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称是人类学专家的人说赛德克巴莱「没有相当的可靠史料与口述历史支持」,这样的说法是没做功课且乱批评。

赛德克巴莱是电影,电影不是学术研究,因此有一定比例的戏剧效果。它珍贵的地方在于尽可能从赛德克人的文化信仰观点来说史,而不是以汉人,日本人的角度强压在他们身上,跳脱枯燥的叙史方式,拉近大众与历史的距离,
  
   赛德克族的郭明正老师是赛德克巴莱的文化总顾问,研究雾社事件二十年,搜集大量史料,探勘遗址,亲访部落耆老,并推动赛德克族正名运动,使其从泰雅族中独立出来,有了自己的族名,负责剧本翻译&族语教学,全程跟拍,他没点头,过不了关。伊婉贝林本身是赛德克族,长期研究部落历史,同样参与剧本&歌词润饰,也担任文化顾问。饰演莫那鲁道父亲的曾秋胜老师父亲也是遗族,他的伯公、父亲都曾参与事件,是电影中巴万等少年队成员雏型,搜集很多口述资料,娴熟于赛德克族的传统文化。邱若龙老师研究雾社事件三十年,在1997年拍摄雾社事件纪录片时,年轻的魏德圣导演自愿无酬参予,亲身采访许多当时还在世的遗族或亲身参予过事件的族人。03年魏导拍出短片后帮忙募款的许多学者专家都是民族学者或研究员,有些本身也是原住民或赛德克族。电影的录音师汤湘竹自己也是雾社遗族纪录片「余生」的导演。

   是以上这些人,让几十年来噤若寒蝉的遗族,有了微弱的发声机会,从赛德克族人的角度出发来理解雾社事前的前因后果,有谁比他们担任文化顾问或编剧导演,来的更有份量?


电影正式上映前导演带着上下两集到南投县雾社乡,播放给雾社事件的遗族看,当中很多年迈的老人都留到最后没离开,他们很感动,他们说虽然某些史实被更动,但这是电影,可以看的出来很用心很认真,也感谢导演把他们的故事说出来,这些人从当初的质疑到现在认同电影。
  
  
   可是,这个出言批评”自称”人类学者是否先了解过电影制作背景,他会比以上这些人更清楚雾社事件是什么吗?这几位随便哪个人都是投入二三十年的心力研究这段历史,甚至本身就是遗族,难道,只有此人的数据才是正史,赛德克人自己讲的都不算?这个批评的人又为赛德克族做过什么?为雾社事件遗族付出过什么?查询这个批评之人的数据,有很多论文著述没错,但没有任何一篇跟雾社事件或赛德克族有关,关于原住民的部份也只限于大方向的研究,他所说的话,难道比上述这些担任电影文化顾问的分量都重?
  
   魏德圣导演没有回避电影改编更动部分真相这件事,请电影的文化总顾问郭明正老师针对电影中不符合史实的部份出书说明,并且以更详尽的篇幅解说赛德克族的文化信仰,以补足电影不足的部份,是电影的系列书之一,名为「真相巴莱」。
  
   电影一开始第一幕就以黑底白字告诉观众,这是「改编自雾社事件」。<改编>是什么意思?电影不是纪录片,观众也没有耐心看五六七八个小时巨细靡遗的细节,电影有其戏剧效果,需要更动一些细节,但大方向是不变的,如果想看纪录片,何必看电影,根本是走错地方。这样的评论实在莫名其妙。
  
   「改编雾社事件」本来就不是百分百完全一样。真要讲史实,去看纪录片,这部电影还有甚么好看?真要讲史实,那何必来看电影?我不知道选择看这种通俗电影的人,想从里面考究哪门子的史实?真的很厉害就应该在二十年前趁着赛德克耆老都还在的时候,赶快去做田野调查和资料搜集,真的很在乎就应该针对政府的原住民政策提出针贬,对偏远地区的原住民有更多关怀认同,不是更好?批评的人搞错重点。
  
   任何研究,任何电影,都不是完美无缺,都有其限制,作业疏失,时间压力,财力限制,数据误差等。电影不完美,有瑕疵,可以批评,但请先做功课,请先找好相关资料,不是看娱乐版或凭空臆测就妄下断言,不是套上似是而非的理论,写论文做研究不该是先搜集好所有资料再来火力全开吗?拿自己看似文明的学术身分来进行野蛮粗暴的批评,怎么连最基本的正确性就大错特错站不注脚?
   说电影没有足够史料左证?郭明正,依婉贝林,邓湘扬,邱若龙的研究都不正经 不被认可?亲访遗族的口述都不算?自己才最厉害最权威?这种人,当然不用指望他看懂电影,以这种心态看历史,能懂多少个中真滋味?
  
