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少年派》同期的电影《万箭穿心》,海报上鲜红的大心被箭刺得跟刺猬一样,还以为是鬼片。同事传小说过来才知道,原来原著是方方,主角是颜丙燕,故事发生在汉口,电影用武汉话。本乡本土,自然添几分亲切。

小说不长,讲武汉女人李宝莉没文化脾气暴,因为长得漂亮下嫁“乡里人”马学武,在家说一不二。马学武被提拔成厂办主任,分了新房。搬家之日李宝莉自谓命好,马学武提出离婚。李宝莉躲在小旅馆外打了报警电话,造成马学武下岗。得知是老婆报警后,马学武愤而自杀。从此李宝莉在汉正街挑扁担卖血十七年,养活公婆供儿子读名牌大学。年近五十,儿子终于硕士毕业,却翻脸不认亲妈,要为父亲报仇,卖掉房子赶李宝莉出家门。

电影看完十分惊喜。改动了很多地方,建建、小宝和奶奶都丰富起来,有了来龙去脉,整个故事从李宝莉的独角戏转化为群戏,改的好。尤其是建建,等于推倒重来。

方方的小说我上学时很喜欢,看得多,但都是买书,这个估计是杂志上登的中篇,错过了。对比大名鼎鼎的《乌泥湖年谱》、《桃花灿烂》和《风景》,《万箭穿心》写成这样,实在有点欠交功课。小说以李宝莉的视角展开,对马学武的工作着墨不多,对小宝的情绪变化一笔带过。而建建更像是怕读者觉得李宝莉太惨编出来做安慰的。他在李宝莉婚前充当了一把追求不成悻悻散去的观音兵,因打群架蹲了十年监狱,在夫妻拌嘴时被拿来过场子,出狱后摇身一变成了为给母亲治病去扛冤狱的孝子,不仅莫名其妙从真凶手上拿到资金开酒吧,还一下子就斯文起来。建建每每在李宝莉不得意时出现,说两句话,轻飘的就走了,对于剧情没有推动,对于人物也没有激起情绪。

电影中的建建多了很多戏份,两人有了来路,有了交流,有了峰回路转。同在汉正街上讨生活,谁也别嫌弃谁。建建在破面包上很时髦的来了一把车震,那是按捺不住,也是实在没个合适地方。对李宝莉来说,完全不享受当然不可能,但要她认为很享受,又有点儿“有这个福气没这个道理”的意思。家累重到干力气活儿的地步,身体的欢愉就只剩下福气。碰上了爽一把,没机会也就算了。古人说“食色性也。”,其实必需品只是食,不是色。尤其女人,很能在这件事上压抑自己。甚至于二者份量一个重于泰山,一个轻于鸿毛。比如为了钱嫁给行将就木的老头子,万分不敢出轨的女性,在吃上,其实早就比吃饱多满足了许多倍,却不肯只求吃饱嫁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这当中的曲折,再多想一分就是,饥饿的记忆可以多代遗传,祖上穷过,会留下话,“坐吃山空/丰年防饥”。可是祖上性生活不和谐,论到哪一种文明里也不会交代后人,结婚前要试车。在李宝莉的需求里,建建再好,那也就是夏天一个免费冰淇淋。所以建建生气,那几句台词妙极了,他忿忿不平的说,“老子坐了十年牢,外面真是开放了。这种事发生以后就跟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电影院里哄堂大笑。以怨愤的口气抱怨,在我们的文化里,多半是女人做的事,女人才会恨恨的说,“提起裤子就不认人。”,建建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他聪明的把责任推到社会开放了,他还没跟上趟。其实他心里抱怨的还是“我肯负责,你怎么不要我负责?”。建建爱李宝莉,在小说里只有几句苍白的表白,他说“我这种人,一辈子就爱一个人。”原文应当更武汉话口语一点,记不清了,但就这个意思。就算文字生活化了,意思——意思也还是很小白的。成年人说小白台词,要么他蠢,要么他撒谎。可是电影里又添多一层曲折。李宝莉在家里受了憋屈,无处可去,她又遇到了建建。《lie to me》红的时候,网上说“教你五十招认清男人”,等它不红了网上又说行为辨认内心是鬼扯。可是谁都知道,你心里爱着一个人的时候,吵完架,腿也是往他那里走的。李宝莉的心里装不下爱情,可她知道,在建建那里不会受委屈。两人在简陋闷热的小屋子里擦背,这又是导演高明了。要叫我写戏,丈夫死了十几年,当初挺风骚的小媳妇,这又遇到了心知肚明的追求者,又试过,必然是好的,一旦碰上了,还不是立刻大战。镜头没避讳这点,拍到了她穿裤子时穿了两层。可是两人自在相处的片段,拍的却是擦背。李宝莉和建建这才是第二次赤裸相见,他们的关系的重点已经不是做爱,而是擦背了。多年前我在《看电影》上看到布拉德皮特的访谈,他说“安妮斯顿在我床上放屁,我知道我拥有她了。”,当时我好震惊啊!现在这把年纪当然明白,这才是稳定关系(当然只有在经历过珍惜形象的不得了的阶段,进入到这里才是。一开始就是找个伴儿的,当然不是。)。另外一方面,李宝莉对建建,就是进展的这么快,看似无意,但求一时爽,其实已经迈过了安全感的门槛。

