但是不管是时代的命运,还是个人成长的归宿,最终她会被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要在家里面挂上毛主席的像。
毛泽东时代的老崔在家里面靠着毛主席像来支撑自己的精神,晚年的春芬也只有靠毛主席的像来慰藉自己逝去的岁月。时代的不会再回来了,导演安排了作为夫权、父权和信仰的老崔去世,是在春芬说原谅了他。春芬代表的一代人原谅了这个时代,那么这个时代就应该是终结了。而春芬再想去开动这个时代——符号化的物件(向阳号),她根本开不出已经开始改造的老厂,而新时代的“乌合之众”已经堵住了这个出口,导演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上升地俯视镜头,好像鬼魅一样,暗示了时代的终结。
去性化与性压抑
我们或许会去批评那个被压抑的时代。的确,影像作为档案传递出来的信息,是压抑的气氛。从60年代的开启,没有看不到服装上的美,直到春芬要带一条红围巾去见刘奋斗,红围巾是性欲的化身,甚至“吸引”了刘奋斗犯罪,还想去“拯救”老崔的性无能。老崔因为妻子早逝,来到南方支援,长期的工作原因导致了性无能,加上除夜打碎了神圣的毛主席的像,再也没有能给春芬在身体上做一回“男人”,他也不懂情欲和爱,他只是知道刘奋斗说春芬带红色围巾好看,却不知道红色围巾对于刘奋斗和春芬之前的情欲符码。
春芬从六十年代开始,头发越来越短。直到她自己开上车的时候,她俨然已经变成了男性的发型,行为举止,教训徒弟服装要检点的时候,已经幻化成了镇压者的形象,她却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是被压抑的人。包括男女之间的鱼水之欢,在她与刘奋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导演拍了三次她“欲说还休”扭扭妮妮地神情,而对女徒弟和男朋友在车里面的行为则采取了绝对禁止,严厉敲击车门的行为。这里的文本对照非常有趣,牛棚和汽车,一群人观看和一个人无意听到。前者甚至判了刑罚,后者也要去向领导汇报,原本极为平常的行为,却要上纲上线,时代压抑了正常人的正常欲望,反而大家都变得不正常。春芬或者这一辈子都没有能体验性欲的快感,也只能从呻吟的声响中略微感受,而她的主动,却因为对方的无性而浇灭了她仅存的欲火,一直到后来她都没有接受剧团的那个人。
时过境迁,当年的梨花村已经变成了旅游景点,而山清水秀的大好河山好像没有变,春芬一如既然和摄影机缝合,她看着窗外的景色,她看着时代的变迁,毕竟她经历了这个时代,她缔造了她的芳香之旅。

芳香之旅(2006)

又名:The Road

上映日期:2006-02-14(中国大陆)片长:114分钟

主演:张静初 / 范伟 / 聂远 / 梁昆森 / 贺元庆 / 黄璐 / 王晶 / 李红玉 / 江小梅 / 

导演:章家瑞 / 编剧:袁大举 Daju Yuan/章家瑞 Jiarui Zhang

芳香之旅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