   正如台大戏剧系教授纪蔚然在之前评"海角七号"时所说的怪现象:「出现检讨异音本为好事一桩,然而目前听到的大都属卖弄聪明,乍看之下,这些评论拉大格局,见人所不见,从本片的基本命题上釜底抽薪;殊不知,评者眼光如豆,以点论面,以伪学术语调讨论。若无时不刻戴着意识型态的有色眼镜,或以文化警察自居,秉持「取缔的」「去浪漫」的心态走进电影院,不如在家读论文。 」
  
   虽然电影资金匮乏,从开拍到结束都是借钱借到快崩溃,但是,导演&幕后的庞大的顾问群尽力做到讲究细节,那些我们所看到的雕琢出来的考究与细节,是由多少人,累积了多少年的资历,十年炼一剑,因此我们能在赛德克巴莱里看到了这样的功力。现在雾社已经完全没有任何遗迹留存,要无中生有有多难?邱若龙老师参考很多旧照片,以前还有好几栋石板屋还在,不少是他亲身拍摄的。
  
   电影中年马关条约交割时,日本横滨丸上10几种军种的制服都都全部作出来,戏电影中只出现几秒钟,大可不做,也没人知道,但是幕后团队做了。实地搭设的马赫坡部落中,半穴式家屋中的柱子都是一根一根先熏过再搭建,美术设计的苦心只为让这些柱子看起来有"岁月的痕迹"....,像是真的有人住过一般,只为做出老物品的质感,何必浪费这种时间,随便用油漆涂一涂观众也不会注意到?以上只是规模庞大的制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在三百个幕前幕后演职员中,这样的苦心和用心,处处可见。
  
   有些部份需要有戏剧效果,或配合剧情而做更改,但是史实的大方向是正确即可,而且,电影最吸引人之处是抽离了单纯说故事,加入核心的精神信仰,很多人根本不懂,拿着史料来掐着导演的脖子。这世界上有哪部电影,那部史诗片能够完全遵照史实,而史实又是根据哪些证据?很多我们以为的「正确版历史」出自胜利者之手,出自史家一人之观点,又有何真凭实据说是"史实"?很多受欢迎的历史剧也有类似的情况。我想问这些批评的人,这是看戏的重点吗?如果他要从这种娱乐通俗的戏剧中,拿放大镜来寻找 “史实”,真的是太可笑。有哪部电影哪出戏或哪本小说,敢说完全照着史书?真的如史书般枯燥,观众看得下去吗?
  所以,不用看金庸,二月河,高阳,也不用看康熙帝国,雍正王朝,大秦帝国…建议把电视机砸了,小说都烧了,这样,比较符合这种 “讲究史实”的人的风骨吧。
   不管虚构或真有其人并非最为重要,那是剧本当中的线头支线,要引出来的是莫那鲁道和赛德克族人,在这样的时局中的精神,作为,无奈,不堪。甚或,莫那鲁道更是个幌子,想投射的是人性的纠结挣扎,谁是文明谁是野蛮,重新建立价值观,认识原住民的文化历史,观众透由电影懂得尊重,谅解,包容…….这才是重点。看电影来求百分百史实?? 真的是搞错方向。

赛德克·巴莱賽德克·巴萊(2012)

又名:赛德克·巴莱 (上下)合集 / 赛德克·巴莱 剪辑版 / 真正的人 / Warriors of the Rainbow: Seediq Bale

上映日期:2012-05-10(中国大陆)片长:153分钟

主演:林庆台 / 马志翔 / 安藤政信 / 河原萨布 / 徐诣帆 / 温岚 / 罗美玲 / 徐若瑄 / Vivian / Hsu / 游大庆 / 林源杰 / 

导演:魏德圣 / 编剧:魏德圣 Te-Sheng Wei

赛德克·巴莱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