儿子小宝来搅场,闹了一顿。建建动手打了小宝,我解气的想,这小东西就欠揍。可是李宝莉一啤酒瓶就砸在了汉正街老大的头上。事后李宝莉去送医药费,建建来一句“你还倒给我钱?”,这句台词真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对在爱情中的人来说,处于弱势的一方自尊心特别强,但是又特别能去压制自尊。一个男人被自己爱着,但是又没过明路,莫名其妙就睡了的女人的儿子骂恶心,他马上就受不了了。本来么,人家的先夫是知识分子,是厂办主任,带着一家老小住上了有电梯的两室一厅。他不过是个在汉正街混的地痞,身上纹着龙,手下提把锤头,要多不上台面有多不上台面。对一个男人和另一个男人社会身份上的差距,最清楚、最在意的,不是有权做选择的那个女人,而是两个男人中弱势的一方。建建和李宝莉的关系,因为李宝莉无所图,而使得建建处在弱势。正因此,他格外的要表白表白,一下子就把关系拉到了花钱买乐子的档次,把李宝莉变成了在卖身而自己都不知道的荒唐境地。

这个改动实在太妙了,这才是建建的思路,是建建这种人能想出来的给自己解围的办法。小说里的建建假模假式的说,“你来我酒吧洗碗。”。我们武汉男人疼女人没这么磨叽,武汉女人也没这么拎不清。

马学武和小宝在电影中的改动也很大。这个演员挑的妙,怎么都记不住长相,还就是武汉满大街男人的长相,可惜他讲的武汉话也不太对头。小说里没有多于笔墨给与他通奸的女同事,可是在电影里,挥之不去的感觉却是,那女人丝毫都没有想跟他怎么样的意思,就是玩一玩,他却当真了。电影里的马学武比小说里更可悲三分。故事后半段唯一推动力小宝,在小说里莫名其妙就恨上了妈妈。恍惚记得方方唯一强调的只有一句“在小宝的记忆里这样平淡的片段是温馨的。”。这个句子太无力了。电影里的小宝承受着“妈妈是扁担”的压力,承受着少年时期奶奶对妈妈的埋怨和误导,也承受着独自发现真相的惊悚。小宝做出绝情的举动,因而有了说服力。

颜丙燕演的很好,我都不记得还看过她别的电影,有些演员会融化在角色里认不出来。电影结束导演和颜丙燕出来跟观众交流了很久。就现场提问环节来说,颜丙燕是个能做创作者的女演员,虽然登场之初努力卖萌,但是喜欢/能够讲逻辑的本质掩盖不了。不管观众的问题多空洞(东京电影节欠您一个影后),她都能一下子将之拔高到有意义的层次。这样的女演员注定是无法大红大紫的。演员一定要安于做一个侧面有限的人偶,对大多数人员这要求没难度,他们本来就有限,对少数真的敏感的演员,掩藏反而是有利的。

提问时说到池莉有篇小说很适合建建的男演员,故事也好。散场后被个中年人拦住问是哪篇,可惜记不起来。池莉的小说其实更市民气,每一篇的主题更专。导演说开拍前请教方方如何看待李宝莉,方方回答她是中国女性的脊梁。不禁失笑,这才是方方,写这样的小市民,她总是有点儿觉得自己亏了的。

