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万箭穿心》的时候,感触良多,但看完之后,又感到小小的失落。影片故事讲得不错,是银幕上难得一见的优秀家庭剧,颜丙燕对女主人公李宝莉的诠释也非常精彩,但是,影片的内涵还是略显单薄了,与《一次别离》比起来,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影片一开始,就通过一场搬家的戏交代了李宝莉和马学武的个性:一个要强、计较,一个温厚、懦弱。自然,在家庭中,李宝莉是处处压制马学武的。李宝莉认定马学武是个怂人,从来没有想过他会反抗。搬家这场戏的设计,可谓精炼,短短几分钟,人物出场了,矛盾也出现了。
搬家之后,李宝莉还沉浸在乔迁之喜中,闷声不响的马学武却突然反击了,提出离婚。这时候,观众其实都明白——马学武不堪其辱,打算翻身做个真男人了。而李宝莉却不能理解,她想不通刚过上美好生活的马学武为何要离婚,她更想不明白怂人马学武何来的胆量。要强的李宝莉,当然不会同意离婚。而这场离婚之战,成为了李宝莉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影片的转折点。如果说搬家这场戏给影片开了个好头,是影片叙事的“起”,那么,离婚之战则是影片叙事的“承”,承接了矛盾的加深,也将李宝莉的人生推向另一个阶段。离婚之战作为影片的重头戏之一,着墨不算多,却将李宝莉和马学武的心理状态都表现得很充分,而他们的心理状态昭示了他们人生的走向。
马学武跳江自尽,是影片的“转”。丧夫的李宝莉很冷静,甚至没有为亡夫掉一滴眼泪(至少影片中没有表现),刚强的她只有一个念头,撑起家庭,将儿子抚养成人。个人认为,李宝莉面临家变的表现,是影片最为出彩的地方,准确地凸显了李宝莉的个性——执拗(不反思)、坚强(不认命)。我不知道是否有人从李宝莉身上看到了“励志”,至少我是看不到的,我看到的是性格的悲剧。坦白说,我是不喜欢李宝莉的,她的个性可以让她顽强地生活着,但拒绝反思只会让她一条道走到黑。所以,辛苦十年,并没有换来儿子的知恩图报,换来的甚至是恩将仇报。李宝莉的悲剧,可以说是她自己造成的。从剧作的角度来看,影片此处的“转”,貌似突然,却也是水到渠成的。
之后的十年,李宝莉做了一名女扁担,万般辛苦,却只是勉强养家糊口。儿子成了高考状元,李宝莉以为要熬出头了,不想迎接她的是“断绝母子关系”。这么多年的含辛茹苦,李宝莉也许是一个让人钦佩的女人,但她始终想不明白她的命运为何如此,或者说,她根本就没有停下来考虑过这个问题。她不相信“万箭穿心”(风水用语:房子地处多条道路交界,条条道路从房子底下“穿心”而过),她相信自己,甚至,她迷信自己——只要咬紧牙关,就一定能熬出头。其实,从马学武向她提出离婚,她就应该学会反思了,但她却只认死理。影片中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儿子马文昭向李宝莉摊牌的时候,告诉李宝莉他父亲很长时间里都把周芬(马学武的情人)的照片夹在书中,因为他知道李宝莉是不会去翻书的。李宝莉是一个卖菜人家的姑娘,没有文化,但人长得标致,她嫁给出身农村的有文化的马学武,应该说是一种互补。但她却没有补上自己的一课,还瞧不起农村出身的马学武。“没有文化”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在李宝莉身上,是不懂得反思。
丧夫十年之后,李宝莉再度面临家变:儿子的“叛逆”。一开始,李宝莉动了与儿子拼个鱼死网破的念头——为房子而诉讼。但一夜的孤独行走,让李宝莉终于有时间思考她的人生了。第二天清晨,李宝莉搬出了亡夫留下的房子。李宝莉的决定,不是向儿子妥协,而是她的脑子终于转过弯来了:不就是一套房子嘛,多大的事啊。多大的事啊——她多少放下了压在心上的那块沉重的石头。她坐上建建(李宝莉的相好)的车,离开了“万箭穿心”之地。至此,故事“合”上了。
一夜之间,李宝莉变了,似乎有些唐突。事实上,李宝莉和建建好上的时候,她已经开始有了一些转变。十年,李宝莉其实没有白活,因为她在最终学会了不再和自己(命运)较劲。虽然她一直认为马学武是个“没有良心的”,但走的时候,她还是带上了结婚的照片。李宝莉要做的,已经不是原谅马学武,也不是修复她和儿子的关系,而是和自己和解。当她和自己和解了,也就和这个世界和解了,而她的儿子,当然是世界的一部分。当然,电影没有必要讲得这么清楚——李宝莉的离开已经释放出这个信号了。
《万箭穿心》的整个叙事,起、承、转、合之间,都处理得相当出色。影片的细节,虽然偶有过火之处,但大体上还是令人信服的。
