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箭穿心》:这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电影

文.奇爱

从2002年院线制改革、《英雄》掀起“大片”策略开始,中国电影产业已经“大发展大繁荣”了十年。电影产量2011年也创纪录地达到了791部,再“繁荣”一下突破印度阿三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可是,平心而论,近些年的国产片却总让人感觉“繁荣”有余,“坚挺”无力,今年尤甚。用尹鸿教授微博上的话来说,一种“冬天来临的萧条感”扑面而来。

前不久在百丽宫看了几场“韩国电影展”的作品,从《铁线虫入侵》、《追击者》到《建筑学概论》、《阳光姐妹淘》,人家要纯的有纯的,要惨的有惨的,要批判的有批判的,百无禁忌,这在我们看来似乎只有艳羡的份儿;后来又在百老汇看张之亮的《笼民》,第一回大银幕感受香港“三级片”,风格化的现实主义直撼人心。此类故事每天均在我们身边上演,但要有人想拍成片子在我们的银幕上复现,则遥遥无期了。

什么是现实主义?这个词汇似乎我们经常听到,但是似乎又很模糊。我们似乎感觉现实主义电影很受主管部门欢迎,是主流,可很多现实主义电影被毙掉了,或者只能以地下电影的面目示人;同时,很多不太像现实主义电影的电影被冠之以“现实主义”而获利。《搜索》就是如此,它代表中国参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评选。至于结果,不用等到颁奖那天,各位心里都很清楚会怎样。

现实主义电影,就像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说你是,你就是。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现实主义电影也是有诸多定义的。按照巴赞的意思,现实主义是倾向现实的,是“现实的渐近线”。还有一种现实主义,按照苏珊•海沃德的意思,是一种无痕的现实主义(seamless realism)。在这种电影中,由叙事配合下的电影技巧抹去了错觉的痕迹,从而实现了一种“真实化效果”。它隐藏了虚构性和叙事结构,也不对自己身进行质疑,因此削弱了现实主义的真实性。观众多接受的只是被编码的“优势解读”(preferred reading)。

如果《搜索》算现实主义电影的话,应该就是属于后一种。

不过,我想,那么所有有现实背景依托的好莱坞电影都是现实主义电影。

温儒敏教授2007年说:“现实主义的疆域被无限地扩大,它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或创作方法的特定内涵也就模糊乃至消失了。现实主义就不成其为现实主义。”温教授说的是文学,电影其实也是一样。

现实主义在官方被长期肯定,其实不在于其“接近现实”,而是其符合主导意识形态的教化作用。这种现实主义实际上是1932年5月20日横空出世的斯大林模式在中国的移植。现实主义本具有最广阔、最自由的表现空间,可斯大林的现实主义最公式化、最概念化、最脸谱化。这种现实主义,最不现实,我们现在应该反思和检讨。

真正的现实主义电影需要回到它本来的——也就是巴赞所倡导的——维度。即:
1.对社会焦虑或变迁的指涉;
2.实景拍摄;
3.非明星化表演;
4.自然光效或低照度的布光;
5.灵活自由的摄影机运动;
6.开放性的结局;
7.中小成本运作。

这种电影不是没有,近期即将上映的《万箭穿心》(王竞导演,颜丙燕主演)就是。我是不读小说的人,看前也不晓得它由作家方方的小说改编,原以为又是一部商业俗套的作品,但看后真的内心颇受震撼。颜丙燕真是好演员,主旋律、商业片、艺术电影全都不惧。《远山的红叶》演纪检干部正义凛然,《万箭穿心》对于底层悲惨命运撕扯下的女性形象把握,更可用“神采飞扬”来形容。

而从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来看,《万箭穿心》符合上述所有条件。它是真正的现实主义佳作。因为影片还未正式上映,在此我不愿过多的剧透。总得看来,《万箭穿心》格局虽不大,但却能让人对国片的未来保有起码的信心。在如今物欲喧嚣的电影市场,它未必能吸引多少院线和消费者的青睐,但一定是一部可以流传下去的历史佳作。

万箭穿心(2012)

又名:风水 / Feng Shui

上映日期:2012-11-16(中国大陆)片长:118分钟

主演:颜丙燕 Bingyan Yan/陈刚 Gang Chen/焦刚 Gang Jiao/李现 Xian Li/赵倩 Qian Zhao/王沫溪 Moxi Wang/杨鸣秋 Mingqiu Yang/何明兰 Minglan He/刘善良 Shanliang Liu/黄首霞 Shouxia Huang/孙仲江 Zhongjiang Sun/张瑞田 Ruitian Zhang/余龙钢 Longgang Yu

导演:王竞 Jing Wang编剧:吴楠 Nan Wu

万箭穿心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