讲完改编,应该跳出来文本比较说说这个故事的价值。

李宝莉的妈是市场卖鱼的小贩,爸爸的背景在电影和小说里都没有提及,但小说又说她父母感情很好。父亲临死之前说,“这一辈子享福,死在妻子前面也是享福。”。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女孩子,对于幸福的不必然性是没有认识的。她满嘴脏话,没钱没本事没读过书只有一把子力气,可她的家人一样爱护她,一样知道并且享受她的爱和付出。小说里有很好的一段可惜电影删掉了。李宝莉周末回娘家,把爹妈赶到邻居家麻将,自己大做扫除,边做边想,“我没钱没本事,但我有力气也能孝顺。”这个思路其实就是她以后做扁担的基础。很多人会说,我没有所以我不做。反正我再努力,也不一定幸福。但是李宝莉不会。这是一种骨子里对幸福的自信。

当然成熟的我们都知道,自信不是一定能自我实现的。李宝莉在丈夫提出离婚以前,完全没有想过,一个男人会放弃一头好好的家。颜丙燕在现场说,如果李宝莉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个建建那样的男人,她不会悲剧。我想她的意思是说,李宝莉高攀了,她是个市井里的女人,一家子小贩,结交的朋友就是混混地痞,马学武是读过书的国企干部,他们好不了。

这个事情还是要从小说里去找根源。李宝莉话里话外的“乡里人”,其实武汉人嘴里的乡里人,不是指农村人,而是武汉以外的湖北人。马学武父母都是中学老师,双份国家退休工资,正经书香门第,配武汉卖菜丫头大美女李宝莉,刚刚好,半斤八两。他厂里那么多人在外面花,就他被抓,其实谁也没当个大事情,就连李宝莉也问,“怎么我屋里马学武还二进宫?”。他自杀的原因是感情受挫(相好发了好人卡)、事业无望,又没理由离婚。老婆明明给自己使了袢子,还要念她的恩德,谢谢她没甩了自己。从国企干部跌落到下岗工人,一下子就跟李宝莉平齐了,他受不了。

换句话说,马学武的自杀是他们婚姻生活中的意外。如果他没有一时想不开,故事沿着原来的轨道继续,两人你出轨我捉奸,从平衡过渡到不平衡然后达到动态平衡,最终离婚后的李宝莉仍然会找到自己幸福生活的期望和满足。她可能带着儿子搬到娘家,接着卖袜子或者当扁担,也可能儿子跟了马学武,她一个人搬回娘家,卖袜子当扁担。然后相个亲调个情,八面玲珑的,顺水推舟的,就又找到个伴。
说到底,李宝莉的幸福是来自她自己的踏实,自己的舒坦,自己给自己的希望(享儿子的福)。就算离婚后抢不到儿子,她还会找到下一个希望。她这种女人,外人看着苦,心里边儿糊涂的很,根本不觉得苦。

马学武一念之差跳了江,李宝莉反而踏实了。她不用再对报警的事情如履薄冰。本来她报警是报的很硬气的,事后还做为有效打击手段讲给朋友。但现实(朋友警告她马学武如果知道后果不堪设想)让她不敢痛快的说痛快的做。一旦马学武真的死了,她反而踏实下来。这一点也是小说通过她母亲强调但是被电影忽略的。

马学武死了,李宝莉独自赡养公婆(小说里只有婆婆)抚养儿子。很多现代女性认为牺牲的太彻底。但这种“原地踏步”对她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她实际上通过这个走到了马学武给她的幸福感带来困扰之前的境地。如果不是儿子步步紧逼,李宝莉可能根本不想和建建更进一步,平时有空互相安抚一下就好了。最后李宝莉上车的表情,并不是“老子漂泊了这多年终于有个搭手的了哈哈哈哈”,而是“这么着也行,也算是一条路,先这么地吧。”。她有特别想要和建建一块儿么?没有。如果世界上没有建建这个人,她会有别人,如果谁都没有,她一个人也能过,就像何嫂。李宝莉并不需要某种形式来体现她的幸福感,她天生自带,随遇而安。

现场有观众说小成本电影很多这种倔强的女主角。我看得少,不过我想,小成本片可能更接近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对幸福都是不怀疑的,所以人间烟火,特别绚丽。







万箭穿心(2012)

又名:风水 / Feng Shui

上映日期:2012-11-16(中国大陆)片长:118分钟

主演:颜丙燕 Bingyan Yan/陈刚 Gang Chen/焦刚 Gang Jiao/李现 Xian Li/赵倩 Qian Zhao/王沫溪 Moxi Wang/杨鸣秋 Mingqiu Yang/何明兰 Minglan He/刘善良 Shanliang Liu/黄首霞 Shouxia Huang/孙仲江 Zhongjiang Sun/张瑞田 Ruitian Zhang/余龙钢 Longgang Yu

导演:王竞 Jing Wang编剧:吴楠 Nan Wu

万箭穿心相关影评