影片的导演王竞,名声不响,但已经导演了多部电影,并且至今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任教。王竞导演之前的作品,我看过三部:《一年到头》(2008)、《无形杀》(2009)、《我是植物人》(2010)。毫无疑问,《万箭穿心》超越了这三部作品,应该是王竞导演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不可否认的是,好故事和好剧本在影片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王竞之前的三部作品,叙事上比较好的是《一年到头》。影片讲一群民工春节回家前的种种遭遇。影片的喜剧效果不如《人在囧途》,但写实层面上则胜出许多。《无形杀》有点类似陈凯歌的《搜索》,叙事略逊,包装则远不如《搜索》做得光鲜。《我是植物人》揭露医药内幕,可惜编导设置了太多的巧合,剧情过于刻意,影片的批判性也就大打折扣了。《万箭穿心》不仅在叙事上胜过这三部作品,人物塑造上更没得说,李宝莉这人物肯定是颜丙燕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高峰。如果不是片方做的那件蠢事(退赛炒作),颜丙燕完全有机会夺得东京影展的影后。
本文的标题是:“叙事出色,内涵单薄”。讲完了“叙事出色”,下面讲“内涵单薄”。《万箭穿心》的毛病在于把一切讲得太过清楚明白。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很揪心,但看完之后,会觉得故事和人物塞满了脑子,缺少一些留白,一些思考的空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该片与《一次别离》相比,高下立见。《一次别离》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丰富的内涵——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真相,每个人都面临人生的困惑。而《万箭穿心》中的人物,都太过个性鲜明,没有呈现出人性相对复杂的一面。颜丙燕演得好,是在人物设定的基础上的,如果人物写得更好,她应该能够演得更好。《万箭穿心》的叙事,我在前文讲得非常清楚了。我之所以能够讲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影片没有留下让我困惑的地方。导演已经把故事说满了,一目了然,我剧透起来,当然也得心应手。而一部真正引人深思的电影,是不会把故事说得这么满的,它会留下与观众“商榷”的余地。《万箭穿心》有一种痛,能够抵达我的心底,但却少一种谜,能够让我纠结不解。我最爱的现实主义电影,永远都是那些让我纠结和困惑的电影。在这一点上,《浮城谜事》比《万箭穿心》要做得好一些。《万箭穿心》若能藏起一些东西,应该能够避免影片的情绪浮于表面。《万箭穿心》讲好了一个故事,却没有赋予故事丰富的内涵,终究只是一部优秀的叙事电影,不足以成为经典之作。
我看电影喜欢听原声,几乎不接受一切的配音(动画片除外)。对于有地方色彩的电影,我当然希望影片中的人物说方言。《万箭穿心》在武汉取景,影片中的人物也都说武汉话。武汉是《万箭穿心》小说原著者方方的居住地,她写的也是武汉的故事。《万箭穿心》在武汉拍,说武汉话,理所当然。保持地方特色,这是很给《万箭穿心》加分的地方。颜丙燕不是武汉姑娘,但她说的武汉话,我听不出来与其他演员有什么区别。颜丙燕是一个非常用心也非常用功的演员,值得表扬。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电影不应该辜这些特点。《万箭穿心》中,汉正街这条武汉老商业街展示了武汉的风采。据说汉正街也在改造中,以后,我们看不到这样的汉正街了,只能在电影中寻找了。今年还有一部院线公映的方言电影,叫《杨梅洲》。影片在湖南湘潭拍摄,影片的人物说长沙方言或湘潭方言,也是一部非常有特色的片子。
《万箭穿心》中有一个不起眼的细节,我不得不说两句。李宝莉在江边沉思的时候,有一群学生在不远处庆祝生日。后来,有个学生让李宝莉帮他们拍照,那个学生叫李宝莉“婆婆”。我认为这是极不恰当的。李宝莉不过四十多岁,就算显老,也不至于到“婆婆”的份上。而学生出于礼貌,也应该是叫李宝莉“阿姨”。虽然是个很不起眼的细节,但我认为,电影应该做到细节基本符合事实。
在泥沙俱下的当下的中国影坛,好电影实在太少,认真讲故事的电影也不多。《万箭穿心》是一部认真地用心地讲故事的好电影,虽然影片的内涵不够丰富,但影片仍不失为年度最好的华语片之一。

万箭穿心(2012)

又名:风水 / Feng Shui

上映日期:2012-11-16(中国大陆)片长:118分钟

主演:颜丙燕 / 陈刚 / 焦刚 / 李现 / 赵倩 / 王沫溪 / 杨鸣秋 / 何明兰 / 刘善良 / 黄首霞 / 孙仲江 / 张瑞田 / 余龙钢 / 

导演:王竞 / 编剧:吴楠 Nan Wu

万箭穿心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